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快樂?
2010年前後,一個心理學家受五角大樓邀請做了一個有關時間管理和資源管理的講座,在講座期間向一群高級將領提了一個問題:現代將領到底如何做計劃?nn為了給那群高級將領熱身,他讓他們總結一下管理方法並寫在紙上。為了簡短起見,他要求每個人用詞不超過25個。這個練習讓大部分將領感到為難。這些穿著制服的優秀男人,沒有一個人寫出點什麼東西。nn唯一寫出點東西的將領,是在座的唯一女性。她從軍生涯非常出色,從士兵一步步做到將領,在伊拉克戰爭中受過傷。她這樣寫道:「先把事情按輕重緩急排序,然後,劃掉排在3以後的所有其他事情。」nn其他將領也許反對她的方法。因為每個人都有不止兩個目標,而且某些項目的要求不止兩個步驟。但這位女將領卻告訴了我們一些東西。她的方法是其策略的簡版,這個策略就是:在長期與短期,精確與模糊的目標之間求得平衡。nn她追求的是心靜如水。
阿里巴巴「富可敵國」,創始人和集團主席馬雲說:
「看見10隻兔子,你到底抓哪一隻?有些人一會兒抓這隻兔子,一會兒抓那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我只能抓一隻兔子,抓多了,什麼都會丟掉。」
這樣的感悟背後,是無數次的大大小小的挫敗。我記得在一本書中,馬雲說道,「阿里創業15年,滅頂之災有100多次。」
讓我們回到這個主題,如何在學習和工作中產生愉悅感。1. 在一個特定時間段里,有效目標只能有一個。
學習、工作有許多愉悅的方式,例如閑聊八卦,等等。但高級的愉悅必須建立在成效的基礎上。工作要有成效就必須有目標,為了有顯著的成效,目標只能有一個。因為有些學習任務和工作內容非常複雜,要分不同的階段,但是,這不是理由。對於高效能人士來說,在特定的時間段里,一定有一個壓倒一切的目標。他們在一點上投注所有的注意力,產生突破。於是他們的學習和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小突破的歷程,信心增強的歷程,積小而成大的產生顯著效果的歷程。
為什麼多個目標不行,而只能有一個目標呢?因為只有一個目標才能讓人全力以赴,產生高度愉悅的感覺。多個目標容易讓人顧此失彼難以產生效果,在情緒上容易造成煩亂。有的目標設定與不設定之間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太過平庸。而有些目標,令人躍躍欲試。
所以,有效目標必須有挑戰性。
加里寧說:只有向自己提出偉大的目標並以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之奮鬥的人,才是幸福的。
加里寧預言了「心流理論」。
積極心理學的心流理論,建立在成千上萬的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科學家發現,人們在行動中產生愉悅有一個共同的模式:全力以赴的為著一個目標努力,例如音樂家彈奏一首高難度的曲子,登山者的攀岩,或者致力於解出一道難題,或者作家努力寫出一部蕩氣迴腸的小說。在那個過程中,他們已經忘我,因為全力以赴。而當努力告一段落,回顧那段時光的時候,卻感到無比的幸福。這種體驗稱之為心流。這個原理,中國的古人早就發現了,名之曰,「忘我勝仙佛」。2. 目標必須明確。
許多人把目標和願望混淆了。至少有80%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目標。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可衡量的、可實現的、現實的、有截止時間的。nn
考上好大學是願望,在什麼時間、考上哪所大學才是目標。
寫一篇好文章不是目標,今天24點之前寫一篇,字數為3000,閱讀量為5000的文章,是目標。
要努力學習僅僅是個願望,停止在願望上,可能度過一個又一個自欺欺人的日子。今天刷100道題,是目標。今天背50個單詞,是目標。今天完成計劃書的第一部分,是目標。有句話叫做:Deadline(截止時間)就是生產力。我從生活中發現,Deadline還是愉悅力。3. 在行動中,必須得到可測量、可感知的反饋。
反饋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我們是否在接近目標。相反得不到及時反饋,雖然有目標有動力,但卻容易陷入迷惘和神遊,逐漸落入精神渙散的境地。
反饋讓我們專註,反饋讓我們改進認知、改進技術,反饋讓我們精進。
在行動產生有效反饋最重要的是,分解目標。例如,當我寫這篇文章。標題、段落、句子、用詞、結構、整個篇章、校對,每一步都構成目標。道理,許多人都明白。不同的是,有些人沒有刻意練習分解目標,僅僅是知道而已;而有些人,已經把分解目標的能力訓練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制定目標、分解目標、努力實現目標,是學習和工作的一切技術中的核心技術。掌握了這個技術,就具有了一項核心能力。這個能力會對人的生活產生深刻影響。托爾斯泰說:要有生活的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還得為大目標犧牲小目標。
托爾斯泰說的是理想的人生,更是在說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工作方法。
如果著眼於方法,從現實可行來看,托爾斯泰的目標順序,剛好應該倒過來。(對於經驗豐富的人,他們不斷從兩個方向來回想,以達到頭腦清晰,豁然貫通。)
對於許多人來說,別說定一輩子的目標,即便是定一天的目標都是困難的。有些人能靠拍腦袋定出一個月,一個星期的目標,但是做不到。所以,踏踏實實的人,應該從一個小時的目標開始。學會定一個小時的目標,努力達到。然後就有了定一天目標的能力。然後擴展到一個月,一年。能夠制定目標,自然能夠制定計劃。因為計劃是由一系列的目標構成的。制定目標和執行能力是訓練出來,甚至是磨鍊出來的。磨鍊是指在挫敗中的反思和改進。
隨著經歷和閱歷的積累,他才可能知道一個很長的階段應該幹什麼。再隨著閱歷和經歷的沉澱,才了解自己,了解社會,懂得一些自然法則,才知道自己的一生該幹什麼。這樣的人是自己的人生工程師,把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裡。這樣的人在人群里,不超過萬分之一。他們都像托爾斯泰的這段話所說的那樣,是修鍊出來的。然而這一切之中最關鍵的是:沒有目標就沒有成敗。
沒有目標,就無所謂成敗。成功意味著達成目標,失敗意味著沒有達成目標。
許多人做事從一開始就失敗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目標。對於學習和工作,沒有目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上三點每一點都很難,很難。如果做到了,工作就像是遊戲。水平越高,愉悅感越強,越容易進入忘我的狀態。
4.探測自己的效能極限
科切托夫人身上潛藏的力量是巨大的,但遠沒有不斷地發揮出來,遠沒有使一切經常地開動起來。發揮出潛能的程度,決定於一個人向前所展開的目標,決定於一個人意識到他已接近目標的程度。
讀博士的時候,我給自己留了一年的時間寫論文。按照均勻的速度,一個月寫一章,9章用9個月,然後花三個月的時間修改。實際上,越寫到後面,越發現論文的諸多重大問題,需要重新調整。
寫到最後三個月的時候,基本上是每個月一個新版本,最後一個月每周一個新版本,到臨近答辯的那個星期已經是一天一個版本了。答辯結束,鬆了一口氣。答辯前的那一周搞得非常狼狽。答辯之發現,原來一個人的效率居然可以這麼高,一兩天改出一個論文版本竟然是有可能的。回想起來,這與大學時代期末考試突擊是一個道理。成功突擊之後,除了心有餘悸之外,也會感嘆,一周學一門課,甚至3天學一門課通過考試,原來是可能的。
後來,我一個哥們兒,在北大讀科技哲學方面的博士,他問我博士答辯有什麼經驗。我說,如果你有一年的時間寫論文,那我建議,你第一月的時候就要寫出一個版本來。當第一個版本出來的時候,我敢肯定,你立即會有重大調整。包括,有些內容要增加,有些內容要徹底刪除,甚至產生邏輯上的重大調整,等等。這裡需要破除兩個觀念。第一,認為自己的效能是均勻的;第二,完美主義。需要建立的概念就是迭代。所謂迭代,就是儘快拿出一個粗略的版本,儘管很不完美,但是一旦最初的版本出來之後,自己馬上就會發現有哪些方面需要調整改進,甚至是重大調整。而在新版本出來之前,停留在模糊的想像階段,你根本想像不出來怎麼調整。
5、可操作的辦法
提升效能的辦法是,把計劃時間壓縮到原先設想的十分之一。你會高強度的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從容的修改完善,或者通過體育鍛煉、讀書、看電影休息。對於一個有追求的人來說,即便在休息的時間都在潛意識裡醞釀著學習和工作中的內容,並可能得到靈感啟發。
對於考試來說,不同科目的輪換可以作為調節。例如,我一向把語文、英語、政治、地理、歷史這樣的科目的學習當做是審美,當做精神上的小憩。這樣,你訓練了爆發力,而且整個過程都是從容不迫的。無論對於應對考試,做項目,還是寫一本書。自從博士論文答辯之後,只要條件允許,我就這麼做。最後,要記得詹姆斯的那句話,
「與能做到的相比,我們只是半睡半醒而已」。
微信公眾號:核聚(hejupai)
推薦閱讀:
※聽什麼音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知道這幾個技巧,不再讓查找文件這件小事浪費你的生命!
※分享6個超好用的思維導圖工具,倍兒有用!
※一個小小的習慣,可以避免80%的無效工作
※Matlab如何大規模修改Simulink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