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寧當鳳尾,不做雞頭

作者:苗遠洋(富書籤約作者)

你標題起沒起錯?不應該是「寧做雞頭,不當鳳尾」嗎?

嗯,真沒錯,因為本文就是讓這種傳統思維反其道而行之。

正是因為這句該死的「寧做雞頭,不當鳳尾」,耽誤了多少本該頗有建樹的人才,浪費了多少白白傾注的心血?

我們的歷史,社會上層層的朋友圈,原本可以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張弛有度,卻因為這個謬以千里的說辭,黯淡了太多的奇蹟和快樂。

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講下,為什麼寧當鳳尾,不做雞頭。

沒有大道理,全權為我們自己考慮。

一、寧當鳳尾,不做雞頭,會讓我們成長得更快,眼界更開闊

中學時候,我們班隊籃球隊長是中鋒,很熱愛籃球。

無論是實戰技術還是理論知識,都會下很多功夫去鑽研。

大家甚至開玩笑說:如果高考考籃球知識,你肯定上清華北大。

後面轉學過來一個外地的朋友,也很喜歡籃球。

在和隊長等人過招幾回合後,我問他:「怎麼樣?你感覺如何?」

他卻說:「講實話,離我們那邊很多高手還是有差距。」

然後他跟我描述了一番他們那邊打籃球時的情景,我對隊長的高大上印象也隨之顛覆了,甚至變得有些極端。

「他那麼努力,依然成不了你眼中的高手,那他這些年在幹什麼呢?」某日,我半開玩笑半較真地說。

「這個真不能怪他了,環境如此。」這次朋友替隊長說話,讓我很詫異。

「我可以理解為你在替他開脫嗎?不是說人不應該依賴周圍環境嗎?」我振振詞地反問。

朋友先是一愣,然後苦笑道:

真的不是開脫,像打球、下棋這些競技運動,一定要在一個更好的氛圍里才能有所進步。和一群跟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更優秀的在一起,你才能意識到自己不足,不斷激勵自我,不斷進步。

當時聽完這話,一點沒有被說教,被灌雞湯的感覺。

因為都是切身感受,切身印證的經驗,異常真切。

如果我們隊長身在一所有籃球傳統的名校,那麼他的進步會更快,對自己的打磨也會比現在精緻。

因為在那裡,他只是優秀的一員,沒有讓他獨孤求敗的資本只有讓他虛心進步的刺激。

而真實情況是:他每日實際面對的,除了為數不多幾個技術和身體兼備的對手外,大多數要麼跑跳乏力、天賦平平,要麼技術粗糙、毛手毛腳,根本不足以刺激他不斷鞭策自我的原動力。

人就是這樣,即便知道有更美的詩歌,更秀麗的遠方,更精彩的圈層。

但如果日復一日,看到的只有眼前的枯草,那麼任誰也會懈怠和遲鈍。

西行之前,白龍馬和驢子尚在同一個起點。

西行之後,白龍馬看盡了十萬八千里的世間百態,而驢子雖然也走了十萬八千里,卻都圍著磨盤打轉。

時間對我們都是公平的,但不同的選擇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境遇和軌跡,也隱隱指向了最終的結局。

沒有誰會反對「人往高處走」這句話吧?

都希望自己和下一代的生活越來越好吧?

向善趨利是我們的本性。

在成熟的約束和環境中,它應該被充分理解和弘揚。

二、寧當鳳尾,不做雞頭,會讓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更好實現自我價值

有能力在自己圈子當「雞頭」的人,那麼肯定早就脫離了基礎的生存和溫飽需求。

就像馬斯洛金字塔描述的那樣,旨在追求自我超越和價值實現。

當今社會,分工精細程度和對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古代那些所謂的全才,放到現在肯定不能歸類於全才。

因為當今社會分工的標準,來源於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和昔日農耕文化孕育出來的理念不可同日而語。

不是你會套著模板寫點東西,彈兩下鋼琴,打幾拍子羽毛球,玩些時興的電腦遊戲手機遊戲,你就能稱得上「全面」。

在一個不怎麼樣的圈子裡,你稍微多點愛好,有點小技藝,就足以讓眾人頂禮膜拜。

但猛然有一天,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圈子,發現連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在這裡都排不上號,遑論其他的只敢稱「愛好」的瑣碎本事......

一個在鄧亞萍、王楠、張怡寧面前毫無反抗之力的對手,讓電視機前的你覺得笨拙無比,囧態百出的對手,直接挪到我們面前,都會讓我們瞬間懷疑人生。

不信?

大學期間,聽一個北京白富美講了一個小故事:鄧亞萍來他爸的單位參觀訪問,席間和大家切磋乒乓球。

於是乎,對自己球技小有自信的他爸全身運動裝,對陣退役已久,穿著長裙和高跟鞋的鄧亞萍。

結果大家完全沒看到你來我往的精彩比賽,只有一邊倒的肆虐。

沒錯,即便穿著高跟鞋和長裙,且久疏戰陣的鄧亞萍,依然無懸念吊打業餘高手。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不是非要讓大家都追求成為金字塔尖的人物。

而是說不我們要禁錮於讓自己沾沾自喜的小圈子,一定要讓自己不斷接觸各個領域額優秀人物,讓自己不斷反思和總結,這樣才有往更高圈層邁步的可能性。

在這段自我升華的旅途中,哪怕被奚落、被揶揄,都不足掛齒,因為我們即將迎來浴火重生的自我。

更何況,被嘲笑的夢想才更有實現的價值,不是嗎?

退一步講,即便不奮力往上擠,當個知己知彼的智者,必然也會活得更加洒脫,更加從容。

那些最早就放棄的人不會失敗,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失敗了。——《中國合伙人》

三、寧當鳳尾,不做雞頭,會讓我們少一些沉重的付出感,多幾分快樂和正能量

最近,「付出感」這個詞很火,因為它總是讓夫妻反目,兄弟成仇,朋友陌路。

一個女性,白天打理公司的上上下下,晚上回家後,如果還要面對柴米油鹽的家常,叛逆的孩子,以及夜不歸宿的丈夫,那麼她的付出感定會大大加劇,為日後家庭的裂變埋下伏筆。

一個朋友圈,如果總是某一個人不斷付出,不斷積極改善和組織,並且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所擁有的社會資源,而其他人卻無動於衷,消極沉悶,遲鈍冷漠,那麼這個關係網路的崩塌也指日可待。

Y是我的好友,富二代,而且對燈紅酒綠的生活毫不感冒。

相比之下,他更喜歡和兒時的朋友一起消遣,並且只要自己能幫助他們的,就毫不吝惜。

朋友A身體不好,Y經常帶著他健身鍛煉,並拿出自己的蛋白粉和營養品。

朋友B長期在外,拜託Y照顧下自己在本城的親戚。Y不僅時不時帶著他們出來玩,包干一切費用,還通過自己的運作,讓他們參加一些比賽,獲取高額獎品。

朋友C想進一個好的單位,苦於沒有相應渠道,Y也不惜動用自己的情面和人脈,硬生生讓朋友進去。

類似的例子很多。

此外,微信群里是不是出現的大紅包,一起打網路遊戲時無休止的消費,這些對Y來說都不在話下......

可一旦Y遇到任何麻煩,除開極少數的朋友會竭力援助外,另外很多看似相處多年、「感情從小時候開始發酵」的朋友,要麼擺高姿態說風涼話,要麼時不時刺激他以尋求自我滿足感。

除開這些,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為。

對於他們而言,Y永遠只能是一個強悍有力,能夠源源不斷供給熱量的人。

一旦Y這裡的光輝稍顯暗淡,那麼他們的態度也會毫不留情地急轉直下。

現實的朋友圈,不全是所謂純潔的友誼,偉大的犧牲。

反倒更像波濤洶湧的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妙到巔毫的博弈,映射出殘酷而又真實的人間真相。

「歷史老師說得對,沒有一個國家,發自內心希望中國強大。」

某次聚會上,Y若有所思地說。

可有心的旁人都知道,他說的絕不是國家。

一個關係緊密的圈子中,過於突出的某人一定會有極強的付出感。

加上我們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苦難教育、苦難記憶,很容易讓這樣一個角色感到有心無力,滾滾而來的負能量也會接踵而至。

其實,我們大可以不必背負那些十字架。

管他功名利祿,世事浮雲,首先我們得讓自己快樂,對不?

就在梁思成為考古事業走南闖北之際,父親梁啟超也曾寫信建議他培養一門愛好,以便在枯燥艱苦的工作之餘多一些樂趣,少一些悲苦。

偉大不偉大,崇高不崇高,其實大都是外在的評價。

如果我們內心很悲戚、很壓抑,我們周圍人也因為我們的心境而不快樂,那麼這種偉大和崇高真的很有意義嗎?

在我們的疏導下,Y最終釋然了,在和那些兒時朋友保持一定關係的同時,也大膽去追逐適合自己的圈子。

在那裡,他不必要承擔那麼多,即便付出了,別人也會給予相應的回報。

在這種溫潤自覺的氛圍中,大家相互學習,相互砥礪,共同走向美好快樂的未來。

作者簡介:苗遠洋,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准90後,巴蜀人氏,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主修社會學,現任某文化傳播公司營銷總監,努力做一個合格的中產階級發言人。


推薦閱讀:

你的真誠里藏著你的好運
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跟開了掛一樣?
賺錢的境界分五層,你在第幾層?
跟蘇格拉底混,腰裡別著棍!
做不到自律,還有一種方法讓你提升自己

TAG: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