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快樂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好的快樂?
01-30
現代人都在追求快樂,但是快樂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好的快樂?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被稱為婦孺都能聽懂的哲學家陳嘉映,在《何為良好的生活》一書中給了我們答案。打開書直奔良好生活一章,所以這是《何為良好良好生活》的第一篇筆記。對於快樂向來很難定義,但是,我們常見的快樂有肉體的快樂和心靈的快樂,而且兩者很多時候很難區分。心靈的快樂,多與辛苦甚至痛苦連著一起。而且很多時候,快樂是對痛苦的緩解。
陳嘉映老師說快樂的初級階段是把快樂當成行為的結果,這種是功利性的,比如買春。而高級階段是指快樂不應該是目的,而應該是做事情的副產品,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非功利,比如基於興趣的閱讀,並不是為了快樂去閱讀,而是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快樂。所以好的快樂應該是非功利自然湧現的。
我個人把快樂分成三種:思想的快樂、情感的快樂、審美的快樂,狹隘的例子,第一種比如追求知識過程,第二種比如戀愛,第三章比如欣賞音樂。陳嘉映老師提醒一點就是審美的快樂也分為情緒之樂和意志之樂,比如看好萊塢電影,更多刺激情緒的快樂獲得的一种放松。看藝術電影,可能深沉,甚至壓抑,但是精神上卻獲得一種意志的快樂。
既然苦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質,那麼是不是應該主動去追求吃苦呢?比如苦行。陳嘉映老師的觀點是:應該!
首先因為吃苦本身就是一種歷練,但更為重要的是「苦行主義總是與某種超越性相聯繫,或者說,超越性必以某種苦行來體現。」此外,書中還有一章節比較有意思,陳嘉映老師以一人之力單挑經濟學、生物學、心理學、博弈論、進化論中自私行為的原因。關於這點我更傾向於汪丁丁老師的觀點,人的行為是由生理、心理、環境多種因素決定,每個領域的專家都覺得自己領域的因素是決定性因素。所以陳嘉映是從哲學層面看快樂,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興趣從心理學層面去理解快樂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這本書讓你從心理學到經濟學更懂快樂》。
推薦閱讀:
所以說,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機遇喜歡的快樂值得警惕和反思。
比如我之前喜歡看網路小說被曲折的情節帶來的快感所刺激,但是後來隨著閱讀的增加,發現那只是情緒的快樂,反而是後來啃一些有思想的書,獲得了意志上的快樂。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追求快樂,躲避痛苦,但殊不知,苦可以提升快樂的品質,簡單如品茶喝酒,難一點如體育比賽或登山,還比如生活或事業的挑戰。推薦閱讀:
※這是一位真正的戰士,他從烈火中走來!
※打球隨想
※人學習寫作的本質動機是什麼?
※【認真想】《簡明語言哲學》——哲學入門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先選擇必要的,然後熱愛你的選擇,並期盼未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