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態的一些問題(二)

3,被動態和被役態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把這兩個放在一起是因為很多時候,它們翻譯成漢語都是「被」。於是很多學習者會混淆二者,分不清哪個是哪個。也就是說,漢語的「被」字,用法更廣。

一個經典的句子便是「我被感動了」這句漢語用日語該怎麼說。很多學習者想也不想就直接用被動態「感動された」,如果把這個句子改成一個考試題,那丟分簡直是必然的。這個句子因為「感動」是一個自動詞,所以要麼直接說成「感動した」,要麼使用被役態說成「感動させられた」,而不能用被動態。至於為什麼不能用被動態這個幼稚的問題,雖然看似幼稚,實則蘊含了很關鍵的內容。當然,只是純粹滿足淺淺的好奇解答起來其實很簡單。「我被感動了」說的是自己感動了,不是別人感動了,而日語的被動態不會用於自己的動作。比如「笑われた」這個被動態,「笑」這個動作並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別人做的對吧?

很多學習者只記得那種非常明顯的「被強迫」的被役態,而「我被感動了」這種「被強迫」的意義不那麼明顯的被役態就很容易跟被動態混淆。其實這也是含有「被迫」感的。因為我們不會莫名其妙突然感動,大多數「感動」都是由外界事物引起的,這種引起也是一種間接「迫使」。這種間接的被迫還有如下例子。

(10)エダ「眠れないよ。あんな話聞かされた後じゃ」(『ライアーゲーム5』p61)

(11)主人はあのごろが一番楽しかったらしくてね、よく思い出話を聞かされましたから。(『分身』第三話)

(12)徐倫「これは現実じゃあないッ!あたしが何かを見ている……い…いや…見させられている」(『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41』p63)

(13)黛真知子「古美門先生は勝ったのではなく、勝たされた。」(『Legal High』第六話)

(14)ユニティ「姉さまはすでに病で逝ってしまった。ただの風邪だったが、ブルーグラードの厳しい気候に衰弱させられたんだ」(『聖闘士星矢 THE LOST CANVAS 冥王神話13』p117)

前兩個例子是經常出現的,和「感動」一詞一樣,可以直接換成「聞いた」而語義基本不變。你可以認為是外界信息傳送到耳朵里,自己被迫聽到了一些信息。但是翻譯成漢語是沒法使用「被」字的。例子(12)(13)則是有人巧妙設計的局面或環境間接迫使當事人「看到了一些事物」和「打贏了官司」,本質上也不是當事人自己主動做的動作。例子(14)則是氣候這個原因迫使了當事人身體衰弱。這些都不是某個人直接強迫當事人做某事的例子,全都是間接性的。還有比如「知らされる」也是一樣的,經常用於接收信息的動詞上。信息的被動接收。因為很多時候,信息不是自己主動去了解的。

那麼,被動態里最讓學習者比較不好理解的是那些無法使用漢語的「被」字的例子。一般教科書上只會把直接被動、間接被動還有被害性被動列出來,基本上都可用漢語的「被」字來翻譯,除了「大雨に降られて」這種自動詞的被害性被動之外。可能在學自動詞的被害性被動的時候有人會不大習慣這種被動態,但是其實它在日語中到處都是。隨手就能找到例子,比如下面這個。

(15)「でも冴羽さん、まだ黒幕がどう動くかわからない今、あなたに去られるのは……」(『シティーハンター4』p153)

這種被動態在漢語中似乎是不存在的,像這個例子就只能翻譯成「你離開了就會……」。這種被動態用來表達的是動作發生後帶來的負面影響。同理,上面提到的「大雨に降られて」也是既不能理解為「被大雨淋」也不能理解為「被下大雨」,只能翻譯成「下了一場大雨(而導致某些災害之類的結果)」。在《新編日語》修訂本第四冊第十二課的第三個語法點的例句里,有這麼一個例句「道に迷ったうえに雨に降られて、さんざんでした」,課本後面給出的漢語譯句是:「迷了路,又被雨淋,真是狼狽不堪。」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被雨淋」在翻譯上是可行的,但是按這個翻譯去理解日語的這個被動態是錯誤的。下雨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是各種情況,「淋濕」只是其中一種情況,當具體的語境是其他負面影響時,就完全不能翻譯成「被雨淋」了。當然,也有一些這種被動態表達的影響不一定是負面的,比如「電車に揺られて會社に急ぐ」這種習慣性用法,意義就相當於乘坐交通工具。不過帶來的些許顛簸也算是一種影響,雖然不是負面的。因此,比起「負面」,「影響」要更本質一些。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並不是這種被動態的也不能用「被」字來翻譯。典型的就是第二人稱的動作很多時候會用被動態。比如下面這種有點特殊的例子。

(16)私に言われてもしょうがないよ。

(17)そんなこと、私に聞かれてもわからないよ。

這兩句中的助詞「に」不能理解為被動態的動作者,而是動作面對的對象。所以你不能理解為「被我說也沒用啊」和「這種事情被我問也不知道啊」,而應該理解為「跟我說也沒用啊」和「這種事情問我我也不知道啊」。這種被動態有點特殊,因為這種句子不使用被動態也是可以的,而且意思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唯一的區別可能在於,使用被動態的話,完全是以說話人自己為中心的視角來說話的,而不使用被動態的則是動作主體視角。但是,要注意的是,很顯然,在日語中並不是第二人稱的動作一律都可以用被動態。比如下面的例子就完全不能使用被動態了。

(18)彼に言ってもしょうがないよ。

(19)そんなこと、もう彼に聞いたでしょう。

這幾個例子的動詞也均是第二人稱的動作,但是不能使用被動態。這是因為這種情況下,沒有哪個說話人會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來說話。

接下來,如果假設第二人稱是一個叫山田的人,第三人稱的動作就也可以使用被動態。

(20)そうね、そんなこと、山田さんに言われてもしょうがないね。

這是因為說話人是可以站在聽話人的角度上來說話的。但是光看這些例子,似乎找不出被動態的關鍵信息。那我們再看一下下面這兩個例子。

(21)メモリスティックを渡した。

(22)メモリスティックを渡された。

這種完全不用人稱代詞的句子在日語中經常可見,但是日本人或者日語水平較好的學習者一看就知道前者是說話人的動作,後者是別人的動作。這告訴我們被動態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動態的使用一般都伴隨著作主體的變動。注意,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句子的其他成分保持不變。什麼意思呢?比如「彼は笑った」和「彼は笑われた」,前面的「彼は」這個成分在兩句中是一樣的,沒有變化。而你如果拿「彼は彼女を笑った」和「彼女は彼に笑われた」來考慮問題就不行了,因為句子里的其他成分改動了。

從上面這些例句來看,動作主體的變動有兩種,一種是說話人變到聽話人,一種是聽話人變到第三者,那麼有人是否覺得,如果從說話人視角上看,被動態伴隨的動作主體的變動具有一種單向的方向性?覺得是一種從內到外的變動。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它並不是嚴格遵循說話人視角,比如「太郎は私に毆られた」這個在一些先行研究中被視為錯句的句子其實並不能算是錯句,很多日語母語者覺得並沒問題。而且現實中有很多這種例子。

(23)あいつは私に毆られて心身とも傷ついた。

(24)彼は私に毆られたと言っている。

(25)私に叱られているようならまだまだ。

(26)私に言われたからって意見を変えないで。

(27)俺に呼ばれたらホイホイついてくるんだぜ。

也就是說,日語被動態並不一定是說話人視角,它是可以允許動作主體視角的。而後者是無法建立內外關係的。關於這兩種視角的區別,我們到下一章再結合授受動詞詳細討論。

接下來,我們要意識到,動作主體的變動並不是被動態的全貌。我們可以發現下面這種聽話人對說話人的動作不使用被動態的例子。

(28)昨日、來るって言ってたよね。

因此,但是這個例子跟最開始的例子有什麼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個例子里的聽話人昨天的這個「說」的動作不一定是對說話人說的,或者就算是對說話人說的但是卻只是一般交流中的提及,而並非是這話的目的就是說給說話人聽的。通俗點講,這個例子里的說話的內容「來る」也許只是日常一問一答中的回答(「你會來嗎」「會來」),而不是特意把這個內容只說給說話人聽。而使用了被動態的(16)(17),其動作的針對性比較明顯,就是說給說話人聽的內容(當然,(16)(17)是可以不用被動態的,不用被動態的時候,這種針對性就要弱一些)。這種針對性帶來了一種無形的「影響」,我們可以用「作用」一詞來表達。這個作用越厲害,就越向著「被害」性的被動態接近。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把直接被動、間接被動等被動態統一起來:些被動態上都是一方另一方來一定作用的

被動態帶來的作用,很多時候是負面作用,所以使用了被動態的句子有些時候不是什麼好事。因此,一些帶有恩惠的好事就不會使用被動態。比如「田中さんに家まで送られた」,這句日語首先翻譯成中文很難用被字句,其次,即便翻譯成「田中把我送到了家」也沒法體現這句日語的真正意義。這句日語說出來,基本上都是說話人對於田中送自己這個行為並不情願,所以有一種田中半強行地送說話人回家的意義,存在著半推半就,所以這句日語表達了說話人並不高興的心情。如果是說話人主動求田中送回家,那麼肯定是用授受動詞的,也即「田中さんに家まで送ってもらった」。如果說話人很情願或者很高興田中主動送她,那麼一般也是用另一個授受動詞的,也即「田中さんは家まで送ってくれた」。同理,「田中さんは警察の人から感謝狀を送られた」是一句非常彆扭的日語,警察給合作市民送感謝信原本是好事,卻用被動態,這是不正常的,所以一般不會用被動態。除非說話人或者接收人並沒有做過任何好事也沒跟警察合作過,但是突然收到警察寄來的感謝信,那就可以使用被動態來表達意外的困惑,也即「ある日、田中さんのところに警察からの感謝狀が送られてきた」這種句子。注意,這裡的「が」是屬於現象句的「が」,一般來說,動作的內容如果是無意志物體,是不會放在主題或主格的位置上的,助詞的問題留到以後再說。那麼,書本上的「教えられた」的例句,即便是「教知識或技能」這種意義來使用,也一般是不好的情況,比如長輩教訓晚輩,老師強行灌輸知識等。我們要表達學到知識一般是用它對應的自動詞「教わる」。另外,有人會說「褒められた」不是好的情況嗎?確實,並不是所有情況都是不好的。但至少這句話本身也是看不出說話人的心情的,有可能高興也有可能不高興。如果要包含說話人很高興的心情,還是使用授受動詞「褒めてくれた」更為合適。

我們都知道,日語還有一種被動態是用來做客觀性描述的。這種描述一般描述的都是組織、單位、企業、機構等等的動作,也即群體的動作。雖然這種被動態也滿足方向性這個必要條件(對說話人來說,這肯定描述的是外部的動作),但是看上去卻似乎並沒有作用性在裡面。這些例子很常見,比如下面兩個。

(29)大阪で展覧會が開かれた。

(30)その國でフラクタルの研究が盛んに行なわれている。

這種句子跟句型「~ことになる」有很大的相似性,都表達群體的動作。這是隱藏在日語思維里的特點,一個群體是龐大而不可控的,它就相當於大自然,而對於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和行為,日語都是使用自動詞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動態和自動詞在某些方面有著相通的地方

如果我們不要從說話人這麼一個狹窄的視角看問題,這種被動態也是含有作用性的。不知名的群體等效於大自然後,那麼,對於大自然這個外部事物或者群體,就可以把不屬於這個群體的其他人類看成是內部群體。這種外部群體的動作雖然不一定對說話人本身產生作用帶來影響,但它一定對跟它有關的其他人產生作用帶來影響。龐大的群體的動作行為肯定會給周遭的部分個體帶來影響,不存在不給任何個體帶來影響的群體動作。當然,我這種觀點是有點牽強的,不接受也沒關係。我只是個人覺得這種被動態看上去沒有作用不過是因為作用性淡化了很多而已。

接下來還有一個部分學習者存疑的例子。

(31)江戸幕府は、それまでの方針を変えて、長崎のほかに、橫浜や函館などの港を開いて、外國船の出入りを許すことにした。(《新編日語4》修訂本 p231)

對於這個例子,一些學習者覺得江戶幕府應該算是個組織,也就是群體,但是為什麼動詞全都沒有使用被動態呢?仔細觀察一下例句(29)(30),你會發現,這種被動態的句子有一個特點,雖然動作主體是群體,但是表達這個群體的名詞並不會在句子里出現。一旦你把一個具體表達群體的名詞用「は」或「が」加進句子里,其實是把群體給個體化了,這種個體化思維使得原本跟大自然等效的群體在宏觀視野下縮放成了一個個體,特別是當這個群體是人構成的群體,一個縮放後的個體就跟一個具有意志的個人是一樣的,表達意志性的他動詞動作就不會使用自動詞或被動態了。在例子(31)中,江戶幕府這個名詞以主題的形式加進句子後,它就被個體化了。這是認知語言學的進步之處,它告訴我們,語言本就沒有絕對的邏輯性和規律性,語言形式會隨著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角度和思維的變化而變化。

被動態里還有一種比較奇特的種類,通常用在動作客體為無意志事物且作為主題或主格出現的情況。這種被動態有個特點是,動作主體後面既不能用「に」也不能用「から」,而一定要用「によって」。

(32)群論はガロアによって作られた。

(33)公園の木が何者かによって切り倒された。

這裡要注意的是,(33)中的動作主體如果換成一個特定的具體人物的話,這句話就會顯得比較不自然。但是(32)卻不會。這兩者的區別在於,群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理論,它的發現屬於一個比較重大的歷史事件,所以這也反映了其中的不可控性,這種不可控性可以等同於大自然的不可控性,並且在這個歷史事件上,動作主體迦羅瓦具有超越普通人很多的能力,因本次這種強力的動作主體的動作一般就可以用被動態使其自然化。但是(33)的砍樹卻並不是一個什麼大事件,只能在不知道動作主體的前提下使用被動態,以此來當做自然事件處理。(32)中的群論是對科學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從這一點上看可以認為其中有著明顯的作用性,而(33)中的砍樹雖然比較起來作用性不是很明顯,但是也帶有一些不好的負面影響的信息。我們拋開作用性不說的話,動作主體從內到外的變動還是成立的,因為這類句子中的動作主體均不能是「私に」。

還剩下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學習者容易忽視自發態,或者容易把自發態和被動態搞混。在這裡稍微講一下,自發態一般都是心理動詞才有的。除了「思い出す」「偲ぶ」等詞之外,有一個最常用的「思う」,其自發態卻是最容易被誤解為被動態的。而且「思える」這個看上去像是可能態的形態其實也是自發態,它跟「思われる」是一樣的意思。這個自發態表達的是一種心理上自發的認為,很多時候翻譯成漢語是使用「好像」之類的詞語,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34)ニュース「音羽青空バス営業所內の貯水槽で従業員と思われる男性の他殺體を発見」(『ブラッディ?マンデイ6』p189)

很多人會把這個自發態直接譯為「被認為」,這種漢語在我看來是極其彆扭的。但是這個例子里,正常的漢語譯詞應該是「疑似」。在日語里也不是被動態,而是看到事物外表特徵內心自然產生的看法或想法。

然而,現在隨著這種翻譯調的被動句的擴散,似乎很多人接受並且在使用了。比如下面這兩個例子。

(35)這具5300多年的冰人木乃伊,最近發現有現代人的病。(新聞標題)

(36)你找到的書都是絕版書,因收藏價值不同,有的書已經漲到很貴了。

至少我成長的歲月中,這種被動句在漢語里基本上沒有人使用,所以我覺得看著非常不自然,而且我相信,哪怕是接受了這種被動句的人,也會同意上面兩個句子去掉「被」字才更自然吧。但是現在這種被動句的例子呈現出增多的趨勢,或許不久的未來它會成為漢語固定用法而定型下來。

還有一些自發態的動詞原形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是心理動詞,但是根據語境是會有心理活動伴隨的,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37)ひさしは自分の意気地なさを後悔した。父親が惜し気もなく扇子を裂いてくれただけに、責められ方も強かった。(『兵隊宿』)

這裡說的是ひさし自己責備自己,「責められ方」表達的是ひさし這個少年內心的自我責備方式。

4 態的疊加問題

在引言中我提到了「(さ)せる」和「(ら)れる」複合的形態除了是被役態之外,還可以是使役態的可能態,你要是願意,可以簡稱為「能使態」。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38)藤丸「じゃあ…まずは遙の聲を聞かせ――」

J「でも殘念。聲は聞かせられない」(『ブラッディ?マンデイ5』p97)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被役態可以約音成「される」,但是「能使態」卻不可以,這也是為什麼不把它真正當成一種態的原因,它本質上還是兩個不同態的疊加。

那麼,提到不同態的疊加,有一些學習者會提出諸如「除了使役態和可能態可以疊加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疊加方式?比如被動和可能的疊加。」可以明確地說,沒有其他疊加方式了。有些人會很不服氣地使用日本雅虎搜索引擎搜出一些諸如「食べれられる」的頁面,但是仔細點進去看,你會發現很多其實是可能態「食べられる」的輸入手誤。同樣的,可能態後面加被動態也是不存在的,加上的話形態跟上面那個是一樣的,並不存在這樣的日語。這個即便是翻譯成中文都不存在,「被能吃」……

被役態加可能態也是沒有的。「食べさせられられる」也不存在。其實被動態無法加上可能態這一點就能直接推出這個也不存在的。

現在的問題是,有一些學習者可能想不通中文可以說「能被」,為什麼日語不可以?比如說「我要對她好一些,這樣就能被她親了」在中文中似乎並沒有什麼毛病。但是這句話翻成日語只能是以下三種。(由於這裡的前半句「彼女にやさしくしなくちゃ」都一樣,主要討論後半句,所以只列後半句的譯句)

そうすればキスしてもらえる

そうすればキスしてくれる

そうすればキスされる

只能是以上三種說法。

「そうすればキスされられる」「そうすればキスされできる」這些通通都不存在。(已經向日本人朋友確認了。雖然這種問題其實根本不需要找日本人確認的……)

那麼為什麼不能呢?這裡提供幾個解答。最粗暴的解答就是,語言習慣是語言第一大準則,而日語中沒有這種語言習慣。

第二種解答,我們回想之前講過的可能態和自動詞的相似性以及上一節提到的被動態和自動詞的相似性上來。那麼,「キスされる」可以看成是無法賦予可能態的自動詞,因此就完全不會再加上可能態了。

參考文獻

庵功雄?高梨信乃?中西久実子?山田敏弘『中上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2001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

金谷武洋『日本語に主語はいらない』2002 講談社

須賀一好?早津恵美子『日本語研究資料集【第1期第8巻】――動詞の自他』1995 ひつじ書房

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Ⅰ』1982 くろしお出版

呂雷寧「無意志自動詞の可能表現に関わる要因の分析――意志性?主體性?事態の性質を中心に」『言葉と文化9』2008 pp.271-286

推薦閱讀:

學日語到底要背多少單詞?
「ないことはない」和「なくはない」有什麼區別?
大部分日本動漫里的日語語法和常用說法在現實生活中好像都不是很標準,有沒有用法很專業的日語動漫推薦?
都是「做?干」,する?やる有撒子區別?
日語中相同用言出現兩次的這類語法現象應該如何理解?

TAG:日语 | 日语语法 | 日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