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母語都沒學好,學啥英語!

本文轉自公眾號『妙面爸』,ID:xmmlovegod

……………………………………………………………………

昨日,一位網友,閱讀了我寫的《耳朵磨好久,孩子單詞量還是零,因為不懂磨單詞!》一文後,針對我給不到兩歲的兒子英語啟蒙一事,提出了嚴厲批評:

「給中文都不怎麼會的兩歲小朋友教英語,有點過分了吧?還是好好學母語吧!」

就此,我想問三個問題。

問題一、不學英語就能保衛母語?

「母語都沒學好,學啥英語!」

這類評論,雖然是針對家庭的語言教育,但感覺總有那麼一絲民族主義的味道。讓我聯想起下面幾件事情。

2001年6月,剛上任的俄國總統普京,簽署國家命令,禁止在俄語中濫用英語單詞,以維護俄語的純潔性。

無獨有偶,2010年我國廣電總局也出台規定,禁止在電視節目中使用英文縮略詞。該規定稱,如遇特殊情況必須使用英文縮寫名詞,必須要在外語及外語縮略詞後加上中文解釋。

規定出台不久,央視體育台率先響應,解說中已不提「CBA」,直接稱比賽為「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GDP、WTO、CPI等詞被列入在「整頓」範圍,WiFi、CEO、VIP、PM2.5和NBA等用語也岌岌可危。

網友調侃道:「強烈建議央視不能再叫CCTV!」

2012年,事件持續發酵。100多位中國學者聯名,強烈譴責商務印書館在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NBA」和「WTO」等縮寫詞。

2014年,人民日報又刊發《WiFi、iPhone等外語詞傷害漢語純潔》一文,嚴厲批評使用英語縮寫詞的行為。文中這樣寫道:

「零翻譯」的外語詞,既破壞了漢語言文字的嚴整與和諧,影響了漢語表意功能的發揮,使語境支離破碎,從深層次來說,也消解了中國文化精深而豐富的內涵。

為什麼「諾基亞「」摩托羅拉」能譯成漢字,而iPhone和iPad就沒能翻譯過來?外來語對漢語的純潔和健康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有一位叫做@鷹頭老貓的知乎網友對此戲謔道:

難道要把wifi寫成「基於802.11標準的無線區域網」,把iPhone稱作「在中國加工製造的全球最叼智能手機」?

這些舉動後面的邏輯,就是認為外語詞與母語詞的交互和替換,會損害母語甚至本國文化。

其實,從歷史發展來看,不同語言互相影響和共同發展乃是一種常態。

據語言學家統計,英語辭彙的75%都是外來詞;而俄語,在彼得大帝時期光引入法語辭彙就多達1萬個。就是說,不是使用外語詞而已,而是完全轉變或替換成母語。

漢語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地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語言形式。特別是漢晉時期至唐朝的佛教梵語、清代的滿語、五四時期的西方術語以及改革開放後英語等四次外語大規模輸入,極大地促進了漢語言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漢學家梅維恆對保衛母語純潔性的現象評論道:

沒有純潔的語言。不僅語言的不斷變化是正常的,而且從其他語言借用詞語實際上也是一種健康的現象。

國民喜歡選擇使用WiFi,NBA,PM2.5這些縮略詞,就是因為它們簡潔且流行。而使用這些縮略詞的人,同樣也可以熱愛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反之,那些從來不使用英文縮寫詞的,也有一大把從不讀書更從不讀中國書的人。

因此:

保衛漢語不在於抵制外來詞,而是要從根本上激發國民對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熱愛。

問題二、不學英語就是愛國?

先看看保衛俄語純潔性的普京講的一段英語。普京2013年申辦世博會英語演說_騰訊視頻

普帝說英語雖帶有濃厚俄國口音,但卻相當流利。作為一個克格勃出身的政府首腦,他還精通德語。上世紀80年代,他曾被派往東德5年之久,任務是收集當時西德的經濟諜報。若普京不精通外語,就根本不能勝任此類工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即使我們當其他國家都是敵人,不通敵國語言如何作戰,更談何真正地愛國?

即使是100年前的滿清八股文人,都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些新時代的愛國志士,難道就不明白這樣簡單的道理?我們對此只能以外來詞Orz加以回應。

回到東南亞,再看新加坡。2011年,新加坡開國元首李光耀出版了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首發式上,他說:

雙語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礎。

李光耀在國民語言文字上,既然重視英語教育,又鼓勵華語教育。他指出:

學英語是為了做事,學華語則是為了做人。

兩者並非熊掌與魚不可兼得的關係。

有人講得更加透徹:

英語是工具語言,是獲取世界知識的工具;母語是文化語言,為傳承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問題三、過早學英語會影響兒童漢語發展?

當然,網友的批評,主要應該是集中在擔心過早學英語,會影響孩子的母語發展。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劍橋大學語言學家伊迪斯.海丁-伊斯,在其著作《打造雙語家庭》中,向大家介紹了一個令大多數人相當震驚的事實:

世界上幾乎一半以上的居民是雙語者。

兩種語言的學習同時起步,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來說,早就不僅是一種政治正確,更是一個日常的事實。

歷史上,雙語常常被當做上流社會的標誌。羅馬帝國後期的學術主導語言不是拉丁語而是古希臘語,是上流階層的通用語。俄國貴族都熱衷學習法語,並將其當做」第二母語「。在名著《戰爭與和平》中,主要人物之間經常交替使用俄語和法語進行交流,作為一種上流社會的特點。

歐盟成員國的兒童,從小能說三四種語言是普遍現象。由於擁有多語能力,他們在以後的工作上非常吃香。語言學家Althea Gupata的研究表明,在印度和新加坡,大多數家庭都在家裡交替使用兩到三種語言。

關於母語和第二語言發展的關係,美國著名的雙語教育研究專家巴巴拉?祖瑞爾?皮爾遜博士指出:

當母語是弱勢語言,第二語言是強勢語言時,引入第二語言會折損弱勢語言。但當母語是強勢語言時,第二語言的引入則不會影響強勢語言。反而是學習弱勢語言時,如果過早引入強勢語言,弱勢語言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大限制。

中國人學習英語,漢語是明顯的強勢語言,認為過早學習英語會影響母語發展的看法,完全是杞人憂天。正因為漢語是強勢語言,不加強對英語這一弱勢語言的支持,英語就很容易被弱化而得不到發展。這個現象,在我們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常發生。

學習雙語對兒童發展有沒有額外的好處?

皮爾遜博士領導的邁阿密大學雙語研究課題組,通過多年大規模的實證研究發現,兒童儘早學習雙語益處極大:

1、雙語兒童會更早地習得「關於語言的知識」。

因為他們比單語的孩子更早關注到語言的成分和結構,將語言本身作為觀察和思維的對象 。這在單語的幼童中是很少發生的事情。這種對語言本身結構的理解、思考和切換,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工具。

2、雙語者還具有更強的語言之外的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

雙語者具有思維靈活性的優勢。實驗發現,在解決科學問題時雙語者提出的假設比單語者多三倍。

3、雙語者具有更強的選擇性注意能力。

在出現誘導信息和矛盾信息時,雙語者優勢很大。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雙語培養可以使孩子在執行複雜任務能力方面更具優勢。

4、雙語兒童還具有更廣闊的世界觀和更強的社會理解力。

雙語者在交友圈、文化傳統和學習機會等方面,具有雙倍效應。因此能從更廣闊的視角來感知世界,並且能夠跳出單種語言看待問題。每日頻繁的語言轉換,對於孩子而言,既是一次思維訓練,又是一次文化展緩訓練。

5、大量的替代性研究表明,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證明雙語兒童在語言學習方面速度比單語兒童要慢。

(相關研究,詳見《培養雙語兒童——全球雙語家庭教育解密》巴巴拉?祖瑞爾?皮爾遜著)

儘早學外語的另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人學習語言的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

對此,可參考孩子從小用英文學習各科知識的好處一文。

對於那位提出批評的熱心網友,我想說:

不要說太早學外語了,而要說太遲學外語了,再早都不嫌早。您多慮了!

想了解更多,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妙面爸,上面有一整套快速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想交流英語學習、家庭教育和個人提升等問題的朋友,可添加妙面爸個人微信:miaomianba,期待和大家做更深的交流,微信上見!↓

推薦閱讀:

中國人如何中英文摻雜著說話,才不算裝逼?
雙語體驗如何影響大腦?
雙語視頻演講|女神回來了,安妮·海瑟薇聯合國霸氣為女權發聲
如果從小對孩子把英語當成「方言」來教育會怎麼樣?
雙語的人群的大腦構造是什麼樣的?

TAG:英语 | 英语学习 | 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