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國家安全不是中國海軍唯一的任務——再論中國海軍的下餃子問題(下)| 剪水鸌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保衛國家安全不是中國海軍唯一的任務,以強大遠洋海軍提高美軍在第三世界使用武力的門檻,才能避免大規模工業化輸出變為損己資敵的蠢行。海軍任務光譜極寬,高端戰艦與低端戰艦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而非互相競爭,二者合理搭配才能使有限的國防經費發揮最大效益,一味強調質量建軍全員精銳只能適得其反。
前文參見中國海軍下餃子≠窮兵黷武 ——再論中國海軍的下餃子問題(上) | 剪水鸌
四、保衛國家安全不是中國海軍唯一的任務
能戰方能言和。自我限制海軍規模並不能換來敵對實力的寬容。在世界霸權眼中,薅羊毛對象的武裝力量應以維持內部治安為天職。任何超過維穩需求,增加薅羊毛難度係數的國防建設皆屬僭越。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周邊的相對和平,既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老一輩領導人留下的寶貴歷史遺產,也與韜光養晦階段中國忍辱負重,在國際政治中小心翼翼地避免觸碰美國的逆鱗密不可分。但時移事異,曾在所謂後30年歷史時期發揮巨大作用的隱忍策略如今已不再可行。
1997年的日本已陷入平成蕭條多年,但以美元計價的製造業增加值依然接近美國的7/10。同年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僅為美國的1/5,質量上更加無法與美日這樣的發達國家相提並論。當時在美國的有識之士看來,日本恐怕才是冷戰結束後最有實力挑戰其東亞霸權的國家,而中國則不過是無數血汗工廠中最大的那家罷了。
進入21世紀後,可以說是「江南四劍客」的建成服役拉開了中國海軍大規模建設的序幕冷戰結束後美國安全戰略的重心日益向中東方向傾斜。在海灣戰爭結束與9/11事件爆發之間的10年里,美國與伊拉克持續進行著基本被世人遺忘的低烈度軍事對抗。9/11事件之後,美國企圖以此為契機重塑中東政治版圖,將全部注意力集中於所謂的全球反恐戰爭而無暇他顧,中國經濟則乘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東風高歌猛進。
2007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東亞首席製造業大國。2010年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歷史性地超越美國,終結了工業化以來製造業總量冠軍被盎格魯薩克森國家把持的歷史。奧巴馬政府隨即出台了炒作霧霾問題,實施亞太再平衡等一系列反制措施,力圖最大限度遲滯中國的發展步伐。
中國當然希望和平復興,在經濟上形成可持續的壓倒優勢,以我為主地共同繁榮。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自然資源的儲量與品位則普遍與蘇聯/俄羅斯和北美存在很大差距。美蘇兩國能夠主要依靠本國資源實現大規模工業化,中國卻必須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目前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已經相當於美日兩國之和,基礎工業產能相對過剩,高端製造業產能絕對不足的矛盾日趨尖銳。中國只有向廣大發展中國家輸出工業化,夯實全人類工業化金字塔的地基,人為擴張市場容量,才能使長期奮鬥積累起來的資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通過正反饋促進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助力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但不可迴避的現實是,工業革命以來軍事鬥爭的力量天平越來越向盤踞軍事技術金字塔頂端的國家傾斜,第三世界國家的自衛防禦力量在美軍面前不堪一擊。無力抵抗美國政治軍事壓力的發展中國家無論經濟建設取得多大成就,本質上仍只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可以肆意薅毛的肥羊。
中國若不能以強大遠洋海軍提高美軍在第三世界使用武力的門檻,懾止美國周期性吸血的原始衝動,以互利共贏的良好願景為出發點開展的大規模工業化輸出有可能變質為損己資敵的蠢行。缺乏必要海外干預能力的情況下,中國的長遠發展將不可持續,以我為主的共同繁榮最終會成為無本之木。
中美兩國經濟高度互補的說法正日益成為言不由衷的外交辭令。毋庸諱言,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扮演著歐美髮達國家血汗工廠的角色,主要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競爭中低端產品的市場份額。那時候的中國經濟確實與美國高度互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享受著不正常的超額利潤,意氣風發地宣稱歷史已經終結。中國則以遭受跨國資本盤剝為代價,大量引進西方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的長時間、大規模、高速度的工業擴張。
然而,經過多年的所謂野蠻生長之後,量變引起質變,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中國不再滿足於低層級打工者的定位,開始大規模增加研發投入,向仍然主要由美歐日發達國家把持的高端製造業堡壘發起進攻。中國經濟與美歐日經濟的關係,逐漸由異質互補向同質競爭轉變。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摩擦將日趨頻繁激烈。
對於手握藍星最強武裝力量這柄大鎚的美國而言,所有的問題都像是不安分守己的釘子。未來某個時刻,當美國高端製造業在來自中國的競爭下節節敗退時,怒而揮錘在美國政府眼中將是極具誘惑力的選擇。中國擁有足以重創美國的戰略核反擊力量,在西太平洋戰區構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也接近完成,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式的正面攻擊已無可能。但只要中國的遠洋海軍無法懾止美國特務機構與武裝力量在第三世界的胡作非為,旁敲側擊的戰略迂迴對美國來說就仍是可供嘗試的鬥爭策略。
中國遠洋海軍的規模越小,戰鬥力越弱,美國向中國海外利益下手所必須面對的風險就越小,做出戰略誤判,導致災難性後果的概率也就越高。發展強大的遠洋海軍既是對中國人民負責,也是維持世界和平的必要。歐美國家做慣了強盜,其戰略界基於強盜的思維方式,向來認為國強必霸。將中國大力建設遠洋海軍的目的解讀為試圖用軍力榨出更多經濟利益,正是歐美國家這種錯誤世界觀的典型癥狀。
要說054A有啥優點?便宜量又足五、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軍艦
大中型戰艦從立項研發到首艦列裝通常需要10年左右,從首艦列裝到大批量服役,充分形成戰鬥力往往又需要10年左右。正在下餃子的052D與054A因此反映的是第五次台海危機前後的中國海軍發展戰略。當時中國的製造業規模還不到美國的1/5,軍隊裝備極其落後,面對上門叫陣的美軍航母望洋興嘆。這就意味著052C/D與054A的核心任務,必然是與陸基作戰力量攜手打造令域外敵對勢力望而卻步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堡壘,將近海防禦四字從口號轉變為現實。
052C/D型導彈驅逐艦與054A型導彈護衛艦因此被設計成了典型的堡壘戰艦。其主要特徵是武器設備安裝密度極大,譬如052C/D的噸位明顯不及美軍的伯克級,卻配備了天線尺寸比宙斯盾雷達還大、具備極強反隱形能力的電掃描陣列雷達。有限的噸位與較大的武器設備安裝密度使得052C/D和054A的可用空間頗為緊張,遠洋持續活動能力不甚理想,在亞丁灣護航行動中已經屢次遭到部隊官兵吐槽。
052D作戰系統的核心就是四面尺寸超過4米的346A有源相控陣雷達對於以我軍堡壘海域為主要活動空間的052C/D和054A而言,遠洋持續活動能力偏弱是可以接受的性能妥協。能夠就近獲得補給降低了對艦船自身火力持續性的要求。在堡壘海域作戰的052C/D與054A戰損時可望在第一時間內獲得救援,對容傷裕度和儲備浮力的需求相應低於伯克級這樣為遠洋活動設計的美軍主力戰艦。
052C/D和054A的設計因此是科學合理的,以較低單價實現了堪用的戰鬥力,在特定歷史條件與任務設定下實現了平台質量與平台數量之間的最佳平衡。至於挺進遠洋,那本來就不是052C/D與054A的主要歷史使命。
堡壘戰艦為反介入/區域拒止任務優化,但也可以用於遠洋作戰。遠洋戰艦為走向深藍設計,但也不排斥堡壘任務。為不同核心任務環境優化的艦艇必然存在設計哲學上的顯著差異,將這種差異曲解為分裂艦隊實在是令人費解。
有說法認為現代海戰沒有前方與後方,遠洋與近海,戰場是整體連貫的,所有時刻都能投入戰鬥的兵力才是最有效的兵力。咋看之下這似乎頗有道理,其實是說不通的。
瞬間移動技術目前仍停留在科學幻想的範疇,武器-感測器平台的活動半徑是有限的,武器與感測器的覆蓋範圍同樣是有限的。因此海空聯合作戰編隊的活動區域離開後方基地越遠,其戰鬥力也就越弱,對抗雙方作戰編隊的戰鬥力將在敵我基地網路之間的特定海域達到平衡。
對於雙方的作戰編隊而言,超越力量平衡區繼續向前推進都意味著巨大的失敗風險,收縮在力量平衡區之後則會導致己方基地體系更大程度地暴露在對方打擊力量之下,這就使得上述戰鬥力平衡海域成為雙方兵力最為集中,對抗最為激烈的接觸面,也即所謂前方。
只要此處的己方戰鬥編隊尚未潰敗,能夠在基地群附近活動的敵方作戰平台的數量必然是相對稀少的,在基地群周邊發生的對抗強度必然是相對較低的,將基地群所處空間稱為後方因此是合乎邏輯的。
現代海戰中的敵我對抗無疑將在整個縱深展開,但這絕不意味著戰場的均質化和前後方概念的過時。此外,遠洋與近海的環境客觀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為遠洋環境優化的平台-武器-感測器組合在近海必然面臨水土不服的局面,反之亦然。試圖面面俱到的結果只能是處處碰壁。
大量建造的056輕型護衛艦就是目前中國海軍的低端戰艦將低端戰艦等同於無用的炮灰同樣極端錯誤。譬如,艦載區域防空武器系統成本不菲,反潛拖曳聲納的價格則相對低廉,區域防空型戰艦因此必然是昂貴的高端的,以反潛巡邏為核心任務的輕型戰艦則必然是便宜的低端的。這並不意味著後者是缺乏價值的炮灰。與敵潛艇對抗時,價值數十億元的高端區域防空戰艦未必比單價幾億元的輕型護衛艦更具戰鬥力。
建造低端戰艦用以執行單調枯燥,對平台數量要求較高,對平台質量要求相對寬鬆的任務,如救災、撤僑、海上臨檢、日常巡邏、反潛搜索、低烈度對抗等,正是為了將高端戰艦解放出來集中於關鍵方向,執行其最為擅長的高烈度對抗任務。
海軍的任務光譜極寬,以昭和參謀的思維方式看待海軍建設是非常荒謬的。高端戰艦與低端戰艦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而非互相競爭,二者合理搭配才能使有限的國防經費發揮最大效益,一味強調質量建軍全員精銳只能適得其反。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本帝國海軍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海軍的建設周期極為漫長,上世紀80年代初服役的宙斯盾戰艦反映的是50年代中後期美國海軍對未來海戰的認識,近年來所謂下餃子的052C/D與054A孕育自台獨最為猖獗的90年代。今天對中國海軍未來規模與任務的思考因此至少需要給出20年的提前量,否則就完全是在做無用功。預測未來的難度極高,沒有人能夠斷言20年內中國的海外利益將擴張至何等程度,國際形勢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以美國海軍當前規模為黃金標準,以保衛中國本土為唯一或主要任務想定,人為規定中國海軍發展上限的思維方式因此並不可取。
最後引用一段來自中國國防白皮書的文字:
海洋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必須突破重陸輕海的傳統思維,高度重視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現代海上軍事力量體系,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戰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參與海洋國際合作,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戰略支撐。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軍事科普作者剪水鸌,文章於2017年3月28日發表於觀察者網(保衛國家不是中國海軍唯一的任務-剪水鸌-觀察者網),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郭尖尖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德國Sd.Kfz.2型半履帶摩托車小傳
※如何看待「中華民國國防部長」馮世寬在回復國民黨立委詢問給自己打幾分時,自評表現100分?
※如何評價保密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