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專用 Mac 購買指南(2017年六月)
- 桌機:mid-2017 iMac 4K / 5K 或 iMac Pro late-2017,需客制化為純 SSD。
- 筆電:13 英寸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2016,需客制化 16GB 記憶體。
- 警告:遠離 15 英寸 2016 MacBook Pro。下文會提及原因。
- 另外:本文所說的對 2016 機種的描述同樣適用於 MacBook Pro mid-2017。
之前我是這樣說 Late-2015 iMac 5k 的:
Late-2015 iMac 5k 的超高速 SSD(讀取速度 2GB/s,寫入速度 1.5GB/s)和綜合效能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可客制化 i7-6700K + 64GB RAM),至少跑鑽石好萊塢管弦應該不成問題。你花上兩倍的價錢客制化一台 Late-2013 骨灰罈桌機的話,也不一定能在效能方面划算地趕上 Late-2015 iMac 5k。當然,嫌存儲空間不夠的話,也可以考慮用雷電外接一顆 Intel 的企業級 PCIe SSD,只要你不差錢(北京的很多電視劇配樂人基本上都不會差這錢,問題就是怎麼去讓這個錢花得值)。
現在的 iMac 4k / 5k 獨顯機種相比而言都要強,自然也都可以納入考慮範圍。但請注意記憶體最好配大一點、可以為 SSD 延壽。
13 英寸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2016 / mid-2017 有很多優勢:首先就是支持全頻 CPU,其次就是用雙風扇散熱、帶動全頻 3.3GHz 雙核 i7 CPU 散熱完全不是問題,然後就是可以同時直接在主機上接入四個 USB-C 或 Thunderbolt 3 設備…綜合使用體驗比起 15 英寸機種更為順暢,尤其是內建筆電螢幕的桌面效能(多虧 Iris 550 內顯)。
為什麼要遠離 15 英寸機種?因為其內建的 HD530 相比 Iris 550 而言根本無法滿足筆電內建螢幕的高畫素運算顯示需求,實屬設計缺陷。不要提 15 英寸機種內建的獨顯,因為筆電內部螢幕的顯示任務是不歸獨顯優先接管的、哪怕你強行啟用純獨顯模式也只是撓痒痒、不會像 13 英寸機種那樣徹底流暢地在非縮放解析度下處理桌面內容的動態顯示。另外,音訊製作看重的更多是每核的基礎高頻。你指望一個筆電四核 CPU 一直 TurboBoost 到工作時所需的頻率的話,終究是不靠譜的。
軟體方面適合搭配的 DAW 只有 PreSonus Studio One(跨平台,且是 macOS 系統下運作最流暢的 DAW),因為目前 Logic Pro X 也和 Cubase 一樣出現了介面繪製效能方面的短版、且 PreSonus Studio One 支持 Logic Pro X 和 Cubase 的快速鍵設定(不會出現使用習慣方面的不適應)。竊以為 Apple 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是需要時間;至於 Cubase,笑笑就好。
# EOF.
推薦閱讀:
※學小提琴需不需要考級?
※邊聽歌邊學習會如何影響效率?與歌的類型是否有關?
※新婚快樂(?)——婚禮用錯英文歌真的很尷尬
※瘦骨儀態,精神寄託,人無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