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難盡的手工皂...

本文最初發表於瓜美將網站和「瓜美將」公眾號。

久違了,諸君~ 之前小忙,從現在起,瓜美將正式回歸~

這麼說可能有點毀三觀:

並不是所有塊狀的都是皂。

而且,皂也可以做成乳液狀。

換句話說,皂和塊狀是兩件不相關的事,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條件。

皂,其實說的不是形狀。

皂,說的是一種化學物質 —— 油脂和鹼發生皂化反應(見高中化學),生成的東西,叫做皂,有清潔功能。有清潔功能的化學物質有很多,皂是其中一種。

現在市面上的產品命名比較混亂。

順便說一句,不用一聽「化學物質」就覺得是壞的,米飯炒菜燉牛肉都可以算是化學物質嘛。雖然皂並非自然界中本來存在的,但是其製作方法非常的「純天然」,最簡單原始的:拿橄欖油或牛的脂肪,和草木灰(含鹼)混一混,煮一煮,就能得到皂 —— 據說公元前兩千年的古巴比倫人民就這麼做皂了。

接下來,我們:

  • 首先列幾個例子,來佐證皂可以是液態的,非皂也可以是塊狀的 —— 聽說諸君一般喜歡看有產品列表的文章
  • 探討下:用皂洗臉到底好不好
  • 最後說說皂是怎麼做的,順便探討下:手工皂到底好不好

- 1 -

塊的皂

(仿「鋼的琴」句式,覺得自己好流弊...)

平時看到的塊狀的清潔產品,別管洗衣服還是洗臉洗手,大部分還是皂做的。

比如千姿百態的手工皂,比如舒膚佳,比如立白洗衣皂,之類之類。

你平時買回家的塊狀皂並不是單一成分,尤其是用來洗臉洗手的,裡面除了皂通常還含:潤膚劑(植物油),保濕劑(甘油),酸鹼調節劑,香精,顏料等等。

不過如果刨去小品牌 / 雜品牌 / 三無品牌林立的手工皂市場,只看大品牌(從妮維雅到海藍之謎都算),放眼望去,用皂做潔面產品的還真是極少見,不論是塊狀的皂,還是下面要說的液態的皂。其背後原因,本文稍後就扒。

貼幾個德國超市常見貨,也貼幾個國內賣的比較火的,價格都是德國零售價,嘿嘿~ 在德國它們都被歸類成身體清潔產品。

小時候你們家用這種肥皂條洗衣服么?盒盒,暴露年齡嘍~

- 2 -

液的皂

液態的皂在1865年就被發明出來了。如今,液態的皂主要用在洗衣洗碗等家居產品里。

德國這邊,我還真是很少見到在洗面奶里加皂的,甚至洗手液里加皂的都沒怎麼見過,只偶爾在男士刮鬍膏里驚鴻一瞥,比如下面Weleda這個刮鬍膏,主要成分就是皂。

我為啥總拿Weleda舉例子?因為Weleda這個牌子的國內和德國差價大,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良好心態,想讓諸君知道這些牌子正常的價格。

為什麼洗面奶里不用皂呢?下文就扒。

教諸君一招,怎麼在天書般的成分表裡一眼就認出皂:找「xx油酸鈉」或是「xx脂酸鈉」。

國內好像習慣把做皂的原料寫進成分表,那麼就找:「xx酸」,同時,相隔不遠應該能看到「氫氧化鈉」或是「氫氧化鉀」。

之前說過,皂是動植物油脂和鹼(護膚品多用氫氧化鈉,家居清潔品多用氫氧化鉀),進行皂化反應生成的。

這皂化反應其實可以看成兩步,第一步動植物油脂水解成酸(即脂肪酸)和醇(即甘油),第二步酸和鹼反應生成皂。所以皂通常都叫「xx油酸鈉」或「xx脂酸鈉」,比如:

  • 「棕櫚油酸鈉」是棕櫚油和鹼反應生成的(Sodium Palmitate)。有時成分表裡可能省略那個「油」字,變成「棕櫚酸鈉」,說的是一樣的東西。
  • 「棕櫚仁油酸鈉」是棕櫚仁油和鹼(Sodium Palm Kernelate),這個和棕櫚油還不一樣,一個是果實的仁榨的油,一個是果實的皮榨的油,見下圖。
  • 「椰油酸鈉」是椰子油和鹼(Sodium Cocoate)。
  • 「橄欖油酸鈉」是橄欖油和鹼(Sodium Olivate)。

植物油是混合物嘛,所以上述這些以植物命名的「xx酸鈉」也都是混合物。如果把混合物拆開,一種成分一種成分的看,就是下面這些,也常出現在成分表裡,比如:

  • 「月桂酸鈉」是月桂酸(主要從椰子和棕櫚仁獲得)和鹼(Sodium Laurate)。
  • 「肉豆蔻酸鈉」是肉豆蔻酸(主要從肉豆蔻、椰子等獲得)和鹼(Sodium Myristate)。
  • 「硬脂酸鈉」是硬脂酸(主要從動物脂肪和椰子、乳木果等植物獲得)和鹼(Sodium Stearate)。

順便說一句,你可能會在和清潔完全不沾邊的產品里看到皂的身影,精華液護膚水面霜眼霜面膜等等都有,這是因為皂同時還是乳化劑,也就是促進油水相融,所以它們常以很小量用在諸多護膚品中,充當乳化劑。

扯遠一句,棕櫚油常被罵,原因很多,最主要是因為種棕櫚樹需要土地,因而砍了很多森林。

沒想替棕櫚樹種植業洗白哈,和我沒半毛錢關係,但是咱們得講理:上述論點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

人類要吃油,要用油 —— 比如做皂。這個油可以來自棕櫚樹,也可以來自大豆、椰子、橄欖、油菜、花生等等作物。棕櫚樹的種植面積佔全球用於榨油的作物的總種植面積的5%,但棕櫚樹的產油量佔全球總產油量的38% [1] —— 很大程度要歸功於仁和皮都能榨油。要想種大豆、椰子啥的,一樣得拓荒開地,得砍森林燒草原啊~ 好歹棕櫚樹的產油效率比其它作物高多了,換句話說,砍更少的森林,產更多的油。

胡亂砍伐森林當然不對,但是棕櫚樹挺冤的。要埋怨,就埋怨世界人口無休止的膨脹,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油脂消費量越來越大吧。

- 3 -

塊的非皂

除了皂,還有許多其它物質也可以「洗東西」。這種有清潔功能,能洗走油脂的物質,統稱表面活性劑,簡稱表活(以前介紹過,戳這裡)。皂是眾多表活之中的一種。

非皂的表活太多啦,比如甜菜鹼(Betaines),比如名聲不那麼好、但我覺得有點冤的硫酸鹽類(SLS,SLES,ALS等等),比如氨基酸系。

真的把非皂的表活做成塊兒的,倒也不多。最出名的大概是施巴的「無皂基清潔塊」,主要成分是「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鈉」。看到這個名字,我便理解了很多同學「一看配料表就想用頭撞牆」的心情...

按你胃,這個成分屬於溫和表活,pH值很接近中性,關鍵是,它在弱酸性溶液中能穩定存在,能照常發揮清潔作用。這有什麼了不起呢?下面會講。

此外,多芬那款「香塊」,主要成分也不是皂,而是「月桂醯羥乙磺酸鈉」,也是一種比較溫和的表活。

不過這個「香塊」應該算是擦邊球,因為它同時也用了多種皂的成分,比如棕櫚油酸鈉,硬脂酸鈉等,只不過都不在配料表第一位。

什麼表活算是「溫和」呢?教你個又快又損的辨別方法:流進眼睛裡越不疼的,一般就越溫和。諸君千萬不要為了科學為了真理,把洗面奶直接往眼睛裡滴啊~

這兩個產品,儘管不算是皂,在德國仍被歸類為「身體清潔」,而不是「面部清潔」。不管啦,反正我用施巴洗臉好多年了 —— 看過我以前文章的都知道,這不是我第一次為施巴清潔塊搖旗吶喊了(每次都要嚴正聲明:沒我半毛錢好處~),洗的乾淨又不緊繃還便宜,夫復何求~ 洗臉這事兒,簡簡單單就好,你神農嘗百草的精神,和種草的學費,如果一定要花,還是花在別的產品上吧。

- 4 -

液的非皂

這一類的例子就太多了 —— 非皂的表活,做成乳液狀的,遠比做成塊狀的要普遍。

基本上,德國市面上賣的洗面奶,甚至洗手液,都是非皂的。

那就舉幾個在德國常見的親民洗面奶吧。

妮維雅,最樸素最基本的一款洗面奶,見下圖。主要的清潔成分是「鯨蠟硬脂醇」和「鯨蠟硬脂醇硫酸酯鈉」,不深講,反正都不是皂。我又查了妮維雅其它幾款,都是基於這兩種成分。

後來我用美修(www.bevol.cn)查了下,國內賣的妮維雅洗面奶,好像大多是皂的。不曉得為什麼有這種中德區別~

bebe,專門面向德國青少年的最大品牌。它的洗面奶除了皂,什麼表活都用:SLS,甜菜鹼,氨基酸系(比如下圖)。

卡尼爾,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三年前退出了中國市場,在德國賣的還不錯。下圖這個潔面啫喱主要基於甜菜鹼和SLS。

用皂洗臉到底好不好?

很難給個非黑即白的回答。

先說個人體會:我用過不少種皂,沒有一個不幹不緊繃的。

當然,我一向鄙視只聊主觀感受的討論方法,下面就系統的列一列皂的長處和短處,諸君自己拿主意吧。

長處1:從原料到製作都「純天然」

這是由皂的化學成分決定的,想不純天然都難~ 動植物油脂和鹼,都是便宜的原料,煮一煮,攪一攪,晾一晾,就成皂了,幾千年來的方法。用非天然的原料和方法,沒準兒成本反倒高了。

而其它表活,製備起來就沒這麼簡單這麼天然了。這也是為什麼有「手工皂」,沒有「手工氨基酸基洗面奶」...

長處2:便宜

或者說,應該很便宜。這麼說吧,手工皂里加的裝飾物,比如干玫瑰花,恐怕比皂的成本要高。

長處3:洗的乾淨

你想,連灶台都洗的乾淨,臉上這點油不在話下。

短處1:鹼性

皂這種化學物質本身一定肯定以及確定是鹼性的。因為它是種強鹼弱酸鹽嘛。

有人說,做皂的時候往配方里加點酸,不就成弱酸性了么?

遺憾不行。皂在酸性環境下不穩定,會變回不溶於水的脂肪酸。換句話說,皂就喪失清潔功能了。而不少其它表活,卻能夠在酸性溶液中穩定存在,啥功能都不影響 —— 想做弱酸性的潔面產品,就得用這些表活。

不過看到鹼性二字,倒也不用盲目害怕。

首先說,皂常被指責的「破壞皮膚自身的酸性保護膜」,又是一個「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的例子 —— 確實,在清潔的時候,鹼性的皂會傷害酸性的皮膚,但是皮膚也不是好惹的~ 健康的皮膚在15至30分鐘內可以再分泌一層酸性保護膜,恢復正常的pH值。

事情都得看兩面:有皮膚病的人,是真心用不了皂,太刺激 —— 這也是施巴的創始人幾十年前發明弱酸性清潔品的原因,為了服務用不了皂的皮膚病人。

所以,你是屬於皮膚健康那類呢?還是皮膚超敏感那類呢?

如果你的皮膚生命力旺盛,而且不用皂洗不幹凈,用皂倒也沒什麼。

但凡你的皮膚有敏感的徵兆,還是離皂遠點吧。

短處2:殘留感

這是皂的化學性質決定的,沒辦法。

尤其是水比較硬的時候,皂會和水裡的鈣離子鎂離子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不易沖洗乾淨,洗完臉就留在了臉上,有奇怪的感覺。

手工皂怎麼做的?

制皂有工業方法,也有手工方法。工業方法是連續的生產過程,手工方法是一批一批做的。

我找到了下面這段視頻,選它是因為效率高 —— 用40秒就講清了怎麼手工制皂。鳴謝YouTube,鳴謝視頻製作者。

手工皂製作流程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s0386jzu5uf.html

那麼,手工皂到底好不好?

上述關於皂的長處和短處,對於手工皂都適用。

此外,手工皂有其特殊情況。

在吐槽手工皂之前,首先替手工皂正一正名,反駁一些無腦的黑粉。

「手工皂里會有氫氧化鈉的殘留,燒皮膚。」

拜託,人類可是做了幾千年皂了... 少加點鹼,多加點油脂不就解決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為了確保沒有鹼殘留,通常會少加2-5%的鹼。多餘未反應的油脂正好可以充當潤膚劑,改善膚感。

表揚之後就要打擊一下:有些賣手工皂的,以「天然」為賣點,這就有點沒話找話了,工業做皂也很天然啊~ 還有人以使用橄欖油、椰子油為榮耀,這就更不夠意思了,工業大量做皂用的也是這些油,因為它便宜啊~

再打擊一下:有些手工皂以添加美白、去皺等成分為賣點,實在多此一舉。這些成分是否管用先放在一邊,30秒後就被衝進下水道了~ 有這個閑錢閑心,不如花在面霜上。

手工皂特有的長處1:甘油(保濕劑)含量豐富

甘油是皂化反應的副產品。工業制皂,通常會把大部分甘油提取出去(皂化反應是工業製備甘油的主要手段之一),留少部分甘油,再添加些別的保濕劑和潤膚劑。

而手工制皂,甘油全部留在了皂里。

甘油多的好處,是膚感會不那麼乾澀。但對於鹼性和殘留感,沒有幫助。

手工皂特有的長處2:漂亮精美,往那裡一擺,往手裡一放,都還沒使用,就能帶來強烈的心理滿足感

我一直竊以為,這才是很多人買手工皂的主要原因吧。這很好啊~ 說過多次了,護膚品本來就兼具皮膚學和心理學功效。

手工皂特有的短處:生產過程中的衛生風險

皂本身又是氫氧化鈉又是煮的,我還沒那麼擔心。我擔心的是制皂師與皂的接觸,會把細菌轉移到皂的表面上。這個風險在工業生產中極小,因為過程自動化,不太有人的干預。

手工制皂,理論上要戴手套、戴口罩,甚至戴頭套、戴鞋套。但是所有工坊,所有制皂師,時時刻刻都能遵守么?比如下面這個視頻。請注意2分54秒處那個噴嚏,我就擔心這個... 而且看完整個視頻,我莫名覺得後背酸痛... 相比之下,我國儼然已邁入工業4.0

如果諸君一定要買手工皂,請一定去CFDA查一查是不是登記註冊的正規產品。具體方法以前講過,戳這裡。

印度手工皂製作過程,你敢用嗎?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t0377c141wy.html

最後一句

不要讓塊狀還是液態成為你購買的準則,還是要看成分;

皂不必一棒子打死,但是皮膚敏感者慎用;

手工皂嘛,美觀大於功能,心理作用大於皮膚學作用~

[1] Why does palm oil still dominate the supermarket shelves?

圖片來源:unsplash, dm, Rossmann


推薦閱讀:

面膜最後一篇 —— 劃重點
風很大的HomeFacial Pro到底有多神奇?
「孕婦護膚品」是噱頭么?嬰兒護膚品真的更安全?其實孕婦們有很多選擇

TAG:美容护肤 | 基础护肤 | 手工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