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Major小組賽-賽制詳解

基礎知識

目前距離4月24日的基輔Major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V社選擇在這個時候公布具體賽制顯得略微有些倉促。而當玩家們看到Major的小組賽賽制時,很多人表示難以理解。事實上,從波士頓Major開始,DOTA2的Major賽制就在逐步向CS:GO靠攏。秋季賽採用的單敗賽制就受到了不少玩家的吐槽,而這次基輔所採用的瑞士輪也不被多數人看好。

nn

本來不想在「瑞士輪」這個名詞上浪費太多筆墨,但聯想到之前網易黃金賽上鬧出的笑話,筆者就現學現賣,為大家「科普」一波。瑞士輪最早出現在1895年瑞士蘇黎世舉辦的國際象棋比賽,隨後在棋牌類遊戲里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選擇配位時,瑞士輪有一個最基本的挑選原則——選擇成績相同或最相近的選手進行比賽。

nn

簡單地講,就是贏家打贏家,輸家打輸家

nn

而隨著參賽人數越多,瑞士輪就會變得愈加複雜,很多時候需要使用電腦程序輔助完成配對過程。但瑞士輪從根本上規避了「死亡之組」的出現,保證了比賽的公平。(起碼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估計沒有戰隊希望自己和IG分到一個小組。)而相對於小組大循環賽制,瑞士輪的好處也非常明顯——減少了小組賽的總場次。記得3年前的TI4小組賽,那次一共打了120局BO1,外加3場BO3加賽,完整看下來,估計觀眾都要蛻層皮。而本次Major,因為3-0的隊伍和0-3的隊伍都不需要打最後一輪,所以小組賽總共只需要打30場BO3,算單場的話,比賽場次在60-90局,比起TI4顯得更加合理。

nn

賽程模擬

「理論知識」講了那麼多,其實大部分都是廢話,還不如把手機放到微波爐中,一窺在另一條世界線上的Major賽程。在穿越之前,最後做一次小貼士——基輔Major中有不少隊伍都發生了更名:現在的DC事實上是之前的Onyx(Bulba、Mason那個隊),現在的雷鳥(Thunderbirds3)其實是之前的DC,而現在Mouz則是之前的AF。

基輔Major小組賽的第一輪,會通過抽籤來決定各自的對手,這一輪會打8個BO3。

在第一輪中輸掉比賽(0-1)的八支戰隊作為低分組,贏下比賽(1-0)的八支隊伍作為高分組。按照瑞士輪「贏家打贏家,輸家打輸家」的規則,16支隊伍被分成兩個組,分別進行4個BO3。這時和第一輪一樣,第二輪也要打8個BO3。

第三輪的情況就會變得有些複雜。在第二輪結束後,小組賽誕生了四支拿下了兩個BO3的戰隊,他們將在第三輪作為高分組;同理,四支輸掉了兩個BO3的隊伍將在第三輪進入低分組。剩下的8支隊伍都是一勝一負,將進入中間組。第三輪比賽分成三個組,一共也是8個BO3。

第三輪結束後,2個贏下了三場BO3的隊伍和2個輸掉了三場BO3的隊伍都無需參加第四輪的比賽。而在第四輪,也就是最後一輪里,剩下12支戰隊,6個1勝2負的將作為低分組,6個2勝1負的作為高分組,打6場BO3。6場BO3結束,這12支隊伍將分為3個3勝1負,6個2勝2負和3個1勝3負,得到最終的小組賽排名。

而根據V社的說法,在淘汰賽首輪,3勝的隊伍將與3敗的隊伍碰面,3-1的戰隊要去打1-3的,2-2的六隊估計會抽籤混戰。

nn

最奇葩的Major賽制,TI7或見真章?

看了上面的賽程模擬,相信大部分玩家對於基輔Major的小組賽都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但想必大家的心中也會產生一個疑問——在小組賽連輸了3個BO3的LGD最終獲得了基輔Major的冠軍,那這個小組賽到底還有什麼意義呢?

nn

事實上,這也是筆者最後要吐槽的問題。看了那麼多年DOTA2比賽,本次基輔Major的賽制可謂我所見過最「奇葩」的。既然淘汰賽還是16個隊打,那麼前面搞那麼多花花腸子究竟是為了什麼?就算是刻意要向CS:GO看齊,那CS:GO的Major也會在瑞士輪結束後淘汰排名靠後的7支隊伍。因此,基輔Major小組賽大概率會變成毫無意義的表演賽,不然就是某些狗隊的博彩天堂。那麼一向精明的V社為什麼會制定如此糟糕的賽制呢?筆者左思右想,勉強得到了一個答案——V社希望自家的兩款遊戲在最高級別的賽事中能夠統一賽制,但由於DOTA2的傳統過於悠久,一下子變過來會讓人很不適應。所以他們才像現在這樣,讓賽制一步步向CS:GO靠攏。先改單敗,再改瑞士輪,最後到了TI7的小組賽,估計就會淘汰一大批戰隊。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Major賽制無比愚蠢的事實。

首刊於17173,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電子競技最初的一些人現在都做什麼了?
魚人騎——最後一套被遺忘的OTK
支付出水平!— — 7000分輔助選手心得
魔獸爭霸回歸你怎麼看?
2017夏季轉會期陣容總結-國內篇

TAG:刀塔DOTA2 | DotA | 电子竞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