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文報紙這麼難看懂?
不是所有的報紙都像英國那份報紙那樣難。
按道理說,為了達到廣泛傳播的目的,新聞報道應該是盡量簡單易懂,讓儘可能多的人看明白,用詞會淺顯易懂,而不是刻意艱澀,故作深奧。
這種容易看懂的文章叫做「新聞」,一般是由記者經過採訪而寫的,是為了揭露事實,把事件的前因後果說清楚就達到目的,看這樣的文章就像看一個故事一樣,所以英文也叫story,重要新聞叫top stories.
比如以下這篇文章,是來自我當年在美國買《洛杉磯時報》,我以前也一直以為很難,從來沒看過,今天拿出來一番,發現這篇文章我沒查字典也看得懂。
這篇文章就只是對事實現狀的描述,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沒有夾帶私貨,這就是所謂的新聞。特意在官網把這篇文章找出來了。
Uber and Lyft have devastated L.A.s taxi industry, city records show
而一張報紙里除了「新聞」之外,還有另外兩種題材的文章,都是以表達觀點為目的,一種是評論,另一種是深度報道。
評論是針對新聞發表的看法,是講道理的,和各種追熱點的公眾號類似,不是記者寫的,而是專欄作家、時事評論員、編輯,這些人沒有新聞採訪能力,每天只知道瞎逼逼,目的是為了表達觀點,而只有讓自己顯得很厲害別人才會信服,所以通篇都會用很難的單詞。這種題材的文章有 editorial(社論),commentary(時事評論),Op-ed(專欄文章)。風格是以下這種。
而深度報道,也是新聞的一種,不過除了報道新聞外,還要分析出新聞發生的原因,而事情發生的原因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這種文章帶有強烈的個人立場或者偏見,夾帶大量私貨。這種文章往往長篇大論,夾敘夾議,也很講究用文采來煽動讀者,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方周末》的《刺死辱母者》。所以這種文章的難度也不會很低。南方周末 - 刺死辱母者
有一種報紙,幾乎全部都是以評論為主,比如國內的《人民日報》,像我們這樣母語是中文人,也沒幾個說能夠看懂《人民日報》的吧。
國內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追捧《經濟學人》,很多人感覺就是難,遂而放棄,然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英文報紙難,自己辭彙量還不夠。《經濟學人》這這種流氓報紙就是以評論輔以少量深度報道為主,夾帶大量私貨,不遺餘力黑中國,不知道為什麼在國內就成了高逼格的代名詞。
看看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封面和目錄就知道了,全是性生活不和諧的人寫的,也沒什麼採訪能力的。
美國有兩個作家寫的書非常容易看懂,一個是海明威,一個馬克吐溫,我們去看他們寫的《老人與海》以及《哈利貝克費恩歷險記》,幾乎都不用查字典,因為這兩位都是當記者出身,用詞傾向於淺顯易懂。而另外一位作家菲茨傑拉德,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很喜歡這本書的中文版,但是英文版看了三次卻從來沒堅持看下去,因為實在是太難了,每句話里都有很多不認識的單詞,就算把每個生詞查完,還是看不懂。因為菲茨傑拉德是典型的文藝青年出身,文筆傾向於華麗優美的「維多利亞風」。
所以如果要通過看英文報紙來練習英文的話,建議從難度低很多的新聞開始看起,以免挫傷積極性。首先要選對報紙,像《經濟學人》這種要堅決摒棄,而選擇BBC,CNN,路透社,《紐約時報》等等以新聞採訪為主的媒體,其次要選對題材,剛才列出的報紙里也不全是新聞報道,也會包含觀點類的文章,看標題有沒有明顯觀點傾向就知道了。
新聞題材的文章,辭彙其實相當有限,因為行業內的那些辭彙也就那麼多,天天看時政類和科技類的,會發現每天都是遇到一樣的生詞,過不久都不用查字典了。
最容易看懂的科技類的報紙,因為沒那麼多瞎逼逼,都只是客觀報道最前沿的科技新聞。
最後,推薦兩個美國知名的IT新聞網站。
Ars Technica
Product reviews, how-tos, deals and the latest tech news
更多精彩,請關注芬哥微信公眾號「史蒂芬的專欄」(ID:stehouse),學習一些真正實用的英語。
芬哥,前某500強外企工程師,現某知名消費品牌外企高級工程師。分享英語在實際工作中應用,也分享一些真實職場技能和感悟,說一些一般人不會告訴你的東西,用心寫每一篇文章,對讀者負責。
推薦閱讀:
※學英語最重要的是什麼,學英語應該從哪裡開始?
※學習英語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方法?
※求簡單講下簡單句,並列句,複合句,並列複合句?
TAG: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