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微博上市這三年,移動互聯網發生了什麼?微博改變了什麼?

微博於2014年4月17日正式美國上市,之後的一年裡,彼時四大門戶的微博大戰也基本宣告結束,搜狐微博、騰訊微博相繼停止運營,而網易更是直接關閉了微博功能,四國軍棋最終剩下了新浪微博一家。

儘管如此,因為微信的崛起,微博的上市並未被所有人看好。但令人意外的是,三年之後微博卻逆勢崛起,其市值也超越社交媒體的鼻祖Twitter。那麼以這三年為一個節點周期,讓我們來複盤一下這三年,究竟移動互聯網發生了什麼?而微博又改變了什麼?

社交需求升級,微博緊貼需求變化

此前曾各路自媒體都一致認為,微信會徹底取代微博。但三年後再來觀察發現,微博非但沒有被取代,其社交媒體的馬太效應反而更加明顯。

這三年整個移動互聯網並非一成不變,尤其在社交領域這種變化更加明顯,技術條件的升級讓意見領袖與粉絲之間有了更多互動的方式,例如短視頻、直播、知識問答、知識付費等等,催生出了各種機會,也造成了知乎live、分答、得到、快手、映客、陌陌、faceu等各路產品的崛起,當然最大的收割者還是微博。

微博擁有最多的意見領袖以及其粉絲關係,因此理論上和內容相關的產品功能微博都能做。而微博牢牢抓住了每一次的風口,長文、視頻和直播等發布工具,打賞、付費問答、付費閱讀等功能都在合適的時間點上線,建立起了更深度的社交關係,護城河就此建立。

這也讓微博在社交媒體方面沒有了任何對手,而在此基礎之上又可以展開更多的業務。

此外,目前也是碎片化閱讀的時代,而微博本身就是信息流產品,並且其掌握著用戶海量的瀏覽數據,關係鏈數據,因此其入局內容分發,上線興趣信息流,則是順理成章之事,而這一業務也將給微博帶來更多估值的想像空間。

視頻與直播,已成社交主流

三年前依然是圖文內容的天下,而隨著移動網路技術的成熟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熱衷於用視頻以及直播來展示自己,而粉絲也更願意使用視頻來觀看,國內國外皆是如此。

Facebook 在2016年日均播放已經達到了1億小時,其副總表示未來五年內Facebook將會成為一家純視頻公司,而

Snap上市當天就飆升至330億美元,所有一切均是投資人對於短視頻社交未來的看好。

而國內則更是如此,陌陌和微博都成為短視頻的最大受益者,而微博的受益最大,根據CNNIC的數據,得益於名人明星、網紅及媒體內容生態的建立與不斷強化,以及在短視頻和移動直播上的深入布局,用戶使用率持續回升達37.1%,去年這一數據為33.5%。

反觀Facebook和Snap的成功,都說明了一件事,短視頻和直播要想成功必須依賴於開放社交平台,才能夠為擁有優質內容的頭部大V沉澱出高質量粉絲,繼而形成良性循環。而這一點放到國內來看也唯獨微博具有這個能力。

此外,又由於直播屬於獨佔資源,尤其是媒體和版權機構的直播,會在固定時間內對用戶的注意力形成壟斷。這就使微博獲得了獨家內容優勢。比如今年與央視春晚、315晚會的合作,在直播上都進行創新,315晚會更是開創了社交平台與電視互動直播的信訪室。通過這種合作,微博的直播內容與其他平台形成明確差異化,也是用戶使用率回升的關鍵之一。

大V格局改寫,垂直類中小V全面崛起

三年前與三年後,大V格局也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早期的微博非常依賴明星大V,在平台發展初期這很有利於快速提升用戶規模。但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僅靠頭部明星大V的內容生產能力,顯然無法滿足用戶的消費需求。因此,對垂直領域中小V的扶持也就水到渠成。

經過過去幾年的努力,現在微博上開放運營的垂直領域已經有50多個。以中小V為主力的垂直領域,使微博上形成了無數個以興趣為節點的社交關係網。這也大大降低了微博對明星大V的依賴,形成了更加穩定的社交生態。

此外,中小V的崛起也和微博的下沉戰略互相推動。根據《2016微博用戶發展報告》顯示,二、三線城市用戶已佔據微博整體用戶的半壁江山,四線及以下用戶佔比達30%。這些來自低線城市的用戶,一方面有能夠成為微博可以培養的潛在中小V,另一方又是中小V重要的內容消費者和付費用戶。

直播和短視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小V的成長。相對於深度長文,短視頻和直播使內容生產的門檻更低,也給更多類型的用戶提供了進行內容生產的機會。2016年微博視頻的日均播放量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713%,UGC短視頻的活躍不可忽視,而其中不乏「藍瘦香菇」、「拉麵哥」等關注度頗高的內容。雖然在內容質量和持續性上無法與PGC機構相比,但對豐富微博的內容生態和關係鏈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產品邏輯被平台生態邏輯取代

三年前,產品為王、單點突破的口號成為了互聯網信條,但是三年後的今天,我們則很少看到只解決用戶某個需求的產品,能夠一飛衝天活到今天,反而平台的生態效應呈現出了越來越強的網路效應。

即使是那些依靠單點突破成功的產品,在今天也不得不將微博的平台生態視為正統。

一言蔽之,無論各個平台彼此之間如何不同,但一切的關係都是圍繞IP與粉絲的關係,而微博這樣的平台則可以圍繞這一關係,通過演算法、問答、付費、視頻、直播等一切交互形式,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護城河,最終實現IP價值的最大化,繼而使得更多的IP與粉絲在其中停留,形成馬太效應。

平台效應的成功直接表現在了微博的財務狀況上,微博的營收自2016年起全面爆發,2016全年總營收同比增長45%,達43.83億元人民幣,全年凈利潤大幅增長180%,第四季度的利潤率達到了35%,而隨著平台效應的繼續放大,其未來的利潤率也勢必將進一步得以提升。

結語:

俗語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用來反映事物興衰更替無常,但在今天移動互聯網時代,三年時間就足以天翻地覆。

而微博上市至今正好有三年,其能夠在短短的三年間實現逆勢崛起,最終反映的也是整個移動互聯網的變化之迅速。

作者微信公眾號:「首席發言者」


推薦閱讀:

以多數人靠譜的程度,根本輪不到拼才華
為什麼陌陌這類陌生人社交產品讓用戶越用越寂寞?
唯物主義產品觀----注意力、效率與互聯網下半場
遲到的Twitter Moments
為什麼 Chinaren 等校友錄沒能進化成為 SNS?

TAG:微博 | 社交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