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正宗的豆漿是怎麼樣的?
今期,半島君從製作工藝、早餐文化等角度,和你重新品嘗一杯豆漿的美味和故事。
·一杯傳統的百年豆漿·
在家想喝豆漿的時候,只要抓把黃豆,扔進豆漿機里,機器就會完成浸泡,鮮榨,過濾,煮豆漿等一系列的工作。但沒有機器之前,這些繁瑣費時的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
在熱烘烘的工坊里,工人們賣力地推拉石磨,把豆子碾磨成漿。磨完黃豆後,又要燒起柴火,煮沸豆漿。為了讓豆漿口感細滑,工人重複用布袋過濾雜質......等到所有的苦活、累活幹完以後,才能得到一杯好喝香醇的豆漿,真是滴滴皆辛苦!在香港,有一家老店依舊用石磨做豆漿、豆腐。在店主看來,慢工出細活,才能做出豆漿的醇厚滋味。
就這樣,豆香飄散了120年。公和豆品廠不僅沒有被時代淘汰,還吸引了眾多日本人前來學習,他們尊稱公和為「百年老鋪豆腐屋」。
公和老店仍舊保留著上世紀流行的「前鋪後廠」經營方式,一道門隔著賣豆品的門市和制豆品的工場。
在這裡,除了能品嘗到一杯傳統豆漿,還能看到歷史遺留的老物件:牆上掛著第一代豆腐匠人的照片,紅漆書寫的「公和」大字,拔掉線路的老式電話機......就像置身在一家豆品博物館。
好的東西永遠有人欣賞,公和有街坊幫襯之餘,還得到了不少本地年輕人和遊客的捧場。
一杯凍豆漿,再加一碟外香脆、內嫩滑的煎釀豆腐,又有誰能抗拒得了這份百年豆香呢?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豆漿油條·
早餐店裡,鍋里的豆漿翻翻滾,油條炸得兩頭微微翹起。到店坐下後,夥計端上一份黃金油條,一碗豆香四溢的豆漿。
食客們不急不慢地將油條撕成小段,泡在豆漿里。千百年來,這份酥脆又甜香的味道滋養著中國人心和胃。
都是豆漿油條,地方不同,豆漿的口味仍然存在著差異:廣東人只喝甜豆漿,到了上海的早餐店,老闆會問你要喝甜的還是鹹的。
不管怎麼變,豆漿油條都是傳統的中國早餐。
在小城市,有小本經營的老店,鍋里的豆漿香濃得叫人眉開眼笑。在大城市,餐飲食肆回歸到食物本身,為都市人認真製造出健康的豆漿油條。
·粢飯配咸豆漿,吃了會上癮·
對於上海人而言,甜豆漿只是一種飲料,咸豆漿可以當做一頓主食。
做咸豆漿時,店家先在碗里擱上少許醋,然後撞入滾熱的豆漿(可以腦補姜撞奶的畫面)。在蛋白和醋發生反應後,豆漿逐漸起花。
此時,還要講究地加入蔥花、蝦皮、紫菜、油條,澆點辣油,才是正宗的江南風味。
搭配的粢飯也很清爽,一口咬下去,米飯耐嚼不粘牙,搭配肉鬆、油條、榨菜等好料,咸香又惹味。不得不說,粢飯和咸豆漿的搭配,真是人人吃過都說好!
一杯看似簡單的豆漿,原來也有著寫不完的人和事,背後沉澱著歷代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和心思。下次再喝豆漿時,我知道除了豆味,還有一份人事物的溫暖會留在心裡。我是半島君,一個城市漫遊者,也是一個喜歡文字的人 。
有人說城市裡的生活無聊乏味,那麼希望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給到你半島便利店般的溫暖。
我的微信公眾號:半島便利店,歡迎來找我玩~
文 | 半島君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公開資料
推薦閱讀:
※一篇文章了解日本文化
※董克平 | 建城三千年,你趕上的是哪個「老北京」
※近似「民族虛無主義」的民族理論|城與邦
※大家知道「海東青」是個什麼「鳥」么?
※【認真想】《沐猿而冠》——文化如何塑造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