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o和你聊設計:那些超越時代的審美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白駒過隙,黑了葡萄,距離第一篇文章居然已經過了兩年多了,再不更新實在對不起這麼多關注和點贊的朋友。但之前一直沒有找到特別喜歡的主題給大家寫,我又不願意東拼西湊蹭熱點,給你們吃一些類似設計公眾號那樣的快餐,就一拖再拖拖了好久,不過這次真的不能拖了。
今天看到知乎這樣一個問題:有哪些超越時代審美的作品?
贊同最多的回答是魯迅的平面設計作品。我本人其實是不贊同這個回答的,又覺得這個問題問得有意思,很值得來聊一聊。
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魯迅的平面設計超越時代審美呢?哈哈,這是因為你們從小隻知道魯迅文章寫得好,不知道他設計的能耐吧?看到他忽而手寫風格字型,忽而現代主義,估計大家都要驚呼著點贊了。但是請注意:那些設計作品確實是審美很好的,但並沒有「超越」時代審美。1920到1940這段民國時期,中國的平面設計水平本來就是近代的高峰。有興趣的可以找找這段時期的書籍、上海月份牌、老國貨包裝字體來看看,審美秒殺現在很多所謂「設計師」的水平。
要說真正超越時代審美的作品,有時候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你會不相信是這竟然是那個時代的作品,它們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 個 性 鮮 明 。無論是海報還是logo,個個都是獨樹一幟,足以啟迪後人,反覆玩味而不過時。
下面選幾個自己非常喜歡又有代表性的設計作品來舉例,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原來設計前輩們已經這麼牛逼了,那很多重複造輪子的工作就能免則免吧,畢竟機器人下圍棋都已經能輕鬆秒掉人類棋聖了。
1.《大都會》電影海報,Heinz Schulz-Neudamm,1926年作品
沒錯,這幅後現代主義風格濃厚的插畫就是創作於1926年的作品。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依然未來感十足,機器人金屬光澤引領整個畫面的質感表現,視覺衝擊強勁有力,標題字型主視覺設計也毫不含糊。要知道,1926年是什麼概念?這時候的電影還處於黑白默片的時代,中國還是民國軍閥混戰時期,這時候的其他電影海報還是以比較傳統的插畫風格為主。
如圖,左邊是中國同時代電影海報,右邊是西方主流畫風的電影海報。《大都會》海報用這種看不出筆觸的質感來表現未來都市的畫面感,無疑在當時帶來了強大的震撼。正是這一年,魯迅創作了《藤野先生》,蔣介石正出師北伐,不知他們以那時的眼光如果看到了《大都會》的海報設計會是什麼反應,總之這幅海報即使拿到現在,我依然覺得非常出眾。
2006年,這幅創作於1926年的海報作品作為收藏品在美國以69萬美元拍賣成交。
2.倫敦地鐵圖,Henry C. Beck,1933年作品
Henry C. Beck於1933年設計的倫敦地鐵圖可以算是信息圖發展里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在今天你看到的任何一個地鐵線路圖都是採取同樣的方式設計的,你可能會想,這個圖地鐵里隨處可見,有什麼難度么?其實,在這之前,所有的地鐵圖並不是上圖右邊的形式,而是左邊這樣子的,非常接近真實的地圖線路,因為那時候所有的地圖都必須嚴格按照真實路線去繪製。隨著地鐵新線路的開通,站點越來越多,線路越來越複雜,視覺信息已經非常冗雜,乘客們查詢站點的難度也也越來越大。
直到Henry C. Beck在1933年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首次使用全部的水平線,垂直線和四十五度角斜線來代替全部顯露,均衡各個站點距離,對不同線路定義專有顏色和專線長度,重新定義了整個圖示系統的設計語言。這一改進完成了功能性與美觀性質的飛躍,大大降低了乘客的視覺負擔和使用成本,提高了地鐵圖的瀏覽效率。直到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地鐵圖都是按照他的設計理念去繪製的。而他的這一設計的理念一直在影響喝啟發後世信息可視化設計的發展。
3.《無處可逃》電影海報,Paul Rand,1950年作品
Paul Rand在西方國家被譽為「平面設計之神」,「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設計師。我知道知乎上有個問題是關於評價他給喬布斯設計的NEXT電腦logo,很多人覺得丑爆了,但那些評價完全是片面甚至扭曲的,這個問題可以下一篇文章單聊。
這次我想介紹的是他為電影設計的這款海報。在設計軟體非常強大的今天,上圖右邊這幅海報作品可能並不夠吸睛,但是在1950年,當時絕大多數海報設計都是像上圖左邊那張一樣,寫實插畫或照片+大標題文字的設計方法。Paul Rand的設計直接為千篇一律的左邊的海報設計風格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攝影元素、字型、版式、圖形、留白有機整合到這款電影海報的設計中,不損失宣傳效果,卻又不是用誇張具象的主視覺,抽象和幾何也可以讓人感受影片表達的情緒。海報,這一獨特的媒介,就這樣成了設計師專有的畫布,慢慢發展到了百花齊放的今天。
4.《Portfolio》雜誌封面、內頁設計, Alexey Brodovitch,1951年作品
1951年,AGI(國際平面設計協會)在巴黎成立了,同年,Brodovitch為視覺藝術雜誌《Portfolio》設計了這款封面。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非常驚喜,你會看到撞色的兩個長方形擺放在現代感極強的標題文字上,傾斜的角度好像不經意放在一本書上的兩塊半透明的彩色玻璃,和中規中矩的標題字體形成對比,簡潔而有活力。現在我們可以輕鬆的在PS里做出這個類似「正片疊底」的半透明效果,但是請注意,這時,距離Photoshop第一個版本發布還有整整39年!
內頁是Alexey Brodovitch擅長的設計手法,他是使用留白和對比的高手,在他擔任時尚芭莎藝術總監的20年里,大膽的留白和強烈的質感對比總是伴隨時尚符號躍然紙上。
同樣是1951年的出版物,國內常見的設計風格則是這樣的:
5.麻省理工出版社logo,Muriel Cooper,1963年作品
個人非常喜歡這個logo,其巧妙之處在於圖形,寓意的融合,以及認知心理學上格式塔原理的運用。
麻省理工出版社名稱為MIT PRESS,縮寫MITP ,logo用無襯線字母「MITP」為原型,省去水平方向筆畫,僅保留垂直方向,模擬書本擺放在一起的抽象造型,契合出版社機構的寓意。同時,由於人眼在識別圖形時候,趨向於按照已有經驗,把不完整的圖形在大腦中補充完整,所以即使是簡化後的豎線構成,依然可以辨認出「MITP」的縮寫。
2008年,惠普為所有產品線做了一次品牌升級,2011年完成稿的logo運用了同樣的處理方式,而MIT的logo可是Muriel Cooper在將近50年前設計的作品啊!
這些都是我精挑細選的幾個喜歡的作品,可以一覽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浮光掠影,也許你開始明白「設計師」和「美工」到底是個啥區別,而「平面設計」是不是做banner,做小廣告傳單那麼簡單。
如果你是個設計師,從沒了解過這些案例,而是天天刷網站,看太多快餐性質的設計資訊公眾號,那你該提醒自己,是時候研究些有營養的東西了。
次回預告:下一篇文章定在周五,大概上午八點二十發。
微信公眾號會更新的更勤,內容會略有不同,更自由奔放,歡迎給我留言,或者你有什麼和設計有關的話想和Juno聊一下,都可以來騷擾我。
歡迎關注我的設計公眾號:設計師Juno。
微信號:designerjuno。
推薦閱讀:
※乾貨 | 2018室內設計流行趨勢,太美了~
※三分鐘帶你全面掌握2018年十大流行設計趨勢
※扒一扒MOROSO造型感爆棚的12個單品
※設計先鋒丨青山周平——設計的魅力,在於讓生活更接近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