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角度分析Career path (丁敏 v2017.3.28)

這幾天一些朋友問我Career path的問題,瞎聊幾句

從投資角度分析Career path,就我熟悉的四大會計師樓的情況看:

一、由於金融人才供給(年新增畢業生+存量人才轉換進入)遠遠大於需求(特別是好的平台);

二、同樣四大工作,20年前/10年進來,和現在進來相比較,性價比相差極大,或現在性價比很差。20年前進入四大 = 投1塊+60%努力,年分紅2毛+增值25%。現在進來 = 投快1塊+120%努力,年分紅5分+增值5%;

三、所以,同樣的套路,由於時代變了,老套路不是說不好,而是變得很不划算。

我的想法:

1. 每個人的軌跡都是唯一的,參考意義幾乎沒有。凡聽到事,多少都經過粉飾 + based on 唯一的時代背景。

2. Career並沒有Path,別被這個外來名詞「Career Path」,限定了自己想像力、能力的邊界潛力。(備註:注意區別和避免被一些噪音所干擾,包括父母+夫妻+上級+客戶,避免他們的「友情提示和意見」,成為你的天花板。)

3. 相反,要connecting dots,回顧過去,去發現自己的優勢 + 和別人的差異

4. 「Career Path」這個詞,本身隱含的意思也包括:更高的確定性+最低的風險,去贏得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我們處在一個轉折中的社會(技術變化太快 + 未知的未知的威脅,如超越人類智力邊界的IA,有生之年大概率會碰到)。換50年前己更早的社會,當時技術和社會的變遷很慢,所以這個名詞的邏輯還是成立的。但現在技術變化越快越先進,但名詞就變得不靠譜。

所以,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去冒風險。建議,擁抱風險 + 發現自己的優勢 + 尋求與別人的差異和不同

尾序

願有一天,朋友問你履歷的時候,你可以這麼回答。

我曾做過/參與過/幫助過(______),對(家人/朋友/客戶/生存的土壤)很有價值和幫助,周圍的人因為我而變得更好。

而不是

2001- 2003年,(陳述性文字1)

2003- 2007年,(陳述性文字2)

推薦閱讀:

會英語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
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一堂課,你還記得嗎?
對於二十幾歲的人來說,哪些事情越早醒悟越好
一個不甘平庸的人,生活在平庸的環境中,是否會被同化?

TAG:职业规划 | 人生规划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