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說雞(3)——雞形目鳥類與少數民族舞蹈

作為圖騰崇拜的遺存,以鳥為題材的舞蹈一直存在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而在我國的西南山地,少數民族同胞和多種美麗的雞形目鳥類相伴,將它們視作吉祥幸福的化身,逐漸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以各類雞形目鳥類為模仿對象的舞蹈,本文例舉幾種少數民族的「鳥舞」,管見這些人類和雞形目鳥類「共同創作」的舞蹈藝術。

全文概覽:

1.苗族「錦雞舞」——模仿對象:紅腹錦雞

2.哈尼族「棕扇舞」——模仿對象:白鷳

3.傣族孔雀舞/現代孔雀舞——模仿對象:綠孔雀/藍孔雀

正文:

1.苗族「錦雞舞」——模仿對象:紅腹錦雞

(△篝火旁的錦雞舞)

首先還是以我大貴州苗族的「錦雞舞」開篇吧。苗族是一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廣佈於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支系眾多,之間的風俗習慣、穿著服飾多有不同。而錦雞舞僅流傳於苗族一個叫做「嘎鬧」的支系中穿麻鳥型超短裙服飾的一些村寨,主要在貴州省丹寨縣和雷山縣,因崇拜錦雞並在重要節日和祭祀活動中跳錦雞舞,故而又稱他們為「錦雞苗族」。

而自然界真正叫做「錦雞」的鳥類共兩種,都隸屬於雞形目錦雞屬,分別是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錦雞(Chrysolophus amherstiae),而在「錦雞苗族」所在的貴州省黔東南地區,分布的是紅腹錦雞,據此可推斷「錦雞舞」模仿的原型正是紅腹錦雞。

(△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 雄性個體)

(△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 雌性個體)

紅腹錦雞又名「金雞」,為我國的特有雉類,因其羽色鮮艷,自古便是知名的觀賞鳥類,但因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獵,數量趨於下降,被列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分布範圍如下圖所示:

(△紅腹錦雞在中國的分布,源自《中國雉類》(鄭光美主編))

那麼,「錦雞苗族」的同胞,是以怎樣的裝束和舞步,來模仿紅腹錦雞這一美麗的鳥兒的呢?

錦雞舞以苗族最愛的樂器——蘆笙伴奏,吹奏蘆笙的任務由男子負責,而舞蹈則交由女子。女舞者頭頸插戴上苗家精美的銀飾,上著貼身對襟衣,下穿超短百褶裙,前搭一塊繡花片,全身服飾的重點在於纏於腰間,搭到身後的數條兩寸的繡花寬頻,以此模仿錦雞尾部華麗的羽毛。當然大家或許要說,繡花寬頻遠比紅腹錦雞的尾羽花哨,恩,對此我只能回答道「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紅腹錦雞華麗的尾羽與「錦雞舞」服飾紛繁的繡花寬頻)

(△錦雞舞者頭戴的銀飾)

舞蹈時,舞者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圓圈跳,相對來說,下肢動作多,上肢動作少,雙手於兩側自然放開,步態輕盈,悠然搖擺。

(△村寨中行進的錦雞舞)

(△舞台改編的錦雞舞)

2.哈尼族「棕扇舞」——模仿對象:白鷳

哈尼族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包括紅河、版納、普洱和玉溪等地,他們和另一種雞形目鳥類——白鷳(Lophura nythemera),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哈尼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在顯著的位置常常會見到有一隻白鷳鳥的雕像,甚至中國哈尼族網也用白鷳的形象作為網站logo。

(△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白鷳雕像,找不到更容易識別的側面照片,大家將就看吧)

(△中國哈尼族網首頁 中國哈尼族網,哈尼族三字旁的鳥類形象為白鷳)

那麼白鷳又是一種怎樣的鳥類呢?

(△白鷳Lophura nythemera 雄性個體)

(△白鷳Lophura nythemera 雌性個體)

白鷳(Lophura nythemera )屬雞形目鷳屬,又叫銀雞、銀雉,分布於分布於中國、緬甸和泰國等國,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我國的分布示意如下。

(△白鷳在中國的分布,源自《中國雉類》(鄭光美主編))

由圖可見,在雲南省中南部均有白鷳分布,與哈尼族同胞的聚集區域有重合。在漫長的相伴中,哈尼族同胞不僅喜愛上了白鷳,在一些地區甚至創作流傳下來了一種以扇子為道具,模仿白鷳的體態的舞蹈——「棕扇舞」。舞蹈者手執雙扇,在穩重的鼓聲伴奏下,用舞蹈模仿再現白鷳展翅、飲水等動作。

(△哈尼族「棕扇舞」)

(△民族歌舞《我家紅河》中經舞台創作後的「棕扇舞」——《白鷳與棕櫚》)

3.傣族孔雀舞/現代孔雀舞——模仿對象:綠孔雀/藍孔雀

(△綠孔雀Pavo muticus雄性個體)

說起孔雀舞,大家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如下場景:

(△楊麗萍舞蹈 《雀之靈》)

(△楊麗萍舞劇《孔雀》)

不過,這些孔雀舞是吸納了傳統孔雀舞特色的現代舞蹈(楊麗萍本人也是白族而並非傣族)。傳統的傣族孔雀舞的畫風其實是這樣的:

(△傣族舞蹈《邵多麗》)

哦,不,不是這個,真正傳統的傣族孔雀舞是這樣的:

(△傳統傣族孔雀舞,圖片源自某期《上海文藝》)

不要笑,嚴肅一點。

過去傳統的傣族孔雀舞,都是由男子頭戴金盔,身穿有支撐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裝束,在象腳鼓、鑼、鑔等樂器伴奏下進行舞蹈,雖然少了點嬌美,但是淳樸又粗獷,也是別具一格的好吧。

何況,真正的孔雀本就是雄性開屏。

(△綠孔雀Pavo muticus,其中開屏的為雄性個體,另外兩隻為雌性)

孔雀屬共有兩種鳥類,包括綠孔雀(又名爪哇孔雀,Pavo muticus)、藍孔雀(又名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兩者均是雄性具有華麗的尾屏,可以「開屏」,而雌性並無發達的尾屏。分布於我國的是綠孔雀,除了我國,它也分布在緬甸、柬埔寨、泰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等地,目前數量稀少,生境斷裂,處境極其堪憂,The IUCN Red List目前將其保護級別定為EN(Endangered,瀕危),我國列為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內僅分布於雲南部分地區,且已不足500隻,在我國有區域性滅絕的可能。

(△白鷳在中國的分布,源自《中國雉類》(鄭光美主編))

這麼稀少的動物自然是沒那麼容易看到的,哪怕你是到素有「孔雀之鄉」的雲南,見到的也多是爛大街的孔雀是藍孔雀(Pavo cristatus),這種孔雀非我國原產,野生種群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目前養殖較多。

(△西雙版納孔雀園,這烏央央的一片全是外國貨,真正的中國孔雀正在滅絕邊緣,然知者甚少)

(△原產中國的綠孔雀(左)與舶來品藍孔雀(右)雄性個體對比)

詳細區分兩種孔雀建議移步我的另一個答案——孔雀有哪幾種種類?如何分辨雄雌? - 知乎

雖然現在綠孔雀的處境岌岌可危,但相信在若干年前,傣族先民們還是能很容易地看到綠孔雀,他們仔細觀察、了解這種美麗的鳥類,將其外形和體態融入到了自己的舞蹈,將對孔雀的崇拜喜愛,融入到了傣族的民族基因中。

孔雀舞舞者從男到女,從傣族傳統舞蹈走向現代舞蹈的歷程中,還有一樣細微的變化,那就是模仿對象逐漸從綠孔雀,開始轉變為藍孔雀,我們大致可以從幾代舞蹈名家的事迹來窺探一二。

(△新中國一代孔雀舞大師——毛相(中者)與著名舞蹈編導茅迪芳(右者)合影)

1951年,中央民族學院文工團對雲南進行了訪問,孔雀舞藝人毛相為訪問團表演了相對傳統的傣族孔雀舞,文工團十分讚賞,吸納他為成員,經過學習和培訓之後,毛相在舞蹈中加入了其他民族的舞蹈動作,並增加了女演員,創新為雙人舞。

礙於當時無彩色照片保留下來,我們不清楚毛相在表演傳統孔雀舞時,其服飾是什麼顏色,不過考慮到近年來看到的傳統孔雀舞,舞者多著綠衣,估計當時毛相著裝亦是綠色吧。

(△傳統孔雀舞,舞者全身著綠,稍有黃色、紅色點綴,與真實綠孔雀羽色相近)

新孔雀舞反向不錯,中央歌舞團創作室編導金明再次對孔雀舞進行了改造,將裝束從之前的大褲腳褲裝變為大裙擺的裙裝,舞蹈中加入了芭蕾的部分元素,由朝鮮族女舞蹈演員崔美善帶領十多個女演員表演。這時舞者的衣裙略偏藍色,此外用黃色羽毛作頭飾,和綠孔雀形象已有差異。

(△朝鮮族舞蹈演員崔美善表演的孔雀舞)

不僅舞衣變成了藍色,此版舞蹈還出現了一個筆者最不能接受的動作細節,請注意看下圖,舞者雙手比出了經典的模擬孔雀頭部手勢,不過好在這個動作一晃而過,那時觀眾不一定看得出這是在模仿孔雀的頭部,然而隱患卻已經埋下了。原因我們在後文再說

(△朝鮮族舞蹈演員崔美善表演的孔雀舞)

文革後,孔雀舞一時興盛,期間,以刀美蘭的《金色的孔雀》尤為知名。早在1957年,刀美蘭就在舞蹈《召樹屯與南吾諾娜》中就扮演過「孔雀公主」,1978年,她的獨舞《金色的孔雀》登台演出,與早前的孔雀舞相比,其最大的變化在於,增加了通過外開肩部來模擬孔雀展翅的動作,此外,衣裙已是純純的藍色。

(△刀美蘭舞蹈《金色的孔雀》截圖)

(△原產中國的綠孔雀(左)與舶來品藍孔雀(右)雄性個體對比,請問你覺得上一幅圖更像誰?)

刀美蘭這版將崔美善版就出現的模擬孔雀頭部的手勢這個細節無限放大了,持續了好幾十秒的動作已經明顯告訴觀眾,這就是孔雀的頭:

(△刀美蘭舞蹈《金色的孔雀》截圖)

為什麼筆者一直很在乎這個手勢,因為這個手勢和服裝顏色一起,進一步模糊了觀眾對中國綠孔雀的認識,灌輸了外國貨藍孔雀的形象。

(△原產中國的綠孔雀(左)與舶來品藍孔雀(右)雄性個體頭部對比,注意看羽冠,你覺得上一幅圖模仿的是誰?)

再後來,就是你我都知道的楊麗萍的《雀之靈》、《雀之戀》以及後來的舞劇《孔雀》了。

(△楊麗萍《雀之靈》)

在《雀之靈》、《雀之戀》、《孔雀》中,模擬孔雀頭部的手勢就頻頻出現了。

(△《雀之靈》《雀之戀》《孔雀》中舞者用手勢模仿孔雀頭部)

此外《雀之靈》和《孔雀》中,都出現了白色的衣裙,不由得讓人想到——白孔雀。

(△白孔雀)

仔細看看白孔雀頭部的羽冠,是不是和藍孔雀一樣為扇形,沒錯,白孔雀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它是藍孔雀的白變品種,說得簡單點——它就是藍孔雀。

由此,在各種孔雀舞蹈中,我們塑造的形象,最終由中國綠孔雀,逐漸變成了原產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的,全身羽毛或以藍色、或以白色居多的——藍孔雀了。

正如同在自然界,綠孔雀逐漸消失在中國大地上,而藍孔雀遍地開花一樣,在舞台上,綠孔雀也全面敗下陣來。

4.其他

除了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瑪恰霞布卓」亦是模仿孔雀的舞蹈,「瑪恰」即孔雀 ,「霞布卓」藏語譯為歌舞。近幾十年來,綠孔雀在西藏墨脫等地有過被觀察到的記錄,可能在更加久遠的年代,綠孔雀在藏族聚集區也有較多分布,能夠予以藏族同胞足夠的觀察樣本和豐富的創作靈感。由於筆者對這種舞蹈不熟,故就不再多說,期待有了解的知友指教!

全文完。

相關文章和回答鏈接:

雞年說雞(2)-雞形目鳥類求偶炫耀行為大賞 - 知乎專欄

雞年說雞(1)--雞形目鳥類的簡介與分類 - 知乎專欄

孔雀有哪幾種種類?如何分辨雄雌? - 知乎

成都熊貓基地里為什麼要養孔雀? - 知乎

為什麼老版《西遊記》電視里大鵬在追孔雀公主?他們不是近親嗎? - 知乎


推薦閱讀:

鏟屎官大數據與養貓冷知識
大白課|蜻蜓和豆娘是怎麼組成它們的愛之心的?
留下妳的婧影:影像方舟計畫Photo Ark
我是要成為賣萌大師的人

TAG:鸟纲动物 | 鸡年 | 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