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習方法:專註和簡單

有同學反饋說我最近專業類文章寫的比較少了,更多的是關於學習方法的文章。

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慢慢發現,術(專業類文章)雖然是我們設計師必修的點,但道(內在)卻更為重要;第二個是跟我自己學習的點有關,以前會注重學習專業知識,所以輸出偏專業類,現在更多的在看心理學、經濟學與腦科學的書籍,所以輸出也會比較偏專業以外的點。

不過大家放心,後續還是會以專業類文章為主,謝謝大家的建議,我是一個絕對吸取建議,但是從不改變的人,啦啦啦。(路人甲:那說你丫的)

上面這段話,跟我今天要說的:「學習的專一性」,有很大關係。我也是發現很多同學都存在一個心理問題:即不滿足於現狀,想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知識並快速提升自己。所以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衝動」。

學會捨棄

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說:做事情不能一心二用,要專一。(反正我小時候經常被說:別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

好比有人說自己在工作中發現自己字體設計、配色、版式等方面比較薄弱,所以花很多時間去學習這三個點,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學會專註,而大多數人以為專註是對自己所專註的東西說 yes,但其實恰恰相反,它意味著對很多東西說 no。

昨天,也就是周六,我因為想追越獄第五季,所以想把第四季剩下沒看完的給看了,算了下大概還有九集。然後我又看了自己的計劃表,最近一件要完成的事情是周日的公眾號文章,所以我把周六晚上 6 - 8 點作為資料收集以及定框架的時間,周日早上用來完成這篇文章,那麼我周六白天就可以去安心看越獄了。至於其他事情,我不會再去想。

有人說精力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其實這也是不對的。它們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即在適當的時間去做適當的事情。

大家都說我自制能力很強,其實我僅僅就是做到捨棄那些必要或不必要的,然後去做目前最需要的事情。

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專註於某一項技能或理論,然後長時間的投入於此技能的練習,不要同時學習多個知識點。

再講解一下「簡單」

相信大家經常在網上看到:用番茄鬧鐘法、十五分鐘工作法來提升自己的專註度,或是通過什麼方法讓自己的效率更高,亦或是在讀書之前先買張好的桌子和椅子等等。說是要營造一種儀式感,讓自己更重視學習、工作。我覺得這些說法還是挺「有趣」的。

舉個例子:我在知乎看到一些人非常支持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方法,然後有很多所謂的專家教你怎麼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怎麼把它做得漂亮、怎麼把它弄得清晰。大家看到是什麼感覺?有條理?不是的,是複雜,太複雜了。

我看到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是真的么?

第二個反應是:讀書筆記怎麼做成思維導圖?

第三個反應是:記得住么?

我看完那些高贊的「專家」回答,他們說的極其誇張:把書里的關鍵知識點記錄下來,整合到導圖裡面,做得越詳細越好,把每一個知識點的脈絡都理清楚。然後我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那為什麼不直接翻書?

後來為了讓我的觀點站得腳,我就找了很多相關資料,結果跟我想的幾乎一模一樣:研究表明,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是效率最低下的方式之一。

這裡說的效率最低下指的是:既記不住內容,還耗費精力在做思維導圖的這一形式上,結果雖然漂亮,有一套完整的腦圖,但是對書籍的內容記憶沒任何幫助。 因為讀書本就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情,還要去用一種更加耗費精力的方式去記錄讓你耗費精力的事情,這有點本末倒置吧。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不要去營造什麼儀式感,搞得儀式比學習還重要似得。好比有的人說要打造閱讀清單,每天碎片化閱讀幾百篇甚至上千篇文章。我不知道目的是什麼,可能是消磨時光吧。簡簡單單,想做就做,不要把自己活得那麼累。

要是真的有時間,我建議你靜下心,坐下來翻開一本書好好的讀讀,別把時間浪費在儀式感上。

總結

回到開頭說的,我最近在看自己專業以外的書籍。那看什麼我就學什麼,然後我再寫什麼。我不會說今天學心理,明天學交互,最後寫一篇視覺類文章。

生活,其實並沒有太多需要我們去關注的東西,是你自己想多了而已。

這就是我學習的秘訣 —— 專註和簡單。

這幾周寫的大多數是關於學習的文章,希望大家好好看看,提升自己的專註度,捨棄那些必要或不必要的,讓學習的方式簡單點。

END.


推薦閱讀:

學習與聽音樂?
深扒《老友記》——史上最全老友記學習筆記S03E12
對於真正厲害的人,大事和小事並沒有斷然的分野
深扒《老友記》——史上最全老友記學習筆記S01E10

TAG:互联网 | 学习方法 | 高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