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智類型決定你的生活品質

經常關注我朋友圈的朋友知道我辦了張健身卡,和一般的健身房不同的是,這裡有教練帶著學生鍛煉,每次都有不同的內容,介於『散養』和『私教』之間的一種小班狀態。上周我們做舉重蹲起的時候(就是下圖這樣),教練說:如果你們覺得太重,站不起來,請不要低頭讓器械從你的頭頂滾過去,那樣會損傷你的脖子。你就直接往前走,讓它從後背掉下來,這樣不會發生任何危險。

練習的時候,我旁邊的一個女生就覺得太沉,但是又很害怕讓那麼沉的東西從後面掉下來,所以教練幫她讓器械從身後掉下來。然後他說了一句讓我十分難忘的話——

「I』m glad that you failed…」 (我很高興你失敗了)

「…because now you know how it feels like.」 (因為這樣你就可以知道是怎樣的感覺了)

我本來以為教練會說類似於『沒關係,我們把重量調輕一點,下次你就能成功了』之類的話,結果他卻說了『我很高興你失敗了』,這讓我想起美國這兩年十分流行的一個教育理念——

mindset growth(心智成長)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經介紹過一個課堂管理的軟體,叫做classdojo。除了有趣的計分功能以外,我最喜歡的實際上是他們做的一系列免費的視頻——教學生如何培養成長型心智。人的大腦需要鍛煉才會更加強壯。遇到挫折才會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才能鍛煉大腦的肌肉。??

於是我翻出了兩年前學區培訓時發的一本書,叫做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How we can learn to fulfill our potential(台灣翻譯成《心態制勝》,大陸好像沒有翻譯版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關於教師如何培養心智發展的部分。這本書還涉及教練、體育、商業和情感上的心智發展,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美國的名師是什麼樣的?

作者說很多老師都覺得降低標準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績,然而這卻和過譽學生的智商是一樣的——沒有用!但是設立高標準的話對低水平的學生來說又是一場災難。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既設定高標準,但是又能讓學生達到這個目標呢?

有!培養學生成長型心智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潛能。

然後作者舉了幾位老師的例子。

美國的名師

第一位是Marva Collins(瑪法·柯林斯)。我第一次聽說這位老師是在哈佛幸福課的網紅老師Tal的嘴裡聽到的。後來還根據她的故事翻拍了一部電影『The Marva Collins Story』(瑪法·柯林斯的故事youtube.com/watch?)柯林斯老師班裡的學生都是問題學生——那種輾轉了很多學校都不收留,最後無奈才送到這裡的那種。然而在她的教導下,他們不僅都愛上了學習,而且還在小學時就開始讀柏拉圖和莎士比亞。她究竟對學生施了怎樣的魔法,讓這些熊孩子變成小天使的呢?

『我知道你們中大多數人都不會拼自己的名字。你不認識字母表,也不會閱讀,你不知道同音詞,也不知道音節。但是我向你保證,你一定會的!你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失敗過。學校曾經讓你失敗,但是孩子們,從今天起和失敗說再見吧,歡迎來到成功。你們會在這裡閱讀很難的書籍並理解它,然後每天寫作。但是你必須幫助我來幫助你自己。如果你不付出,就不要有任何期待。成功不會走向你,除非你走向它。』

第二位老師是Rafe Esquith(雷夫·艾斯奎斯),《第51號教室的奇蹟》的作者,我在《一本不看會終身後悔的書|教師必備》里介紹過這位洛杉磯的名師。每一天他都告訴他的學生他並不比他們聰明,只是更有經驗罷了。他一直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之前那麼困難的作業現在變得如此容易,因為他們有為之付出努力。

成長型心智VS固定型心智

這些老師的共同點就是高標準,並且創造了一個有愛的環境。和學生一樣,老師也分為兩種:成長型心智的老師和固定型心智的老師。成長型心智的老師則會創造一種充滿信任的環境——『我會教你的』而非『我只看重你的智商』。柯林斯老師經常對學生說:『我會愛你的,我已經愛你了,即便你自己都不愛自己,我也會依然愛你。』所有的老師都一定要愛他們所有的學生嗎?並不是!但是他們必須要關心自己每一個學生。

那些固定心智的老師創造的是一種充滿偏見的環境。這些老師看著學生最開始的成績,然後就決定誰聰明誰笨,繼而放棄那些笨學生,然後推脫道:『這並不是我的責任。』因為這些老師並不相信成長和進步,所以他們也並不會創造這樣一種環境。『作為一名老師,我無法對學生的智商產生影響』——這就是偏見。

造梯子

那麼挑戰和愛對學生來說就足夠了嗎?並不完全是,因為你還要幫助學生如何達到那些高標準。就好像站在地上,然後指著屋頂對學生說:『我們現在要去那裡』。他當然會束手無策。你所需要做的是:教他如何造一個梯子,英文也叫做scaffolding(鷹架)。柯林斯老師和艾斯奎斯老師不會扔給學生一個書單讓他們自己去讀,而是會花很多時間用來備課,然後帶領他們精讀。

美國老師的教學流程一般是這樣的:我做示範(I do)→我們一起做(We do)→你自己做(You do)。這樣先示範如何去做(demonstration),再帶著學生練習(guided practice),最後讓他們獨立練習(independent practice)是一個教學生『造梯子』的過程,也是逐漸撒手的過程(gradual responsibility release)。

教學相長

成長型心智的老師都是什麼樣的人呢?無私?把無窮無盡的時間都投入到最差的學生身上?他們是聖人嗎?難道指望所有老師都成為聖人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嗎?答案是他們並不是完全的無私,只是他們熱愛學習罷了,而且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絕好的學習機會。

固定型心智的老師經常會把他們自己看成一個終點。他們的任務就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只是教給學生而已。但是這樣年復一年,難道不無聊嗎?站在不同的學生面前講著一樣的事情,這才是最困難的事情。我記得李笑來老師在《人人都能用英語》中就提到他從小就看父親永遠在備課,所以他一直都認為備課就是一件永無止境的事情,直到長大了才發現,原來並不是所有老師都是每年更新教案的。

作者說她以前有一位教授,曾經改變了她的想法:『大家都認為學校是給學生學習的地方。然而為什麼沒有人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呢:學校也可以是老師學習的地方啊!』這其實和中文的『教學相長』是一個意思。其實我從小就想當老師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可以持續不斷地學習並分享,這使我無比快樂。

結語

那麼好老師是天生的呢還是後天養成的呢?每個老師都能成為柯林斯和艾斯奎斯那樣的老師嗎?這取決於心智類型——你的和你學生的。這並非耍耍嘴皮子,講一講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學習,而是需要內心深處的渴望,來進入到並點亮每一個孩子的內心。

你的心智類型又是什麼樣的呢?

【福利】在微信公眾號美國教育漫談(USA_edu)對話框回復『心智』即可下載Marva Collins way 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還有classdojo的心智成長動畫片?

推薦閱讀:

大哉問02 - 如何愛自己?擬一份愛的宣言
改善生意從改變自己的心智局限開始?,《定位》里你沒注意的5個細節真相
從專業角度看夏俊峰兒子的畫作符合一名十歲兒童的心智嗎?

TAG:个人成长 | 心智 | 美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