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企:離合作商越近,離消費者越遠

要合作商還是要消費者?這是當前眾多普洱茶企面臨的共同困境。

長期以來,生產主導型茶企佔據行業主流地位。這些茶企的優勢在於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短板則是品牌營銷、銷售渠道。產品做出來,就要找市場、找銷路,離開合作商可謂寸步難行。但,合作商與茶企往往是單純的利益關係。茶企要發展合作商,就必須給到對方優厚的利潤空間,這就導致一餅茶從出廠到終端層層加碼——廠家利潤、總經銷商利潤、分銷商利潤都在裡面了。產品不賣高價,合作商無利可圖,廠家喪失終端渠道;賣高價,產品終端競爭力受限,難以打開真正的消費市場。

生產主導型茶企最忌壓庫存。傳統炒作模式可以人為製造貨品的「緊俏」局面,只要不斷有新的合作商加入,茶企就可以快速出貨、回籠資金,擴大再生產。

2007年普洱茶市崩盤,又經歷了2012-2014年間的虛假繁榮,善於騰挪的合作商「功不可沒」。在成功製造了新一批接盤俠之後,茶市從2014年下半年起再度跌入低谷。當前所謂的寒冬,根源仍在於生產主導型茶企的出貨模式。只要合作商炒作不絕跡,崩盤還會一而再、再而三來臨。

顯然不少茶企希望走健康消費路線,把每年的茶消耗掉,把量做起來,問題是臃腫的傳統分銷體系無法繞開。一邊叫喊著「尋找真正的消費者」,一邊又指望合作商大批拿貨,這不是說夢話嗎?

茶企離不開合作商,上規模的茶企更離不開。茶企離合作商越近,離消費者就越遠。自我標榜「輕奢」也好,「窖藏」也罷,圍著打轉的始終是合作商、炒家,消費者在哪呢?產品在某個階段變為「硬通貨」,合作商當然喜聞樂見,消費者卻不買賬。待到合作商爆倉,茶企才忽然發現,原來自己的陣營里只有合作商,零售根本走不動,品牌與消費者還隔著十萬八千里呢。

茶企要走消費路線,就得由生產主導過渡到用戶主導。不研究終端需求、產品競爭力,始終在「產品是否適合炒作」上動心眼,不可能跳出渠道困境。

最近聽到茶企都在說「新茶太難買」,新茶什麼時候好賣過了?沒有炒家托市,何來茶市「繁榮」?說到底,這些茶企糾結的並不是品牌能走多遠,而是如何賺快錢。走近消費者,與合作商切割,難!(文:老茶鬼 2017.3.27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年份茶的真實價值:不在品牌在品質
最近很多朋友談起普洱茶的拼配問題,拼配和純料到底哪個好?
普洱茶生茶,長了綠黴菌,愛茶之人的苦惱哎!!!???

TAG:普洱茶 | 茶行业 | 知乎茶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