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為技術限制擦屁股的設計思考

(1、所有圖片略有壓縮,放大可看;2、已進行團隊內分享,已受版權保護)

最近有一幅圖在我朋友圈和群里傳播:人生就是不斷的挖坑和填坑的過程。(圖片來自於網路)

想想,交互設計師的工作也是不斷填坑的過程,項目不斷給坑,設計師不斷填坑。回顧交互設計的歷史,就不難發現,交互設計催生於機器最難用的時候,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機器都是實現模型,與用戶心理模型實在相差太遠,於是需要交互設計作為調節劑,縮小實現模型和心理模型的鴻溝。

在我們實際項目中會有很多的限制,這當中會有很多技術上的限制,不外乎:

1、可能是因為時間和人力問題,還沒有更好的技術方案;

2、可能是歷史遺留問題,改動起來難度大,甚至需要推翻,但是現階段沒法做;

3、可能是合作問題,改動需要其他部門配合。

……

因為這些技術限制問題而導致的問題,往往就需要設計師用設計的方式來改善,我們戲稱為填坑。

但是方法各式各樣,在這裡可以分享實際項目中遇到過的技術限制坑和用過的方法。

1、用戶教育

用戶教育就是直接「臣妾錯了,請你原諒」的姿態,和用戶直接明了地說明情況,希望用戶能理解和體諒。

這是對付技術限制成本最低的做法,但未必優雅,有可能會讓用戶厭惡。關鍵就看教育是否真的能觸動用戶,贏得用戶體諒。

舉一個實例:在做【安卓手機遊戲充值】(想看界面可以打開任意一款騰訊安卓的手游),使用話費支付時,因為運營商(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後台限制,充值的金幣是無法實時到賬的。

這個時候需要告知用戶,這筆訂單由於運營商限制,未能實時到賬,但是到賬了會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也需要看產品的用戶群體,「見人說人話」:

1、比如產品主要用戶是年輕人,賣萌式的文案教育可能適合。

2、比如產品主要用戶是白領、中年人,那沉穩、陳述性的文案教育可能即可。

2、「假」文案

這也是教育的一種,但是不是直接告知,而是杜撰一個假的理由告知用戶。原因在於:

1、有的時候技術限制實在難以描述完整和清楚;

2、或者涉及到專業背景知識,用戶無法理解。

這個時候不必真的告訴用戶完整的前因後果,可以用一個「假」的話術來說明這個限制。

舉一個例子,在做【web端的遊戲充值】時(想看界面可以打開任意一款騰訊web端的遊戲),在做網銀支付方式方式時,遇到一個坑:銀行CGI不支持立馬回調,API本身也有bug不是一時可改……導致可能查詢不到支付結果。

這些這麼專業的原因真的要告訴用戶嗎??誠然不是,所以我們當時用了一個假原因。當真的查不到支付結果時,告知用戶是「網路」原因,然後引導用戶重新查詢或者重新支付。

PS:這裡可以引起一個「道德」的討論,看起來我們好像在欺騙用戶,但是如果我們想想,這何嘗不也是一種「善意的謊言」,畢竟綜合起來,要是用戶看到真實的原因,看到一堆不知所措的名詞,反而會造成困惑。

3、動效

動效也是為技術限制擦屁股的手段,它是一種很好用的設計工具。記得上次回答過一個知友的提問:交互動畫是交互設計師負責還是視覺設計師負責?

動效的主要作用是信息層級的過渡引導,即讓用戶感知信息的變化。在此之下,遇到一些和信息變化有關的技術限制,可以採用動效這個「潤滑劑」來幫助解決技術限制的問題。

舉一個例子,在做【騰訊周邊商城】購物車功能時候,遇到一個技術限制:商城的商品是多個供應商提供(可以類比淘寶的店鋪),但是購物車不能做合併支付(只能基於供應商進行支付,不能跨供應商),因為公司分成系統決定,如果要改,需要改動整個公司的系統,這個對於一個部門來說不現實也做不了。

什麼意思呢?平時大家逛電商,購物車是可以跨店鋪合併生成一個訂單進行支付的:(圖片來自於京東)

但是,對於騰訊周邊商城來說,後台不支持這個功能。結果就是,必須分開訂單來結算。

因此,最後只能基於供應商來支付,所以最終設計結果推導為如下,直接分開兩個供應商結算。

同時為了讓用戶能看到兩個供應商,使用了一個「抽紙式」的動效,讓用戶可以同時看到兩個供應商(商城實際上也只有兩個供應商),滑動過程中供應商①會被供應商②頂走,點擊①還是會展開。

慶幸的是,這個設計還是能讓用戶理解和接受。用戶原話:

「為何不能合併支付,和我逛電商習慣不一樣」——預料之中

「明白怎麼用,就是區分供應商來支付」——驗證設計可用性

4、靈活的設計

靈活的設計就是具體問題具體處理,通過設計把技術限制隱藏得無影無蹤。(好像很玄的樣子)這類情況是對設計師的挑戰,但恰好最能鍛煉設計師對技術限制帶來問題的把握和處理能力。這是處理技術限制的最高方式

舉一個例子:也是【安卓手機遊戲充值】,使用話費支付時,有10%的手機號是需要用【編輯發送簡訊】這種古老的方式支付的。因此技術限制需要對手機號進行甄別,用戶需要觸發檢測手機號是支持「簡訊驗證碼」還是「發送簡訊」。

什麼意思呢?90%的用戶手機是支持驗證碼,很順利完成支付的:

但是10%的用戶,手機號不支持,他們只能用【編輯發送簡訊】這種n年前的古老方式。當時最初的做法是,把後台判斷的過程放在「獲取驗證碼」這個操作,即:點擊獲取驗證碼,識別到不支持驗證碼就使用編輯發送簡訊的方式:

這種做法讓大家陷入了道德和哲學糾結。其實對10%的用戶來說,犧牲了體驗,讓用戶犯了錯之後再支付,好像告訴他:你的支付方式好low好古老;您的手機號很舊……

所以最後採取了更「順滑」的方式,用戶輸入手機號後,觸發後台判斷,進入相應方式:

其實我們會擔心對於90%的用戶來說,相當於多了一步操作。但是我們用了「使用手機安全支付」的文案,在可用性測試和訪談過程中,用戶並不覺得這是多一步的負擔,反而是猜想覺得是步驟的一部分。

用戶原話:「是不是為了安全檢驗手機號」?「感覺更加安全」

(滿意臉)

小結

為技術限制擦屁股還有很多方式,不局限於這些方式。當然,最最最最最佳方式當然是推動工程師們把技術限制直接解決掉。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真的遇到人力、時間、成本問題不得不為技術限制擦屁股時,用戶體驗設計師的作用也真正能發揮。

歡迎討論和補充~

內容同步到微信公眾號:heychen思錄

推薦閱讀:

聊聊設計師/產品經理這兩個職業,以及大設計
Firefox for Android 48 閱讀列表的功能改進
Sankey圖的實例運用
交互設計的前景究竟如何?
交互水深 03 | 理解 [ 用戶任務 ] 的 [ 顆粒度 ]

TAG:交互设计 | 用户体验设计 | 交互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