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上市公司竟然消失一半,過去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去納斯達克敲鐘,去紐交所敲鐘,這是許多中國創業者的夢想。

在美國上市,很大程度上甚至已經成為一個科技創業者成功的標誌。

不過,最近看到一份瑞信的研報,提到一個讓人驚詫的數字:從1996年算起不過20年,美國的上市公司就少了一半!

仔細讀完研報,發現這個資本主義高級階段,老美的玩法就是不一樣。有些有趣的圖表,這裡摘錄一下,與諸位讀者分享。

公司的上市與下市

有一年《中國好歌曲》,參賽的山人樂隊以《水滸》為主題寫了一首《上山下山》,裡面最有意思的歌詞就是那句:

上山 下山 上山是為了下山

一句歌詞道盡老人家眼中《水滸》最好的投降本質。

其實,同樣的歌詞,換過來說美股也是可以。

上市(List)這是許多企業家的夢想。

不過,在美國,上市已經不是主旋律了,下市(Delist)反而是。

下圖是每一年的上市和下市公司的數量,可以看到在2000年前後,那個下市的公司是相當多,而到了2008年之後,上市寥寥下市多多。

於是呢,美國的上市公司就從1996年的7322家減少到了3671家,足足減少了49.8%,說腰斬並不為過。

別以為都是被退市的

最初看到上面的下市(delist)圖,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國證監會真是嚴格啊,把那麼多公司給除牌了,這點A股真不能比。

但是仔細看了研報,才發現我這個不過是一廂情願了。

其實,美國上市公司下市,有三類原因:收購合併、不符合要求退市、自願私有化——而在這些年裡面,合併收購才是下市的核心理由。

這一點,從下面的圖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絕對是紅色的合併佔據了大頭:

小時候學政治經濟學,就說過「壟斷」問題。

說資本家大企業,熱衷於搞壟斷,什麼托拉斯啊,辛迪加啊,一種又一種,目的就是為了更高的利潤。

這個鬥爭觀念,從數據來看,還真有點道理。

下圖是不同年代美國上市企業的CFROI數據,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企業的賺錢能力。可以看到伴隨著美國上市公司的減少,企業的盈利能力反而是上了一個台階的,這裡面可能就有降低競爭的好處。

想想A股,現在還處於大規模上市的階段。「發行堰塞湖」何時能夠緩解,都是未知數呢。

要想美國這樣經歷上市公司由少變多,又開始由多變少,不知道要何年了?

不多,到那個時候,可能才是中國資本市場開始成熟,上市公司們開始成熟的時候吧。

ETF填補空白

美國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少,對喜歡炒股的投資者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可以選擇的股票是大大減少了。

不過,在這20年裡面,另一個趨勢的崛起,則是填補了退市公司的空白——那就是EarlETF這個微信號最喜歡提及的ETF(交易所基金)。

是的,要說ETF天堂,毫無疑問就是美國了。看看下圖,美國第一隻ETF誕生距今,也不過是20年的事情,ETF的數量卻已經飆升到超過600隻。

更重要的是,不足700隻的ETF,相比腰斬後3600多隻美股,依然是少數。但是從交投活躍程度來看,卻是另一番天地。

是的,眼下美國ETF的交易量要佔到美國證券交易量的30-35%,高峰的年份甚至一度超過過40%,可見美國的投資者,越來越多是不炒股就專門玩ETF去了。


推薦閱讀:

Sell in May 快來了,這次會准嗎
移動互聯最後的超級紅利,與微博的王者歸來
去美國留學,結餘的生活費可否投資美股?
美國股票還能買么?

TAG: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