枕倚小山屏,蕭疏入夢來|【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

元氣淋漓萬木枝,

荊關而外自成師。

奩屏合付閨中秀,

硯匣琉璃冥寫時。

——清,乾隆《題茂林遠岫圖》

中國山水畫歷經隋唐五代的發展,至宋代,進入鼎盛時期。此時山水名家輩出,其中以李成的聲名為最,甚至被推為古今第一。可惜其可靠的傳世作品不多,《茂林遠岫圖》一作可視為李成繪畫風格的典型代表,讓我們一窺這位北宋初期山水宗師的藝術風貌。

茂林遠岫圖

北宋,李成

長卷,絹本設色

45.4x141.8cm(畫心尺寸)

遼寧省博物院藏

李成長期居於北方,此圖描繪的正是北方夏日山水之景。北方山石質地堅硬,裸露少土,多稜角凹凸,此畫中作者以形似斧劈和捲雲的皴法,呈現出了北方典型的地貌特徵。這件作品應是曲屏的屏面,曲屏又名枕屏,通常作幾疊,常繞床而展。以山水入屏,使得文人士大夫們可以暫時拋開冗雜繁忙的日常瑣事,想像著山野叢林中的一方凈土,枕著這秀美的山水入夢,在可觀可居可游的畫中欣賞樹木蓊鬱,流水潺潺,在小小曲屏中完成遊覽北方山川的視覺體驗。

此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面開闊,氣勢恢弘。畫面構圖「三遠」法的並用,構景主次疏密的安排等,無不透露出北宋山水畫風貌的典型氣息。

遠處,雄壯巍峨的山峰拔地而起直上雲霄,峰巒此起彼伏逶迤曲折,雄渾磅礴昂然屹立,顯示出頂天立地的豪邁與莊嚴。

中景山谷間,林木深秀,殿閣林立,伽藍塔影隱沒其中,知去城郭未遠。

近景處,山腳溪水潺潺,行人涉水而過,山巒樹木依勢而就,沙渚村舍、河岸蜿蜒、小橋流水、泊岸輕舟,以及往來不斷的行人車馬,營造出一派輕柔舒緩的景象。

流泉飛瀑點綴於溪畔崖間,叢林蒼翠,連綿不斷,與遠山相互襯托,剛柔相濟,使畫面既和諧又生動。整幅作品呈現了一派寓鬧於靜的景境,春光滿目、鬱鬱蔥蔥,令觀者心情舒暢。

此作品用筆勁健平和,線條纖細而不孱弱,骨力內蘊,如綿里裹針。岩石先用瘦勁的線條勾勒,再以清晰、細勁的小線條慢慢皴寫,層層疊加,蒼勁厚重,襯托出淡色勾畫的樹榦,樹葉則濃淡相宜,疏密有致。作品用墨謹慎小心,尤其淡墨,更是細膩持重、清逸傳神。畫中設色不多,即使設色的地方,也是清新、醇厚,有一種雍容典雅的韻味,沒有絲毫的火氣與造作。

由於此作品沒有款識,作品後有南宋向冰、元人倪瓚、明人張天駿三人題跋,畫上有乾隆的一首七言詩。由於南宋向冰在卷後題跋中稱此圖為北宋李成所作,所以該作品多被看做是流傳有緒、唯一可信的李成真跡。《茂林遠岫圖》經南宋賈似道、元代鮮於樞、明代項元汴、清代梁清標等名家收藏,後入清宮內府,上有百餘方收藏印跡。

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評價李成的作品「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甚是貼切。意境沖淡、平和並帶有蕭疏之氣,使人能深入地感受描繪對象,思維不自覺地延伸,從而達到內心的寧靜。

——李成——

(919-967),五代宋初畫家

字咸熙,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青州),故又稱李營丘

擅畫山水,師承荊浩、關仝,後師造化,自成一家

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平遠寒林,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

畫山石如捲動的雲,後人稱為「捲雲皴」,畫寒林創「蟹爪」法

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北宋時期被譽為「古今第一」

更多內容搜索關注「每日一幅古畫」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關於Artprice|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搜索引擎的發布
巴黎 | 在浪漫之城邂逅藝術,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 Tim的攝影工坊7.0!
3分鐘看懂一幅世界名畫(5)-出軌的女神維納斯
真 · 文藝青年,從懂得欣賞一幅畫開始 | 編輯推薦

TAG:山水画 | 艺术 | 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