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嵐Live丨讓藝術融入生活?不,讓生活取代藝術!

詹尼斯·庫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出生於希臘,雖然他一直被劃歸在義大利藝術家群體中,他身上並不具備義大利常見的圓潤和華麗。

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大地的氣息,粗糲、原始、生猛。

或許這與他的出生地相關。

他1936年出生在希臘,在那裡他度過了艱難的童年。1956年,他移居到了羅馬並被高等美術學院錄取。在求學的歲月里,年輕的庫奈里斯手中握著畫筆,他的身份是個畫家。

詹尼斯·庫奈里斯

那時的他尚未進入「當代」的思考,但美術學院的教育以及無法讓他滿足,精緻的繪畫讓他深感被局限。

畫筆和帆布一開始是他和世界交流的工具,後來漸漸成為了束縛他表達的枷鎖。

在義大利的藝術傳統中,盧奇奧·豐塔納(Lucio Fontana)對庫奈里斯影響至深。他在畫布上划了幾刀,意圖穿越畫布,打破畫框設定的局限。

在大洋彼岸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在美國以行動和偶然性繪畫,又一次打破了繪畫的邊界。

Lucio Fontana 1964-1965

學生庫奈里斯尋找著屬於他自己的角度和方法。

從1963年起,他開始在自己的繪畫中加入現成物,一些粗糲的石頭和土壤。

一開始,這些現成的物件還是作為畫面的一部分而存在。漸漸的,庫奈里斯發現了這些來自大地的物體的神秘力量。

它們渾然天成,它們無需解釋,它們可以召喚人的情感,它們比畫面更有趣,因為它們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比現場物更有生命力的,是活物。

Jannis Kounellis, Untitled, 1969. Galleria LAttico, Rome

1969年,詹尼斯·庫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將12匹漂亮的馬兒牽進了阿蒂珂畫廊(Galleria lAttico),這個叫做《無題》的作品震動了整個藝術圈。

對一部分人而言,這簡直是大逆不道,竟然把擺放神聖藝術作品的畫廊當做了馬廄,對另外一部分人而言,這簡直是天才之舉,藝術家大大地拓寬了藝術媒介的邊界和「藝術」本身的觀念。

在詹尼斯·庫奈里斯之後,當代藝術世界才有了浸泡在水缸里的大鯊魚(達明·赫斯特)和自殺的松鼠(毛里裘·卡特蘭)。

Jannis Kounellis, "Senza Titolo" (1969). Courtesy Kunstmuseen Krefeld, Germany

庫奈里斯如今在世的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大師之一,他對藝術辭彙的豐富可能勝過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

他的作品多被世界上許多重要的美術館、基金會和私人所收藏。是在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博物館展出頻率最高的藝術家。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遠古之力和命運之力。

他主張藝術應該被生活本身取代,他不斷把活物、生活片段放入他的作品之中,無論是穀物還是成堆的工作服,他的作品總是具有某種超越性的力量。

Jannis Kounellis UNTITLED, 2005

庫奈里斯被認為是義大利「貧窮藝術(Arte povera)」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1967年,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傑馬諾·切蘭(Germano Celant)在熱那亞的波特斯卡畫廊組織了一場以「貧窮藝術·空間(Arte Povera·Im spazio)」為名的展覽。

切蘭用「貧窮藝術」一詞表達當時義大利年輕藝術家的藝術風格與創作方式:用最廉價、最樸素的廢棄材料——樹枝、金屬、玻璃、石頭、織物等作為表現媒介,進行拼貼、剪切創作,重新界定藝術的語言和觀念。

貧窮藝術是指以原始質樸的物質材料建構藝術的方法和形態,是觀念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

但是庫奈里斯的價值和貢獻何止是作為貧窮藝術的代表人物。

他的真正貢獻,在於他豐富了藝術家的表達

他是藝術家中的藝術家。

他增加了無數的藝術辭彙,探索藝術有無其他的可能性是他終身的追求。

Jannis Kounellis 1995年作品

當年那些進入畫廊的馬兒,穿透了畫廊的空間,將某種戲劇性帶入了畫廊,使得每個觀眾都成為了舞台上的構成部分。

庫奈里斯早在幾十年前,已經實現了將觀眾轉化為作品一部分,而這正是近年來才開始流行的藝術實踐。

可以說,貧窮藝術在庫奈里斯的作品中找到了質樸的藝術力量,但庫奈里斯的作品並不因為貧窮藝術這份觀念的漸漸遠去而褪色

「 我想以所有的手段,以實踐、觀察、孤獨、語詞、圖像、令人討厭之物回歸詩歌。」

——詹尼斯·庫奈里斯,1987年

推薦閱讀:

秋日下午,跟曾梵志一起到安藤忠雄的UCCA里散步
不畏酷暑,放空一切:雙飛在德薩「睡大覺」
藝術&旅遊丨不可不知的倫敦藝術地標

TAG:当代艺术 | 观念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