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付費時代,什麼內容最值錢?
觀察者:李可
2016年是知識變現元年,從分答的爆紅,得到的強勢崛起,以及知乎live的火爆,內容付費逐漸成為新的風口。進入內容付費時代,什麼樣的內容更值錢?如何讓更多用戶付費購買你的內容,依靠海量流量的方式還能奏效嗎?
從2016年到如今,陸續出現各種形態的內容付費產品,比如:付費問答類的分答,電子訂閱類的得到,類微信群分享的知乎live,私密小圈子的小密圈,從音頻電台轉型的在線課程平台喜馬拉雅。無論哪種產品形態,回歸到最核心的一個問題,有必要探索清楚用戶為什麼付費,什麼樣的內容是用戶願意付費。
用戶付費購買商品或者服務,前提是存在某種需求,而需求越緊急則購買意願越強烈。當你口渴了,需要解渴,但如果只是一般性口渴,你購買飲料的意願並不是特彆強烈。如果你穿越沙漠,天氣乾燥炎熱,已經口乾舌燥超過24小時,這時路途驚現唯一的賣水小販,一瓶600ml的礦泉水售價50元,你會購買嗎?答案是一定的。即使礦泉水的售價遠超原價10倍甚至20倍,但你會像見到救命稻草一樣,無論多大代價,都要購買來解渴。我們回到內容本身,用戶是否願意付費,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用戶是否有閱讀內容需求,你永遠說服不了從來不讀書看報的人購買你的內容。
因為用戶存在閱讀需求,所有創作出來的內容才有讀者閱讀。然而,並不是所有內容都是用戶購買的標的,這就需要從內容本身的特性去理解用戶付費行為。
有用,付費內容的核心價值。何謂「有用」,即內容本身能滿足讀者某種需求,解決某種問題。我們從知乎live上的數據可以發現,所有超過2萬人的live,它們都無一例外的解決了參與者的某個特定問題,而且這類問題是大眾都急迫需要解決的。例如,超過2.7萬人參與的live《硬筆書法入門:寫好字從現在開始》,教大眾最基本的硬筆書法入門技能。超過2.1萬人參與的live《如何讓你的攝影作品走出朋友圈》,教你實用的攝影技巧。而不受歡迎的內容一般都是缺乏實用價值,或者需求量太小。比如,主題為《華人團隊如何被亞馬遜高價收購?》的live,這是有實用價值的,但問題是需求太窄,有多少華人團隊被亞馬遜高價收購呢?能夠參與這個主題的live用戶都是華人創業團隊,而且有被亞馬遜收購的可能,可以試想下這樣的需求有多大。
內容稀缺,具有無法替代屬性。如果你是名人,能夠輸出獨特觀點,即具備了稀缺性,是別人無法輸出的,這也是「得到」主打名人專欄的原因。所以,像《李翔商業內參》、《萬維鋼精英日課》、《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類名人專欄,即使需求花費200元左右,但也吸引了近10萬用戶付費。這些觀點不一定具有實際的操作價值,但會給你新的啟發,升級你的認知系統,讓身處知識焦慮的用戶,獲得舒緩的方式。
從付費內容的特性看,是否意味著流量越大,會有越多用戶購買內容?如果你的內容對於用戶來說,毫無價值或者價值很小,即使流量再大,也不會有用戶付費。因此,你必須從「流量思維」轉向「價值思維」。當你把內容推薦給用戶前,你必須給一個用戶願意購買的理由,能否給用戶帶來新的價值。
推薦閱讀:
※冰山下的「知識付費」
※新媒源:知識付費仍然是趨勢,優質內容是關鍵
※還按照內容付費的老套路看「豆瓣時間」,你就太天真了
※我體驗了美國的「天價」知識付費,它和國內究竟有何不同?
※為什麼互聯網的免費模式忽然主推內容付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