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你不是不優秀,而是不特別
雖然我沒有面試和篩選簡歷的資格,但最近實習季,還是有很多學弟學妹找我幫助內推。
此外,平時也有不少社招的朋友想來杭州工作,所以這段時間也看了不少設計師的簡歷和作品集。
第一個感受,現在的學生們都太強了。
若非隱私問題,我真想放幾張圖出來給大家看看,大三或者研二的學生,哪個不是握著2、3個 App 項目,各種比賽獲獎?
厚厚的一疊作品集,每個項目從需求分析,到用戶畫像,再到邏輯梳理、原型和高保真設計,一步步都有理有據,界面也畫的非常精美。
我翻出自己前年找實習的簡歷和作品集,簡直不忍直視。
總而言之,放今年大浪淘沙,和這麼多優秀的同學比起來,恐怕是工作也找不到了。
第二個感受,行業競爭實在太激烈了。
從「脈脈」分析的設計求職成功比例 1:143,到「拉勾」給出的一個交互崗位平均 70 人投遞,這種競爭難度實在太瘋狂了。
求職難度上升是一方面,淘汰率逐步提高就更讓人頭疼。
短短一年時間,不斷傳出蘑菇街裁員、滴滴裁員、貝貝網裁員、網易金融一鍋端的新聞。
要說華為清退 34 歲以上的員工和設計師沒什麼關係,那上面這些互聯網公司,哪個不是前兩年的明日之星,萬眾矚目?
不得不說,隨著資本寒冬和互聯網的「下半場」開啟,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愈發趨於專業化。
再也不是靠著聰明的腦袋、靈活的嘴皮子和幾個 idea 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了。
一不小心,就是丟了飯碗,然後再也找不到。
第三個感受,不是你不優秀,而是你不特別
前幾天轉了一份視覺的簡歷給其他公司的朋友。
主動推薦的話,肯定至少是我自己非常認可的簡歷:足夠的工作經驗、大公司背景、有成功項目,作品集也非常漂亮。
不一會兒朋友回復我:「不太合適。」
我挺驚訝的:「你們是不招人還是咋的,這都看不上?」
朋友告訴我:「現在這種做純 APP、網站、icon 的設計師都很難找工作的,我們想要做三維、動態化設計的那種。」
後來細聊之後我才意識到,隨著這兩年互聯網發展,扁平化趨勢的普及,設計的門檻已經越來越低了。
一個產品設計出來,基本所有的交互都有規範可循,每個視覺細節也逃不出幾種趨勢的大框架。
隨便什麼產品,不就是註冊登陸、看 Feeds 流信息、詳情頁看文章或視頻、發發消息和評論點贊轉發?
還有啥是你獨創的?說出來聽聽?
同質化和組件化的背後,除了引領趨勢的那群設計師,其他人就可以砍掉一大半了。
所以,真的不是你不優秀,而是你不夠特別。
很多簡歷非常好,你完全指不出其中哪個點沒說對或者設計的不合理。但不通過的理由就是: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你問我什麼是眼前一亮?對不起我也說不上來,就是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感覺......
第四個感受,再聊聊這個「眼前一亮」
前輩對我的評價是,覺得我的作品雖然看起來把問題都解決了,但是「不動人」。
我一臉懵逼,問前輩怎麼樣的設計才「動人」?如何才能讓設計「動人」?
前輩說他也不知道,就是一種感覺。
對理工科出身的我來說,這是完全不可理喻的一件事。
如果有明確的、量化的目標,我可以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斷改進。
就像 Coding 從來不會說你的代碼「不動人」,只要能把問題完美解決就好。要說代碼寫的優雅不優雅,指的也是「可讀性」、「易用性」、「擴展性」等等可以量化的指標。
設計就比較尷尬了,一句「不動人」讓我無言以對,想要拚命也無從發力。
所以眼前一亮真的是種難以言喻,但高之又高的要求。
最後,一些建議
動態化、3D 化的設計是趨勢,有空記得好好學 AE、C4D 等軟體;
作品集和簡歷內容是一方面,排版也非常重要。就算你是交互設計師,你的邏輯都對,但把作品集做的和 Word 一樣,100%跪;
如果不是特別帥特別美,簡歷里不要放照片......就算要放,也不要一個臉佔半頁......
學弟學妹們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不管是公司,還是職業;
有空多看書、多社交、多寫作,少打王者榮耀,把工作以外的時間利用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