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原創n tttttt 2017-03-28陳可抒可能的抒情

贈范曄詩

陸凱 [南朝宋]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陳枝春說,

這首詩來源於《荊州記》的記載:

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兼贈《詩》曰:……

江南花開比江北早,何況陸凱稱范曄為「隴頭人」,隴頭在關中平原西部,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的交界地帶,詩文中常以此借指邊塞。如此,以江南早發之花相贈,不啻於送荔枝與楊妃般的珍貴。而以宏大、美好之春意,寄於小小一枝梅花之中,便會給人感覺既驚喜而又有趣了。

中國人向來不缺少這樣的藝術創意,比「聊贈一枝春」更早的,是漢代劉向在《說苑》中的記載,據說,越國的使者褚發就曾經拿著一支梅花送給梁王。國君之交尚能以花枝相贈,何況是普通的百姓呢?新穎別緻不俗氣,簡單順手有內涵。易於為人接受,很自然地就變成了那時人們生活中的流行禮節。

《古詩十九首》就曾經對這樣的舉動進行過闡釋: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這就是對「禮輕情意重」的深層解釋了,已經足夠感人。而謝眺,則在《詠落梅詩》中又進行了更深度的闡釋——「親勞君玉指,摘以贈南威。用持插雲髻,翡翠比光輝。」——那即是說,折花以贈,代表著全部的思念,而親自動用手指折的花,更是代表著誠意。

不過,說來說去,藝術就是這樣:解釋得再多,都不如輕巧的節骨眼上的一句。陸凱的詩,沒有發出「此物何足貴」這樣的感慨,也沒有「親勞君玉指」這樣的煽情。只是一句「江南無所有」,預鋪了一個空靈的意境,然後一句「聊贈一枝春」,便戛然而止。

一枝為何物?無他,「春」而已。

不輕,不重,獨佔一個「妙」字。
推薦閱讀:

TAG:诗歌 | 诗歌赏析 |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