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了許多國度,陶立夏在旅行中照見自己
陶立夏和她書中的主角們,似乎總在旅行。
她被媒體封為「旅行作家」,一名讀者在博客上寫,「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和陶立夏一起旅行一次,探討旅行中生命的意義」。
4 月 14 號,陶立夏會在「知乎 Live」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旅行經驗。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這裡報名。
(戳→)陶立夏的知乎 Live
旅行早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 和吃飯睡覺一樣,胃口好就多吃一點,有時間和錢就走遠一點。
她在旅行中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世界也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
陶立夏喜歡自己的生活,她從不吝於承認這一點。
她有一張木頭桌子,可以自由地搬到有陽光的任何角落寫稿;最喜歡的角落是廚房,在完成一篇書稿的時候,她會走到廚房煮一碗速食麵,香味「會把書里的人物都趕走,我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里」。
但陶立夏也喜歡旅行 —— 不是因為想逃避瑣碎的日常,而是因為喜愛「距離」本身。
她會在旅行中保留自己的生活習慣,就像三個月的長途旅行不過是一場午後的散步:
她會按照冰箱上貼的單子,將必需品放進用了快十年的行李箱;穿著日常的馬丁鞋,在某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上生一堆火,把平時在書房裡用的那隻搪瓷杯放上去煮杯熱茶。
所有編輯都知道她去了哪裡,可以隨時催稿,她則在機場和飛機上寫稿,一切都不會耽誤,並且「這些生活的習慣保留讓旅行成為一種似是而非的改變,可以迷惑自己。」
在作家、攝影師以外,陶立夏的第三個頭銜是「翻譯」。
十幾年前,陶立夏在舊書店偶然淘到了一本《夜航西飛》,立即被這個故事吸引。
當她到肯亞旅行,在內羅畢搭乘小飛機去往馬塞馬拉大草原,書中提到的涼爽的黎明和遠方的青山都出現在身邊,她一下就理解了《夜航西飛》中對飛機的依賴和東非的廣闊。
這趟旅行給了她足夠的信心把《夜航西飛》翻譯成中文,也啟發了她後來的翻譯:「如果翻譯遇到了障礙,就去書里提到的地方看看。那些曾給了作者靈感的光線、味道、人,也會解答譯者的疑惑。」翻譯翁達傑的《安尼爾的鬼魂》時,書中冗長的斯里蘭卡地名成為她無法跨越的「符咒」—— 當陶立夏前往斯里蘭卡,看見當地居民手寫的「鴨型文字」和日常生活,這些地名都成為書中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再突兀。
作家們以文字為她引路,她則在旅行中抵達故事的最深處。
在一次採訪中,陶立夏說,旅行就是從一間因為暖氣太足而缺氧的房間走到寒冷但空氣新鮮的室外,「異鄉人」的身份讓她更加明顯地看清自己的狀態。
前幾年的旅行,陶立夏的姿態是「尋找」,收集大千世界中的精彩。就像《練習一個人》中寫的,「我總是在尋找陌生的,更廣闊的水域,期望在陌生感中獲得短暫平靜」。
旅行得越長遠,她越了解自己 —— 不管是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或與他人的關係。
在最新的隨筆集《把你交給時間》中,她寫,「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我們如何明白自己」,她停止了向外尋找的姿態,開始專註於自己的內心:
我不再是收集目的地的人,只想在異國他鄉過得輕鬆愉快。所以喜歡一個城市就申請長期的簽證,一再重去,小住幾天。不帶太多行李,抵達後根據當地天氣買幾件換洗衣服。到哪裡,保溫杯里總有家中常喝的茶。」
她全力以赴應對自己,等世界來到面前。
我們把陶立夏在旅行中拍攝的照片,做成一組圖片集。你可以左右滑動,欣賞下面的這十張圖片。就像她在《把你交給時間》中說的那樣:
「我們一起安靜地看看,這個世界的光亮。」
(戳→)陶立夏的知乎 Live
推薦閱讀:
※8000以下,女生,業餘攝影愛好,喜歡旅遊,是入手單反,微單,還是最近很流行的富士x100s?
※隨手拍了幾張樓梯,就被MOMA收藏了?
※這個90後攝影師,把能犯的法都犯了一遍
※雙攝像頭系列(3)原理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