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讀書筆記

—— 作者: [美國] 蘇拉·哈特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俗話說,生兒容易養兒難,這個難,就難在與孩子的溝通上。如果我們能很好的處理親子關係,不但有利於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會為孩子提供強大的家庭支撐,使他的人生更加健康和豐碩。

很多父母不願放棄懲罰的手段是因為他們以為與之對應的只有姑息遷就。還有一些父母無法意識到姑息遷就所造成的長遠危害,但又不願意去懲罰。而《非暴力溝通親子篇》的作者用「七把鑰匙」創建家長和孩子之間尊重和合作,開啟化解家庭衝突,促進合作的溝通模式。令人欣喜地向家長們展示了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姑息的方法,用充滿尊重的養育方式支持孩子們獲得最好的成長。

親子教育是在家庭成員的互動中發生的 。真誠地相處和生活在一起所帶來的活力和喜悅 ,是灌輸 、說教和命令的方式所無法帶來的 。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式去理解和回應孩子們的行為。學習使用書中提供的這些工具,將幫助你跟孩子之間建立充分的信任。一個生活在充滿信任感的家庭里的孩子,他的需要會被充分地尊重,他的人生也將有可能更加健康和豐碩。這種信任感是強大自信的起點,也是與孩子們建立家長們所渴望的相互尊重和真心聯結的基礎。

在這本非常重要的書籍里,你能夠學習到非常實用的工具和技能,幫助孩子們面對這個世界。無論孩子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你都可以把他們培養成為有教養的、關注與他人聯結的人。通過營造充滿尊重和信任的家園,你將激勵孩子們探索他們的潛能,使得他們能夠為自己未來的家庭、社區和我們這個星球做出畢生的貢獻。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里對比了兩種育兒方式:控制型(power-over) VS 賦權型(power-with)。

控制型育兒方式 ( P o w e r O v e r P a r e n t i n g )

控制型育兒方式的典型表達 :

我要你馬上去做 ,如果你不去做 … …

不要讓我說第二遍 !

你只要照我說的去做好了 !

不要犟嘴 !

我不關心你是怎麼想的 !

我知道你想玩 ,但是你得先 … …

我得跟你說多少遍 !

基於權力控制的育兒方式 ,意味著你來決定什麼是對孩子最好和最正確的 。

你來發布指示 ,並強迫你的孩子去服從 。以制控型育兒為導向的家長會花費很多的時間跟孩子訓話 、提建議 、爭論 、分析 ,他們會竭盡所能 、千方百計地讓他們的孩子滿足他們的期待 ,因為那是他們心目中唯一正確的方式 。

在努力讓孩子服從的過程中 ,家長們會發現 ,他們經常用這樣一些短語來命令或提出要求 ,比如 「你一定要 」 、 「你必須要 」 、 「你應該要 」和 「你非得要 」 。他們還不得不用威脅懲罰或承諾獎勵一類的方法來強化他們的命令 。

孩子們根本沒有或者幾乎沒有選擇 ,也很少會被徵詢解決關於孩子自己的問題的意見 。

賦權型育兒方式 ( P o w e r W i t h P a r e n t i n g )

賦權型育兒方式的典型表達 :

咱們一起找出一個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的方案吧 。

我們能一起想辦法 ,真讓我高興 。

如果我們當中有一個人無法參與決定 ,我會覺得很沮喪 。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你覺得這個主意怎麼樣 ?

我想知道你這會兒需要什麼?

你願意 … …嗎 ?

你能幫我了解你此刻的想法嗎 ?

我想知道 ,你聽到這個決定時 ,有什麼想法 ?

賦權型育兒方式意味著家長和孩子通力合作 ,大家一起決定什麼是對孩子最好的 ,共同商討所有的行動 ,一家人會定期地坐下來檢視他們的約定 。以賦權育兒為導向的家長會利用他們寶貴的親子時刻主動傾聽 ,通過傾聽孩子們的感受 、需要和願望來理解他們 。

家長用這樣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們的主要信息是 : 「我希望我們能夠一起找到一個每個人都能接受的策略和方案 。 」

「我願意在開始做這件事之前跟你一起探索 。 」妥協 、談判和討價還價的方式 ,總會讓某些人感到不滿 ,因為它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使用賦權型育兒方式的家長不會害怕聽到孩子們所說的實話 。

相反 ,他們會很願意聽到這些 。因為他們明白 ,傾聽並不意味著同意或者不同意 。他們知道 ,傾聽通常只是對話的開始 。

如果他們能夠傾聽 ,就將有機會分享孩子們自己的真實想法 、感受以及需要 。無論你是制控型育兒還是賦權型育兒方式的家長 ,你的孩子都將從你的言語和行為中學習到這一切 。

孩子們會把從你那裡學到的手段 ,用到跟兄弟姐妹和朋友們的互動中 。他們也會把這一套搬到學校 ,作為跟同學們互動的基礎 ,而且將會用這些手段為他們未來的人際關係奠定基礎 。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就是幫助家長們意識到平常說話時,不禁意流露出的「傷害」性的語言。這些語言可能使我們的孩子遭受到巨大的創傷,同時,也不利於孩子將來面對繁雜的社會。作者蘇拉.哈特和維多利亞.霍德森向大家展示了改善親子關係質量的基本溝通技能和方法。

這些技能和方法總結起來叫「七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做目標明確的家長

確定養兒育女的目標,是在家庭中減少衝突、增強合作的第一步。通過這把鑰匙,擴展育兒生活中的覺知,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選擇。把更多更廣的選擇權交給你的孩子,讓他們有一種全然參與自己生活的感覺,長大之後,就能成為一個有信心,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的人。

第二把鑰匙: 看到行為背後的需要

所有的行為都是在試圖滿足某種需要。通過聚焦需要,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如何更好地滿足自身的需要,為自己的需要負責。感受是需要的信使,家長要辨識感受,把感受跟它背後的需要關聯起來,找到可以滿足需要的策略,孩子們就會感到自己得到了傾聽和理解。

第三把鑰匙: 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

家長們的行為和反應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們的情感安全。當家長學會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積極尋求和加強跟孩子的聯結、努力創建一個滋養家庭和諧空間時,孩子們才會感到放鬆,才能自己地探索和享受他們的世界。

第四把鑰匙:激勵給予

為他人的幸福貢獻一己之力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要,孩子們也不例外。當家長們能夠辨識並接受孩子給予他們的這些禮物時,就是在激勵孩子們奉獻的天性。孩子們總是在給予,給予他們的活潑可愛、他們的歡聲笑語和他們的愛。家長們被告邀請來接受這些寶貴的禮物,並且從中學習。

第五把鑰匙: 使用尊重的語言

使用尊重的語言的前提,是要區分想法和感受。如果把想法當成感受會招致憤怒。

第六把鑰匙:在成長中學習

無論面對的是什麼,只是你願意成為一個學習者,跟你的孩子在成長中共同探索,一起解決,就一定能夠搞定它。

第七把鑰匙: 讓你的家成為"無錯區"

我們將這個充滿尊重與合作的地方叫「無錯區」。在這裡,每個人都會試圖理解其他人行動背後好的理由 ; 你和孩子都深信,你們的需要都會得到考慮和關照; 你們會用充滿尊重的方式關注需要而不是批評、指責和懲罰。

借著這七把鑰匙,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充分的信任,化衝突為合作。

尊重 ,是一種 「看事情的方式 」

父母和孩子們之間的誠意合作不僅是可能的 ,實際上也是你們相互尊重的自然結果 。

就像合作一樣 ,尊重也經常被曲解和濫用 。當你說 ,你想要從孩子那裡得到更多的尊重時 ,你的意思是什麼呢 ?

是想讓他們更願意聽你的話 ,跟你學習更多的東西嗎 ?

還是想讓他們更多地從你的立場和需要來理解你 ?

是不是希望爭執能變得少一些 ?

想讓孩子認同你的觀點 ?

你希望得到孩子的讚賞和高度認同 ?

或者 ,就是想讓孩子們照你說的去做 ,而不要問為什麼 ?

或許 ,你的意思是指上面提到的所有 ?

既然有這麼多的角度來理解尊重 ,你是否想過 ,請求尊重和得到尊重該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對於大多數的家長來說 ,尊重幾乎是一個被寄予了全部希冀的辭彙 ,它包含了很多的想法 、感覺和需要 。

尊重這個詞的核心意義是去看 。可是 ,要去看什麼呢 ?我們建議 ,尊重他人就是去看他們正在經歷的一切 ——尤其是要帶著尊重去看他們當下的感受和需要 。你永遠可以選擇你的關注點去看孩子 。你可以選擇從你的視角 、你的願望和你的評判去看他們的行為 ,也可以選擇從他們的視角 ,帶著尊重去看他們的感覺和他們的需要 。

聚焦於孩子的不良行為還是需求?

當你關注孩子的問題時 ,你的話就會是這樣的 :

「你怎麼這麼不小心 ?我還以為你都長大了呢 ! 」

「你這是怎麼啦 ?你是個挺明白的孩子 ,應該為自己感到丟臉 。 」

當你一心盯著孩子行為中的錯處時 ,你的話就會是這樣的 :

「你這麼講話真是太差勁了 !看看你都做了些什麼 !你應該是懂道理的呀 。 」

當你的所思所想都是對孩子未來的擔心時 ,你的話可能就會像這樣 :

「如果你一直這樣下去 ,永遠都不會成功 。 」

「像你這個樣子永遠都不會有朋友的 。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聽我的話 ? 」

試圖通過關注孩子們的問題或者孩子們行為中的瑕疵來教育孩子的家長們相信 「批評使人進步 」這一信條 ,他們認為 ,批評孩子 、讓他們感覺糟糕以及懲罰孩子 ,將會激勵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

可是 ,這麼做真的有用嗎 ?關注孩子的需要無論孩子的行為在你看來有多麼的不可理喻 ,從拽你的褲腿到對你大喊大叫 ,從打你 、打兄弟姐妹到亂丟玩具 ,他在那個時刻所做的一切不過都是為了滿足他的需要而已 ——那是個你也有的需要 。

也許 ,他需要的是關注 、照顧 ,需要選擇權 、自主權 。

你可能不喜歡孩子們為了滿足需要所採用的表達方式 ,但這也正是你跟他聯結的最佳時機 。如果你能夠辨識出他們在那個時刻最真實的需要是什麼 ,就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一種更好的表達方式 。

合作 ,根植在我們的基因里

合作是我們生存和成長的必需品 ,合作是人類的自然反應 ,因為我們都是群居性生物 ,我們的生存和福祉不可避免地與他人的福祉息息相關 。

給予他人和與他人合作的衝動本來就是我們的天性 。不僅是那些高級生物 ,甚至很多極小的昆蟲都是群體存在的一份子 ,無需宗教 、律法或教育 ,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對彼此關聯的辨識 ,它們就能通過共同合作來求得生存 。從這些觀點中引發的一個關於合作的有效定義是 :合作是一種為了共同的福祉而將彼此有力地聚合到一起的方式 。

自我尊重 :家長也有需要

家長的需要確實很重要 ,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資源 。大多數的社區目前所能提供的服務都無法滿足他們 。我們夢想著 ,能夠在每個社區設立一個場所 ,為家長們定期充電 、學習以及建立社團所用 。我們甚至想 ,也許可以把某些校園變成一個個的社區中心 ,在晚上或者周末的時候為家庭提供服務 。當孩子們自己在一起活動的時候 ,家長們可以在這裡傾訴 、尋求指導以及互相陪伴 。他們還可以做瑜伽 、練太極 、一起合唱 、學習烹飪 ,或者享受按摩 。家長和其他社區成員可以經常聚集在一起 ,討論那些對他們的社區生活至關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議題 。我們設想著創建這樣的一個世界 ,能夠為家長們提供很多這樣的支持 。

了解你的需要 ,滿足你的需要

我們遇到的大多數家長在滿足自己需要的方面都做得不太好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像大多數的家長一樣 ,你自己也許就是被這樣撫養成人的 。

你的父母 、老師和老闆為你設定了很多框框 ,要求你放棄自己的需要來迎合這些外部社會的標準和期望 。

在很多喜歡用權力控制他人的地方 ,包括家庭 、學校和政府機關里 ,放棄個人需要曾經是甚至至今也仍然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

縱觀歷史長河 ,家長和老師們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服從性和一致性 ,一直以來是多麼成功地壓制了嬰幼兒和小孩子的激情衝動啊 ,意識到這一點真是讓人感到震驚和難過 !

看到需要不被滿足的代價當你每一天都超負荷 、快速 、瘋狂地運轉 ,得不到休息 ,無法按時吃飯 ,沒有時間放鬆的時候 ,就很難充滿熱情地回應孩子們的需要 。

當你沒有時間享受生活樂趣的時候 ,就很難因孩子們渴望樂趣的請求而興奮不已 。當沒有人傾聽你的時候 ,你也許就無法承受傾聽孩子們的訴求帶給你的挑戰 。

當你的能量枯竭 、系統空耗時 ,你的情緒成本會透支 ,不僅你自己感受得到 ,孩子們也能感受得到 。

你會發現 ,自己開始用一種兩敗俱傷的方式跟孩子們互動 ,你會大量使用挑剔 、威脅 、喊叫 、苛求 、獎賞和懲罰的手段 ,直到你的馬達噼里啪啦地停轉了 ——你已經到了筋疲力盡 、無所適從的地步了 。

自我懷疑 、無助和無望的感覺充斥著你 ,讓你開始質疑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和用處 ,說一些口是心非的話 ,甚至會用一些你根本不願意發生的事情來威脅你的孩子 。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而引發的另一個可能的後果是 ,你會變得易怒 。

當孩子們意識到你照顧他們要付出的代價時 ,也許會對接受你的照顧感到負疚 ,從而拒絕你所提供的這些照顧 。

同時 ,他們還可能會有一個錯覺 ,認為你是一個沒有需要的人 。而如果沒有意識到你的需要 ,他們就不可能幫助你來滿足它們 。

如此一來 ,你給予快樂的能力和孩子們給予你的快樂 ,就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打了折扣 。

孩子們天生具有同情心 ,他們願意也需要看到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給予者 (當然 ,孩子們滿足父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 ,你不能期待他們來滿足父母的大多數需要 ) 。

有一個朋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談到當她知道了自己的需要之後 ,她的孩子是如何找到某種方法來幫助她的 :一天下午 ,我和我兩歲的兒子在一起玩了很長時間 。我覺得很累了 ,想打個盹兒 ,但是我兒子依然精力充沛 ,還想讓我跟他繼續玩 。

我告訴他 ,我累了 ,需要休息一下 ,但他堅持讓我跟他玩 。最後 ,我只好以他的角度跟他說 : 「我知道你跟我玩得很開心 ,不想停下來 ,還想繼續玩 。 」

我實在太累了 ,都想不出更多的話跟他說了 。可是 ,我覺得他抓住了我想說的意思 ,好像有什麼事讓他改變了立場 。

很快 ,他就有了自己的策略 。他說 : 「媽咪 ,你躺下吧 。我挨著你躺下 。 」然後 ,我們就這麼躺下了 。

他自己玩了一會兒 ,讓我休息了半小時 。當我起來的時候 ,他問我 : 「媽咪 ,你睡夠了嗎 ? 」哇 !我實在太感動了 。如果想要用什麼來改變孩子 ,我們首先要以身試驗 ,看看它是否能夠改變自己 。 ——卡爾 ·榮格

學習新習慣 ,好好關照自己學習在 「危機 」到來之前 ,辨識出那些提醒你缺乏自我照料的預警信號 ,是非常重要的 。

必須要有堅定的承諾和堅持才能把自我否定 、自我犧牲這一套舊習慣拋在一邊 ,培養出自我接納 、自我尊重的新習慣 。

然而 ,我們看到很多的家長還是舊習不改 ,儘管他們都已經認識到了不好好照顧自己會給家庭生活造成緊張和衝突 。

當你再次發現自己身心的過載和空耗狀況之前 ,請嘗試 :

1 )留意自己的預警信號 ,是不是已經覺得身心疲憊或者是要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了 ;

2 )停下來 ,做幾個深呼吸 ;

3 )開始你的 「放鬆時刻 」 ,跟你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聯結 。

與其懲罰孩子 ,讓其自我反省 ,不如讓自己停下來 ,去發現自己的需求和真實的自我 。你不曾給予自己的也無法給予孩子 。 ——謝利 ·胡貝爾

自我尊重很重要

沒有什麼比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更能暴露你的短處和不完美了 。沒有什麼人能像你自己的孩子那樣 ,一遍又一遍地考驗你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和應變能力 。如果你的言行不一 ,就會立刻被發現 ,就好像你的身邊掛了很多面鏡子照著你的為人 ,這真是一個絕好的學習機會啊 。

然而 ,能否學到什麼 ,還取決於當你看到了自己缺乏同情和不完美的那一面時是如何行動的 。

你會評判 、責備和懲罰自己嗎 ?

還是會體諒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偶爾的跌倒 ,從無效的做法中汲取教訓並保持自我尊重 ?

關於你自己 、你的孩子和你的親密關係 ,你總是有要學習的新東西 ,你永遠無法期待有一個完美的呈現 。

事實上 ,任何要做完美父母或好父母的念頭都會給你增加額外的難度 。如果你能帶著認真而恭敬的態度 ,把養兒育女的實踐看成像職業高爾夫球手的揮杆練習或者像音樂家的曲目練習一樣 ,就會避免很多因為自我苛責和自我批評而帶來的巨大 「差點 」 。

你會把你的全副身心和能量聚集起來 ,去做好眼下的這份工作 :好好關照你自己的需要和孩子們的需要 。從無效的做法中學習有些事情 ,你也許做得不夠好 ,希望能夠有機會重新來過 。如何處理這類事情 ,就是在給你的孩子樹立榜樣 。

從理解 「你總是在儘力滿足自己作為普通人的需要 」開始 。你也許會對你的配偶發脾氣 ,或者會對著你的兒子大喊大叫 ,但這並不是惡意的或者是十惡不赦的 。就像孩子們的行為一樣 ,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 ,你的每一個行為背後也都有著人類的基本需要 。提醒自己這一點 ,將可以使你避免陷入自我評判 ,而轉向自我體貼 ,給你自己更多的正能量 ,讓你更願意去培養自己的新習慣 。若要孩子保持生就的好奇心 ,至少需要一個能夠與他分享的成年人 。

是什麼讓合作難以為繼 ?

引發家中衝突頻發並阻礙合作的幾個因素包括 :有限的聯結時間 ,貼標籤和攀比 ,獎勵和懲罰 ,以及無效的溝通 。每一個這樣的習慣都會加劇衝突 。為此 ,我們特別提出幾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你避免衝突 ,為建立尊重和合作的家庭氛圍打下基礎 。

關注衝突的根源往往會攪起傷心 、失望或者沮喪的感覺 。我們希望你在即將進入的學習過程中 ,有足夠的耐心和領悟 。如果在讀書和做練習的時候 ,能夠聚焦於未來以及你想營造的願景 (而不是糾結在過去以及何以造成如此糟糕局面的原因里 ) ,你就會學得更快 ,也會更開心 。

有限的聯結時間

當今家長的每日生活形態中 ,實在是有太多引發衝突升級和阻礙與孩子們合作的東西了 。長時間超負荷的日程和每日匆忙的生活 ,給已然困難重重的育兒工作增加了額外的負擔 。然而 ,這一切並不應該妨礙你跟孩子們做定期的交流 。你需要花些時間跟他們待在一起 ,尋求彼此間的聯結 。

很多家長都說 ,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跟孩子們待在一起 。可是 ,經過仔細分析他們才意識到 ,大多數那些所謂待在一起的時間 ,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們做上學或參加其他活動的準備 ,開車送他們去踢球 ,或者去一些孩子們想去 、家長也覺得必須得接送的地方 ,或者讓孩子們做一些家長們覺得應該做的事為了讓大一些的孩子積极參与學校和社會活動 ,家長也會被卷進孩子們完成家庭作業 、進行各種愛好 、玩電腦遊戲 、看電視節目和許多其他的活動中 。

家長們感到他們只是在協助孩子們 ,經常感到很無奈 ,好像沒有什麼時間跟孩子們談論那些重要的事 ,也沒有時間跟孩子們一起玩耍 。一個成功的 C E O曾經說過 : 「我真希望 ,在我孩子年少的時候能夠跟他們有更多的相處時間 ,特別是在他們 9歲到 1 3歲的時候 。我的確跟他們在一起做了很多的事 ,但是我希望我能夠花上更多的時間去傾聽他們 ,跟他們聊天 。

我以為我還有很多的機會跟他們在一起去做這一切 ,但是一旦進入青春期 ,他們就會更願意跟自己的同伴在一起 ,而對我也不再願意敞開心扉 。我總是勸導我的那些有孩子的員工 ,要盡量找機會跟他們年幼的孩子相處 。 」你所能做的 :找時間去跟孩子們聯結趁孩子還小 ,養成一個單純地享受跟孩子們在一起相互陪伴的習慣 ,跟他們一起玩遊戲 、唱歌 、跳舞 、畫畫 、走路 ,暢談希望和夢想 ,一起歡笑 ,甚至簡單地依偎在一起 。

每周都要專門預留出一家人共處的時間 。每周一次的家庭會議就是一個真正能夠讓彼此生命交融的很好的嘗試 ,也應該是一個很棒的練習合作的機會 。如果能夠把談論個人生活以及安排家事放到有趣的合作遊戲裡面來完成 ,就能更好地讓每個人享受到生活的平衡 。要好好地安排家庭會議的時間 ,把它們排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 ,否則你會永遠沒時間去做 。

標籤 、攀比和挑剔

標籤是用來貼到盒子和文件上的 。它們可以為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分類 ,卻絕不可能準確地描述那些活生生的 、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的媽媽 、爸爸和孩子們的真實狀態 。不幸的是 ,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會給人貼標籤 。

我們想都不用想地就會說 : 「她可真吵 ! 」 「他真煩人 ! 」 「她非常不負責任 ! 」 「你真粗魯 ! 」 「我也非常敏感 ! 」家長們和家裡的親戚們總是很自然地會為嬰幼兒們歸類 ,當孩子睡得安穩 、不打擾別人時 ,就是 「好孩子 」 ;如果孩子不高興了 ,就是 「壞孩子 」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 ,家長說 「乖點兒 」的意思就是要我們 「安靜一點兒 ,按我說的去做 !不要打擾別人。

年紀 ,都足以損害一個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 。任何一種跟別的孩子比較的方式都會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 : 「為什麼你不能學著像你哥哥一樣去分享 ?他多麼慷慨啊 ! 」 「我希望你在學校向你姐姐的標準看齊 。她是班裡最聰明的孩子 。 」

比較 ,而不是讓孩子通過認識自我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只能引發孩子內心的敵意 、嫉妒 、疏離 、沮喪或者叛逆 ,因為它沒有滿足孩子內心渴望關注 、尊重和接納的需要 。

你所能做的 :真實地表達自己 ,既不評價也不挑剔不要把你的孩子貼上好的 、壞的 、懶散的 、努力的 、聰明的或者蠢笨的標籤 ,要跟他們分享你對他們清晰的觀察 (沒有標籤和評判 ) ,告訴他們你看到他們做了什麼 ,如何影響到了你 。

不要說你的兒子不負責任 ,要把標籤拿開,跟他具體談談你所看到的那個讓你覺得他 「不負責任 」的行為 :你的兒子早上的時候忘記帶午飯了 ,把外套落在學校了 ,忘記交作業了等等 。總之 ,你可以跟他談一談他能明白的事 。

你不能強迫你的孩子做任何事 。你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們期望 「要是自己做了該多好 」 。而後 ,他們將會使你希望 ,要是自己從來沒有令他們如此期望就好了 。

獎勵和懲罰

獎勵和懲罰是制控型育兒方式的標準手段 。事實上 ,當你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去做違背他們意願的事情時 ,這是必需的手段 。獎勵和懲罰是尊重與合作的反面 ,只會導致沒完沒了的權力之爭 。

用懲罰與獎勵的方式育兒所付出的代價 :

它們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

它們鼓勵孩子為獲得獎勵或避免懲罰去努力 ,而不是遵從自己的內在價值去行動 。

它們剝奪了孩子為你做事的快樂 。

它們拿走了孩子跟你合作的願望 。

它們教會孩子用獎勵和懲罰的方式從他人那裡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

不使用獎懲的方式來脅迫孩子去做事 ,並不等於縱容他們的行為 ,也不等於放棄你的需要 。有尊重的互動意味著 ,你從心裡珍視每個人的需要 ,願意儘可能地照顧到並滿足大家的需要 。

如果你能記得每個行為背後都是在試圖滿足某種需要 ,你的話語里沒有批評 、責備或者挑剔的意味 ,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更願意敞開心扉 ,談論他通過撕書所試圖滿足的需要 。

知道了他的需要 ,你就可以跟他一起討論 ,找出其他的可以令他滿足需要又沒有造成傷害的策略 。這樣的討論和對話可以讓每個人從中獲益 。

但如果你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為他的錯誤行徑吃點兒苦頭 ,這樣的對話就不可能發生 。當孩子認為你要懲罰他的時候 ,他就可能會關閉自己 ,或者心懷恐懼 、憤怒 、怨恨和失望地發泄情緒 。他滿腦子想的也許都是怎麼跟你打平 ,絕不是以後怎樣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樣的狀況 。

而且 ,如果你執著於懲罰 ,就永遠不會了解到他最初為什麼會撕書 ,同樣的事情以後恐怕還會發生 。難道你不願意你的孩子從此不再有這樣的行為 ,是因為他知道當他想講話的時候有人會傾聽 ,而不是因為害怕破壞了東西所帶來的後果嗎 ?

你所能做的 :弄清楚你對孩子的要求當你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 ,不妨問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 :那些因為害怕懲罰而呈現的行為 ,當被視為是合乎道德的 ,還是懦弱的呢 ?這是一個有待討論的問題 。 ——瑪格麗特 ·米德我想讓孩子做什麼 ?我讓孩子做這件事的理由是什麼 ——是為了讓他內疚 、羞愧 、害怕懲罰 、得到獎賞 ,還是為了他們能參與並為自己和家庭的福祉做出貢獻 ?注意 :當孩子們因為內疚 、羞愧 、害怕懲罰或者渴望獎賞去做某件事的時候 ,你將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 。

內疚 、羞愧和懲罰經常會觸發一個人內在的憤怒和報復之心 。而用獎賞所激勵的行為多會 「上癮 」 :你要不停地提供越來越多的獎賞才能獲得你所期待的服從 。你來決定 :是否值得用那些會引發孩子們內疚 、羞愧 、憤怒 、報復和為獎賞而討價還價的方式來跟他們互動 ?

思考和溝通的習慣

即使你的目標是用尊重的方式跟孩子們聯結 ,你舊有的習慣性的傾聽和談話方式依然可能阻擋你跟孩子們的聯結 。

兩種溝通方式的區別 :加劇衝突的溝通模式和化解衝突 、促進合作的溝通模式 。

「但是 」和 「應該 」是兩個需要特別當心的詞 ,它們會戲劇性地影響孩子們對你的回應 。留心一下你自己有多麼經常使用這兩個詞 ,以及在你使用它們的時候孩子們是如何回應你的 。

把你自己想像成一個孩子 ,聽到下面這樣的一番話 :

「跟你一起玩遊戲很有意思 ,但是 … … 」

「我知道你玩得很開心 ,但是 … … 」

「我聽到了你的話 ,但是 … … 」

孩子們非常明白你接下去要說什麼 ——

「你應該做些不一樣的事 ! 」

這是孩子們所能聽到的唯一的部分 。那個 「但是 」就像一個橡皮擦 ,它把你前半段所說的一切都統統擦掉了 。

更加危險的是 「應該 」這個詞 。當你使用 「應該 」這一類辭彙的時候 ,包括 「必須 」 、 「要去 」 、 「得去 」 ,實際上等於在說 「我知道什麼對你是最好的 ,不需要跟你確認你的想法和感覺 ,你就直接照我說的做好了 」 。

沒有什麼比父母的要求能更快地觸發孩子們的苦惱了 。當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要求或者命令的時候 ,恐懼和焦慮感就被激發 ,大腦立刻進入 「戰鬥 、逃跑或卡住 」的狀態 。

毫無疑問 ,此時你將要面對的就是他們的置之不理 、反抗或者逃避 。 「應該 」一詞也在告訴孩子你對他們應該成為什麼樣子所抱有的理想或期望 。如果你抱定這一理想或期望 ,就有可能錯過孩子們試圖表達的想法 。

他們那些深深的未被聽到和看到的需要 、期望被接納的需要和安全感就無法得到滿足 。你所具有的 「應該思維 」的級別也將決定你所要經歷的憤怒程度 。正是 「應該思維 」本身 (而不是其他人的做法 )造成了你的憤怒 ,引發了你的負面感覺和情緒 。

當你聽到和看到的與你內心中的 「應該 」無法匹配時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就將觸發你的情緒 ,於是開始抨擊 、指責 、批評和羞辱他人 。 (另外一種可能是 ,把指責 、批評和羞辱指向自己 ,從而導致壓抑的情緒 。 )

這種 「應該思維 」不僅造成親子關係中的憤怒 、衝突和攻擊 ,也常常引發團體之間 、政黨之間和全球範圍內族群之間的痛苦和攻擊 。 (更多的 「應該思維 」的內容請參看第三部分的 「主題 :豐盈生命之體驗 」的 「轉化憤怒 」 。 )

你所能做的 :使用尊重的語言,使用一些有用的工具 ,能夠促進彼此間有尊重的聯結和合作 。

第一把鑰匙 做目標明確的家長

第二把鑰匙 看到行為背後的需要

第三把鑰匙 建立安全感 、信任感和歸屬感

第四把鑰匙 激勵給予

第五把鑰匙 使用尊重的語言

第六把鑰匙 在成長中學習

第七把鑰匙 讓你的家成為 「無錯區 」

第一把鑰匙 :做目標明確的家長

明確你的育兒目標對我們每個人而言 ,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是要確定我們想要什麼 ,以及我們養兒育女是為了什麼 。

·確定你的育兒目標

·用你的目標校準你的思考

·讓你的行動符合你的目標

·讓你的溝通支持你的目標

·鼓勵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

給家長的三個根本問題 :

·什麼對你最重要 ?

·養兒育女為了什麼 ?

·你跟孩子互動的用意是什麼 ?

1)讓你的目標校準你的思考

清楚地知道養兒育女的目標 ,能夠指導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為人父母應有的抉擇 。

任何一個人 ,如果選擇把念頭聚焦在 「誰對誰錯 」 、 「公不公平 」 、 「誰好誰壞 」上 ,將會不可避免地把大量的寶貴時間與精力花費在分析 、判斷 、指責和批評上 。

當你把能量消耗在分析 、判斷 、指責和批評上的時候 ,就等於在支持衝突 。這樣一種思維的後果就是 ,你不能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和滿足孩子通過行動想要表達的真正需要上 。如果你在心裡認定別人是在針對你 ,比如你認為你的孩子 (或者其他人 )試圖操縱你 、利用你 、忽視你或者不尊重你 ,那麼你就會經常感到煩惱和生氣 。

相反 ,如果你能想到你和孩子的每個行為都是為了滿足某個需要 ,就會在心裡生出更多的慈悲 ,體會到彼此的聯結 ,就更有可能採取一些行動 ,來幫助你的孩子以及你自己提升幸福感 。你對孩子的種種想法 ,直接決定了你如何看待他們和如何對待他們 。如果你認為孩子是不可信任的 ,你就會限制他們做決定和學習信任的機會 。

2)讓你的行動符合你的目標

孩子們大部分的習得都是通過你的行為而學到的 。如果你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動 ,讓這些行動與你的目標一致 ,就是在教給你的孩子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實現自己的目標 。

在高度緊張的日子裡 ,家長們一個非常關鍵的行為 ,就是要清醒地意識到 ,每天只有幾個小時 、每周只有幾天 、每年也只有幾周的時間可供支配 ,你不可能事無巨細 、面面俱到 。許多家長為自己安排了太多的活動 ,做了太多的承諾 ,同時又面臨孩子們在學校或者社交生活中的各種需要 。無暇顧及孩子們的需要會讓孩子獨自陷在自己的狹小天地里 ,一個人面對那些懵懂 、擔憂和日益增加的各種選擇 。

3)讓你的溝通支持你的目標

我們慣常使用的說話方式 ,經常會在家裡或者其他什麼地方 ,阻礙相互間的尊重與合作 。這些熟悉的溝通方式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很多的痛苦 ,也為家庭生活製造了很多的衝突 。

有效改變的必要條件是 :堅持不懈地真誠努力 ,摒棄舊有的效率低下的思維模式 。

鼓勵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

父母替孩子們做事 ,一方面限制了孩子們練習決策和做事的機會 ,妨礙了腦力和體力的鍛煉 ,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抗拒和衝突 。

缺乏這些磨鍊的機會 ,孩子們很難把自己看成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有能力和本事的人 。

請幫助你的孩子意識到他們的選擇範圍 ,然後把你的信心傳遞給他們 ,讓他們知道 ,他們能夠為自己的生活做很多選擇 。

為了幫助孩子們增強選擇的能力 ,了解哪些選擇是有效的 ,哪些選擇是無效的 ,你可以邀請他們參與起草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一些規則 、協議和計劃 。

讓孩子相信 ,他們可以依賴你 ,需要時你能幫助他們做些調整 ,也願意和他們一起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斷學習 。

第二把鑰匙 :看到行為背後的需要

重要概念

·所有的行為都在試圖滿足某種需要

·孩子們總是在努力地滿足自己的需要

·你要為自己的需要負責

·感受是需要的信使

·孩子們需要傾聽和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做這些事 ?

指責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一旦家長在家裡扮演了法官和陪審員的角色 ,判定誰該被懲罰以及如何懲罰 ,家庭中就會永遠存在一種叫作責備的遊戲 ,指責 、找碴兒和謾罵就會成為家常便飯 。每個孩子都希望別人看到他們的善意 ,認可他們的努力 。

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 ,當事情搞砸了的時候 ,有人可以認真地傾聽他們 ,接納他們的感受 ,並且能夠理解他們這麼做的良好動機 。傾聽 、接納和理解能夠滋養自我反省和學習 。如果你能夠滿足孩子們的這些需要 ,允許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做自我反省 ,就等於給孩子們傳遞了一個信息 ——他們是有能力和有辦法的 ,是能夠從各種情形中總結經驗的 。當孩子們得到了尊重和體貼的傾聽 ,並從中感受到了這一切帶給他們的放鬆和希望 ,那麼下一次 ,他們就還會與你交流 。

最終 ,他們會全然地打開自己 ,傾聽你的想法 ,徵求你的建議 。

所有的行為都在試圖滿足某種需要

如果你的孩子全神貫注地玩拼圖,你也許可以猜到,他是在滿足學習或者是增長能力的需要,也沒準兒是一种放松的需要。

每時每刻,你的孩子都在努力地滿足他們自己的各種需要——那是些你也有的需要。

從這樣的角度去理解每個行為,就會對孩子們的行為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傾聽,少一些評判和指責。

指責和叫罵只會增加孩子的痛苦。你可以花些時間帶著尊重的心態認真地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了解他們隱藏在痛苦背後的真正根源。

孩子們(包括所有的人)渴望得到傾聽和理解,期望別人了解什麼事情真正在影響他們,這對他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當你的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走而尖叫時,你可以猜測,他想得到關照或者是想擁有玩具。無論你猜沒猜中他的真實需要(你可以暗暗猜測,也可以說出來),都有助於建立你們之間的聯結。

但是,如果你認為孩子「應該」分享,評判他的反應是如何的不適當、如何的過度或者不成熟,你就失去了跟他聯結的機會。關注需要可以帶來更加有效的行動,而無視需要的盲目行動會讓你後悔莫及。

一個常見的信念是「堅強的人不需要任何東西,好人就要把個人的需要放到最後」。那些不了解自己需要的人,那些認為「有需要讓人不可接受」的人,和那些只有貧乏的辭彙表達他們感受和需要的人,經常採取的都是些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行動。

第三把鑰匙 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

重要概念

·孩子的成長需要情感上的安全感

·你的行為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自始至終尋求聯結,來維護安全感

·培育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結,來加強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孩子本身就是父母最好的禮物。

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的滿足首先是在家裡獲取的,而後不斷擴展到學校里的同伴、其他社團成員乃至同事和更廣闊的社會中。

如果能夠在自己的家裡得到這種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們就會更加願意從父母那裡學習並得到指導,而不必從家庭以外的地方尋求接納。

然而,為孩子建立安全感與信任感要遠比滿足他們這些身體上的需要複雜得多。

被孩子們解讀為「危險」的經歷或者體驗包括:大人們提高嗓門講話,罵人,把一個孩子的錯誤跟其他孩子的成功進行比較,用懲罰或後果來威脅孩子,抓著孩子搖動他們,或者揍孩子、打屁股等。這些過激的互動方式會讓孩子們質疑,跟那些整天照顧他們的人待在一起是否安全。沒有這種深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們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就會變得謹慎和遲疑,在面對探索和學習的機會時就會充滿自我懷疑。他們會害怕發問或者冒險,只想在一個有限的、安全的小範圍內做出選擇或採取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孩子們在情感上感到安全,就會在他們的世界裡放鬆下來,興緻勃勃地去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會不斷地探求、提問、冒險,用開放的心態在更廣闊的範圍里做出選擇,去滿足他們的重要需要。

不僅是我們的行為,我們做事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孩子。他們聲稱,我們的意識狀態與這種意識所營造的氛圍並無區別。如果一個在家裡為家人準備晚飯的媽媽一邊煮飯,一邊為白天發生在單位里的事情慪氣,還為自己花費這麼多時間做晚飯抱怨不已,那麼,和她一起吃飯的孩子們會從中學到什麼呢?

反過來,如果媽媽一邊煮飯,一邊唱歌,並想著做飯這件事如何讓她滿足了為家人服務(給家人帶來美食並分享快樂時光)的需要,孩子們又會學到什麼呢?

無論你做什麼,孩子大多記住的都是你當時的狀態——是否在有質量地生活,是否在享受快樂。·· 學會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孩子們希望你能看到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做什麼樣的事。作為家長,能夠理解孩子們面臨的挑戰,並真心慶祝他們取得的成就,就是對他們的一種關愛,可以增強你們彼此間的信任。

了解孩子們生命中每個成長階段最為重要和緊迫的需要,可以幫助你意識到孩子們成長各個階段中經歷的一切,也會讓你留意到眼前這個孩子所獨有的真相。了解孩子的各個發展階段嬰兒的大腦在出生伊始並沒有發育完好。

從嬰幼兒階段到青少年時期,試圖滿足父母的期望,卻又沒有能力完成,是孩子們常常經歷的體驗。

在孩子們的大腦和肌肉沒有發育完好之前,從杯子里喝水、用勺子吃飯、穿鞋子這些行為都是難以完成的。如果你期待一個小孩子去學習閱讀,在特定的身體能力和觀念都沒有形成之前,他也許會很興奮也很願意去學習這個技能。但是,如果家長們根據孩子的表現來評價或者取笑孩子,在他沒能做好的時候給他貼上「笨蛋」或者是「懶蟲」的標籤,孩子就會感到非常沮喪。他對那些事有興趣,他也夠聰明,只是還沒有準備好去做那些事罷了。

青少年經歷著自己的成長階段。他們需要大家尊重和體諒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走向成熟的時間表。很多父母會用一種嚴苛的態度對待他們看到的十幾歲孩子所做的「愚蠢判斷」。然而,判斷力是孩子們有待增強的一種能力。年輕人的大腦需要機會去變得成熟,才能做出良好的判斷。他們需要練習,也需要家長們的耐心,包容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如果你能夠留意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跡象,在孩子準備就緒的時候稍加引導,就可以確保他們的安全感,幫助他們順利地進入成長的下一個階段。

接受孩子獨特的個性和學習方式除了具有獨特的發育時間表之外,孩子們還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學習方式。你是否看到了孩子的獨特性,準備接受他的本來樣貌?孩子們天性迥異。你會發現,有的個性天生比較容易相處,有的則比較富有挑戰性,個中的原因很複雜。如果孩子的性格跟你相差很大,接受這種差異性就是一種挑戰。

比如,你喜歡閱讀、園藝或者做一些安靜的事情,但是你的孩子喜歡跟朋友們在一起熱鬧、聽音樂、搞笑和成為大家關注的中心,你也許應該學會欣賞孩子這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如果孩子跟你很像,你面臨的也許就是另外一種挑戰——無論你轉向哪裡,都會看見、聽見另外一個自己。無論是哪種情況,用尊重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需要都會幫助你避免給孩子貼上那些危險的標籤,比如「要求太多」、「太難管理」、「太貪心」或者「太膽小」。

這些標籤讓你無法看清你的孩子,不能把他作為獨特的個體來接受。與獨特的個性一樣,你的孩子也有一套屬於他自己的最佳學習訴求。一個人學習方式的偏好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會顯現。如果能夠足夠仔細地觀察,就可以發現屬於他的最佳學習方式。有些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另外一些喜歡通過圖畫和表格來學習。對很多孩子來說,一起討論或者把所學的知識教給別人,會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但是仍然有另外一些孩子,他們是通過製作模型、作畫或者表演來取得最佳學習效果。所有這些學習方式都可以被理解,也都是可以去嘗試的。

仔細觀察你的孩子,跟他嘗試各種不同的互動模式,然後找到最適當的方法。

孩子到了入學的年齡時,一定要意識到,除了學校里慣常使用的學習方法(經常是讀課本、寫報告、背單詞)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學習方法。

要為孩子創造一種學習環境,支持他成為一名成功的終生學習者。

必要時,可以尋求專家的幫助。

第四把鑰匙 激勵給予

重要概念

·給予是人類的基本需要

·你和孩子們有很多的禮物可以相互給予

·接受孩子的禮物

·慷慨地給予你的禮物

·從孩子鮮活的禮物中學習合作,或者說一起工作,表示所有參與者都有可供分享的東西。

第五把鑰匙 使用尊重的語言

重要概念

·記住你的意願

·留意溝通中的「流」

·給出沒有評判的觀察

·聯結感受和需要

·提出「可執行的」請求

·全身心地傾聽有多少次你對孩子說了些什麼,但隨即希望自己從來沒有說過?

提出「可執行的」請求

當你了解自己的需要並且能夠表達出它們的時候,就可以提出明確的請求,告訴別人你想讓他們如何幫助你滿足你的需要。

一個有效的請求必須是「可執行的」。

下面的三個例子就是三個「可執行的」請求,它提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具體的行動。

「你是否願意花上十分鐘時間幫助我收拾一下卧室?」

「現在,你是否願意和我來一次頭腦風暴,我們一起想個辦法,看看怎麼幫你記住飯前洗手這件事?」

「我正在打電話,你是否願意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小點兒聲音?」

下面這些例子就是「不可執行的」請求:

「你就不能看看房子里有什麼需要做的嗎?」

「你能從現在起記住飯前去洗手嗎?」

「你可以多為別人考慮一下嗎?」

如何區分想法和感受表達感受是非常簡單的,只用幾個字就可以了,比如:我感到傷心,我感到憂慮,我感到激動,我感到快樂。

請求 vs 要求

你是怎麼知道你提出的是一個請求,而不是一個要求呢?

表達出你的需要,提出「可執行的」請求,會讓孩子更願意幫助你,滿足你的需要。不過,有時你提出請求的時候,你的孩子剛好要滿足其他需要,他們就可能對你的請求說「不」。

你的感受和你接下來說出的話,將顯示出你提出的到底是一個請求,還是一個要求。如果聽到「不」的時候感到很不開心,你也許提出的就是一個要求。

倘若你提出的是一個請求,就可以接受「不」的回應,並把它作為建立聯結的一個契機。

第六把鑰匙 在成長中學習

重要概念

·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能處理

·你和孩子可以合作,一起做出決定,一起解決問題

·有很多滿足需要的方式

·有效的方法值得慶祝

·從無效的做法中總結經驗

孩子們成長的每個階段,直至青春期的整個過程(甚至以後),都需要你學習新的習慣、創建新的體系、找到新的方法,以幫助孩子們學習和茁壯成長。

這個過程並不會因為你養育了更多的孩子而變得輕鬆。孩子們的成長是如此之快,家長們根本都來不及去真正掌握他們所學到的大多數的新技巧,況且兩個孩子出生的間隔又是那麼的長,長到讓人足以忘記那些自認為已經掌握了的技巧。

當孩子們不停地發生著顛覆性改變的時候,很難讓你對這樣的挑戰充滿信心。你根本不知道你想傳給他們的那套東西能否傳得下去,或者能否被他們接受。若想充滿信心成功地應對這種持續的變化,而不至於陷入自我批評和自我懷疑,家長們就需要學習:

① 在成長中學習;② 跟你的孩子合作,一起做出決定,一起解決問題。

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能處理

對於父母而言,規劃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預測每一個變化、為每個變化做好萬全的準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成長中學習」不僅是合理的,也是與孩子同步成長所必需的。

「在成長中學習」意味著你要學習擁有這樣一個信念: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能夠處理,相信事情總會解決。

「在成長中學習」是以理解「你跟孩子一樣,都要在生活中學習」為基礎的。當你意識到辦法總比困難多的時候,你就會釋然。

事實上,面對問題我們總會有很多的解決方法,如果一個方法不奏效,就可以選擇另外的方法。

「在成長中學習」是告訴你,要保持覺察,關注細節,用開放和接納而不是評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在成長中學習」鼓勵你放棄那些僵化的思想,例如「只能這麼去做」某件事,人們「應該」去做特定的事情,或者「某人一定要贏,某人一定要輸」。

「在成長中學習」就是堅守這樣的信念:沒有失敗,只有需要面對的新狀況。

你和孩子可以合作,一起做出決定,一起解決問題

在成長中一起學習,是因為你和孩子可以成為非常棒的合作夥伴,你們可以共同規劃、決策,解決孩子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各種問題。

孩子們有很多好主意,並且非常樂於分享。他們是頑皮的、有趣的、滑稽的、開放的和互動的,也是天馬行空的思考者。

他們渴望參與家中的大事小情,幫助出謀劃策。共同學習,意味著你確信兩個人的智慧勝過一個人,因為這樣得到的結果最有可能讓大家都滿意。

合作解決問題的一個挑戰是,你需要放棄管理和控制與孩子生活相關的各項事宜的衝動。如果你能夠意識到「辦法總比困難多」,或者說「滿足需要的方法比需要多」,就會更容易放棄你的掌控。

跟孩子們一起研究方案、規則和方法的時候,你們的選擇只受限於你們對狀況的理解、你們的經驗以及你們所具有的創造性的想像力。

如果能夠從問題和擔憂上抽離出來,把目光放到養育孩子的各個方面,你們就能夠一起用更加有趣和開放的方法找到解決方案。

它的精髓是:「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狀況,看看每個人從中需要什麼,然後我們一起想辦法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請記住,孩子們想要的很多東西,比如電子遊戲、蘇打水、名牌運動鞋,都不是需要,而是為了滿足需要採取的策略。在「第二把鑰匙」中有更多的關於需要與策略的介紹。)

跟孩子共同研究、共同創造,意味著冒險以及放棄很多的「應該」。

比如,孩子可能會對洗碗有個新建議:家中每個人都要清洗自己用過的盤子、杯子和餐具,剩下的炒鍋和飯鍋由兩人一組輪流清洗。

他們對這個建議感到非常興奮,可是這卻跟你習慣了的洗碗方式完全不同。

還比如,如果孩子建議大家都在睡袋裡睡覺怎麼辦?(他們會說,床單和毯子太亂了,也太大了,每天整理起來很費勁。)這也完全不符合你對躺在床上睡覺的想像啊。

你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發現可以滿足每個人需要的策略,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了練習技能並幫助他們走向成功,可以開始試著在家裡一起做一些相對簡單的決定:計劃如何度過上午的時光。

規劃一下,下午按什麼順序去做那些雜事。策劃一頓晚餐。策劃一次聚會。策劃一個節日晚會。自我探索你會和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合作?在哪些方面你能夠設想更多的合作?

想像著,如果達到了那樣的合作狀態,你會有什麼感覺?

從無效的做法中總結經驗

當某個辦法不奏效的時候,你可能會說:「咳!我犯了一個錯誤。」然後開始自我批評、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懲罰。實際上,所謂的錯誤只是那個為了滿足需要所採取的辦法沒有如你所願發揮作用而已。

與其玩這種自我懲罰的遊戲,評判這個錯誤有多糟糕,不如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重新聯結,修補或者調整一下你的策略,爭取一個更加滿意的結果。

如果你害怕犯錯誤,就會喪失嘗試新事物的機會。你就不能自由地去探索、體驗和遊戲。與其在錯誤之後自我責備和自我評判,還不如從無效的做法中學習,繼續前進。

從無效的做法中學習的步驟觀察:你說了或者做了什麼讓你後悔的事情?

留意:對於這件事你跟自己說了什麼?你在自我評判嗎?

提問:你是在試著滿足自己的什麼需要?

提問: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滿足這些需要?

提問:有沒有什麼需要已經被滿足了?

請求:你現在想做什麼去滿足你的需要?

第七把鑰匙 讓你的家成為「無錯區」(No- Fault Zone)

重要概念

·選擇將衝突視為要解決的問題

·確信你的需要可以得到滿足

·相信需要可以引出解決方案

·用合作化解衝突

·把「戰區」變為「無錯區」

下面是「無錯區」的一些特點:

每個人都試圖用善意理解他人的行為。

每個人都確信,所有人的需要都會被考慮和關照到。

每個人都學著關注需要,而不是批評或指責。

大家共同合作,為彼此創造更加美好和快樂的生活。

如果你的家能夠變成「無錯區」,就會減少大概90% 的衝突。為了處理剩下10% 的衝突,我們願意在這裡分享一種新的看待衝突的視角。

我們還會談論處理衝突時的一些選擇,並給出一些合作化解衝突的特別建議。提升「無錯溝通」(fault- free interaction)的能力是一個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生活中的有些時候你可能會保持這種能力,有時卻可能做不到。

在那些做不到的時候,我們會給你一些提示,幫助你重新憶起你的育兒目標以及合作互動的初衷。

選擇將衝突視為要解決的問題

衝突聽上去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大家都覺得應該極力避免。家長們通常會認為,是他們或者他們的家庭出了什麼問題才引發了衝突。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衝突,就好像走在門廳里的人會不小心相撞一樣。一起學習如何與他人協商處理這種情況,將會很好地幫助你和你的孩子,同時也將有益於你一生的關係處理。

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最為常見的家庭衝突通常都與日常瑣事相關,比如起床時間和睡覺時間、分享玩具和分擔家務,在商店裡該買什麼以及早上什麼時候穿什麼出門等。

從長頸鹿的視角來看,這些都是有待去解決的難題或者問題,而解決之道在於討論,而不是爭論和戰鬥。從更加理性的角度來看,這些不同的意見和衝突都是家庭成員重新評估和認識他們選擇的機會,也是從彼此身上更多學習的機會。

看到將生活中的分歧看成衝突而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的根源是你內心的恐懼。更準確地說,是對擔心「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的恐懼。這種恐懼會很快引發怒氣(或者其他的緊張情緒)、防禦或者攻擊。如果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相信她/ 他的需要會被關照到,那些圍繞著各種互動產生的恐懼、緊張、氣憤和防禦等情緒就會消失。

只有這樣,你才會把分歧看成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把它當成是深化家庭成員間聯結的機會。所幸的是,只要一個人能夠保持信心,堅持實踐書中所介紹的技巧,堅信「關照每個人的需要可以解決分歧」,這些衝突就能夠被有效地避免。

通過培養你的技巧,並在家庭生活中秉持這份信心,你就能夠在你的家裡成為那個減輕恐懼,避免、減少或者化解衝突的人。

確信你的需要可以得到滿足

是什麼讓你常常無法確信自己的需要可以得到滿足呢?

當你深信這個宇宙有著豐富的資源,能夠滿足需要的方法有多種可能性時,就會發現,你完全不必驚恐萬狀地死抱著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不放。

用合作化解衝突

在你感到恐懼或者有其他強烈情緒的時候,「選擇跟孩子建立聯結和合作」可能是離你最遙遠的一件事了。

把戰區變為「無錯區」

當你發現自己帶著情緒進入了跟孩子們(或者任何其他人)的「戰區」,也就是你感到心煩意亂、害怕、生氣,或者做一些諸如提高嗓門、爭論、責罵、責備這樣的事的時候,我們希望你可以記得還有另外的一個地方供你停留——「無錯區」,一個更富有成效並能讓每個人感到滿意的空間。

只要記住有這樣一個空間的存在就可以幫助你改變處理問題的方向了。為了進入那個不同的、更加平靜的空間,請按如下步驟行動:

(1)首先,按下暫停鍵,不要做任何會讓你後悔的事情。

(2)接下來,採取任何可以讓你重獲平靜的手段:做幾個深呼吸,出去走一走或者跑一會兒,做瑜伽,或者找朋友傾訴一下。

(3)而後,儘快與你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聯結。如果你感到生氣,找到那個讓你生氣的想法,因為它是讓你生氣的根源和助燃劑。感受一下自己的感覺,確認一下是什麼需要在急迫地喚起你的關注。

(4)最後,重新跟你的意願和目標聯結(就是在「第一把鑰匙」中你所發現的與孩子互動的目的和意願)。從那裡開始採取你的下一個行動。

當你的孩子變得緊張失去控制的時候,你也可以指導他們用同樣的方式轉移他們的能量。在他們情緒放鬆的時候,或者在家庭會議中,可以一起一步步走過這些步驟,也可以選取一些能夠幫助你們恢復能量的活動一起探索,如此,你和孩子將會越來越多地讓自己的行為處於有意識的選擇中。

當情緒高度緊繃的時候,把跟衝突有關的溝通暫時擱置,等到自己的情緒平穩、善意回歸時再做處理,確實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然而,當一個人平靜下來,變得開心以後,這種溝通往往會被忘記或被無限期地擱置,因為沒有人願意破壞美好的氛圍,再去討論衝突。其結果往往是,問題根本沒有被觸及,不久之後甚至會以一種新的更加激烈的衝突出現。如果你選擇暫時擱置跟衝突有關的討論,請記住,稍後要找到一個大家都感覺比較輕鬆和自在的時刻重新提起,這樣就有可能創造富有成果的交談

結果。如果簡單的交談不能讓你建立所希望的聯結,衝突再次出現時,第三部分中介紹的兩個強有力的過程,可以幫助每個人都被關注到,引導每個人回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交流中。

其中,「自行解決衝突」是一項可以獨自進行的活動,另外的「長頸鹿式調解」活動,則需要第三方的協助。上述這些以及其他一些和平解決衝突的活動可以在第三部分前部的「活動列表」或者本書前部的「圖表與活動」中找到。

本書中的七把鑰匙,加上相關的練習和活動,可以釋放你內在的創造力。我們將這個充滿尊重與合作的地方叫作「無錯區」。

當然,你也可以賦予它其他的名字。在這裡,每個人都會試圖理解其他人行動背後好的理由;在這裡,你和孩子都深信,你們的需要都會得到考慮和關照;你們會用充滿尊重的方式關注需要而不是批評、指責和懲罰。

在這裡,大家協力讓彼此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而精彩。十三世紀的波斯哲學家兼詩人魯米將這個地方描述為「超越了對與錯的田野」。如果你創造了這樣一個無錯的空間,無論是一片田野還是一個城堡,人們都會紛至沓來,因為這也是他們心嚮往之的地方。你的家將會成為孩子們樂於停留的地方。每一個致力於創造相互尊重與合作的家庭的父母,也在共同創造一個和平的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作者Sting發起了樂讀創業社(樂讀創業社 | 樂讀創業社 - 快樂讀書、快樂創業),從2015年4月開始進行的「一周讀一本書」活動,已經持續112周,歡迎參加,並閱讀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讀書筆記,如Sting的書摘筆記匯總。你也可以加Sting的微信號「1025792036」申請加入社群,一起成長。

也歡迎關注「樂讀創業社」微信公眾號看大家的精選書摘書評。


推薦閱讀:

孩子,你的叛逆是我的事。
家長給孩子挑選什麼樣的書籍閱讀?
孩子開學與家長焦慮
無法和家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家庭環境對自己造成的性格缺陷 ,始終讓自己無法接納自己 無歸屬感 無法正常戀愛?
一個成功的案例 原創3號

TAG:亲子关系 | 非暴力沟通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