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步槍哪家強?國軍中正式步槍VS日軍三八式步槍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四十五期】(歷史系列第97講)
同類型武器比較中最重要的一項數據,是殺傷力的比較。中正式步槍口徑7.92毫米,採用7.92×57毫米毛瑟S型重尖彈。該彈初速高,彈道特性好,殺傷威力大。子彈打到人體重要部位上非死即重傷,毀傷效果是公認的。而三八式步槍的殺傷力則褒貶不一、說法各異。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該槍採用的6.5×50毫米友坂彈,穿透力強,但殺傷威力嚴重不足。只要子彈不是擊中要害,一般來說養幾天傷就痊癒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林彪被晉綏軍的哨兵用三八式誤擊,當時子彈從林彪脊椎骨的後邊打進,再從前胸穿出來,打斷了兩根肋骨,未傷到內臟。林彪休養了7天,傷口就癒合了。
更有甚者,在淞滬戰場上還出現過,上午身中數槍的士兵,中午緊急包紮後,下午就活蹦亂跳的重回前線的事情。多數人都認為三八式步槍子彈威力小,甚至還取了一個「人道彈」的名字。其實,這完全是個誤解。三八式步槍裝備過3種6.5毫米子彈,早期的6.5毫米子彈是個圓頭彈,威力很小,射程還特別遠。這種子彈在一兩百米的近距離,擊中肉體基本都是對穿。只有在遠距離擊中目標,子彈才會在人體里翻滾。中期開發出的輕型尖頭6.5毫米子彈,則和圓頭彈完全相反,近距離威力大而遠距離威力小。最後裝備的6.5毫米改進型尖頭彈,威力最大。一旦命中目標後,子彈不光翻轉還容易碎裂,威力直追達姆彈的效果。在戰爭後期,美軍遭遇的很多是這種改進彈。美軍對子彈的損傷威力的評價相當高。美軍認為,這樣的損傷威力已經能夠和中正式的7.92毫米重尖彈相媲美了。該彈唯一的不足,就是對牆和掩體的威力太小。
三八式步槍瞄準基線長,子彈口徑小,射擊時后座力小、易於控制,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高達600米的有效射程。而中正式步槍使用的7.92毫米彈,初速較高,彈道特性好,不易受橫風影響。訓練有素的老兵手裡,中正式有效射程可達600米以上,精度頗佳。但中正式步槍射擊時有后座力大這一特點,再加上中國士兵普遍在戰鬥素質上無法和日軍相比,實戰中的有效射程普遍在300米以下,精度也不及三八式。同時,中正式還帶來了新兵訓練難度增大,這一不可克服的弱點。這也是八路軍偏愛裝備三八式的一個重要原因,后座力小,精度高,易於掌握。畢竟在子彈和訓練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三八式對八路軍和游擊隊而言就是最好的選擇。
實戰中,三八式的射速普遍要略高於中正式。這是因為同是採用了旋轉後拉式槍機的兩種步槍的工作原理不同,這使的中正式步槍射手在拉槍機的過程中力量較大,但前推的動作非常輕鬆。三八式則相反,拉槍機輕鬆而前推費勁。射速提高了,彈藥消耗也就相應增加了。三八式使用小口徑步槍彈的緣故,日軍的攜彈量普遍都要高於使用中正式的國軍。可這對缺槍少彈的中國軍隊來說,攜彈量的多少倒真是無所謂,因為壓根沒有這麼多子彈。
最後,再讓我們看看這兩款步槍在中日兩軍都極為重視的白刃格鬥中的表現。三八式是二戰中最長的步槍,達到了1.27米多,刺刀更是長達0.5米多。而中正式步槍在仿製時考慮中國實情(中國士兵身高普遍低於歐美人),採取了將槍管縮短的方式減少全槍的長度。為了增強白刃格鬥的能力,將中正式的刺刀加長到570多毫米,仍然比加裝刺刀的三八式短了一截。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從日俄戰爭起就始終強調武士道精神和刺刀拼殺的日軍,有了三八式這支近戰神器後,在白刃格鬥中可謂佔盡優勢。電影《血戰台兒庄》中,一名日軍士兵在城內連續刺倒三名國軍的一幕,真實的體現了白刃戰中的差距。
綜合上述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中正式步槍除了殺傷力外,其餘指標都沒有明顯優於三八式。中正式步槍真就不如三八式嗎?國民政府不是傻瓜,選擇中正式是非常實際的選擇。國軍訓練不足,素質不高,就必然要求武器射中敵人就得造成嚴重傷害。中正式步槍完美地符合了這一要求。而這次的PK的結果很明顯,我軍重武器何日軍相比很懸殊,即便步槍也沒有壓倒性優勢。中國軍民是以怎樣一種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犧牲,才來換取了14年抗戰的最終勝利。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四十五期】(歷史系列第97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