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哲學風雲錄(一)阿爾諾、詹森主義與王港學派(1)

前言

巨坑。占坑。爭取不坑。

厭學症下的自我激勵行為。太長,可以不看。

我們讀笛卡爾的《反駁與答辯》時,經常會發現這樣一些名字,他們在中國的西哲教材中從未出現,在哲學史課堂上似乎僅僅作為一個「反派」存在。笛卡爾是17世紀哲學史的主人公,英雄人物,那麼他的反對者一定是保守的、反動的、甚或是粗陋的,這一系列的科普文章,主要是為了消解這種誤讀,同時,從學術史的角度試圖還原十七世紀歐洲的學術(哲學)行動。這同時是哲學史研究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要從阿爾諾開始說起呢,因為最近我的一位同學向我提起,他要做一個關於詹森派的報告,而苦於國內沒有資料。於是,我向他大力推薦了阿爾諾,儘管文獻少之又少,但還是可以做下去的。但是,由於國內對這些學者的不重視,使得我萌生了一種科普的信念,因此開始這種灌水行為,而第一個拿來開刀的,就正好是我最近在讀的阿爾諾了。

一、阿爾諾的生平

安托萬·阿爾諾(Antoine Arnauld, 1612-1694),又稱大阿爾諾,這可能是為了與他同名的父親(至於為什麼兒子比父親「大」我也是不太懂)和侄子區分。阿爾諾家原籍是奧弗涅(波旁家族的領地),世代以法律事務或政治參議為職業,可以算是一個「法服貴族」(這是日語對noblesse de robe的翻譯,與「帶劍貴族」noblesse dépée相區別)世家了。這個階層大多數以文職工作在國王或領主的宮廷服務,因此很難說他們有什麼直接的政治權力,但起碼是吃喝不愁的。(事實上,不少法國哲學家都出身於這個階層。)

到了老安托萬(1560-1619)這一代,他被亨利四世指命為avocat général(他的父親就是凱瑟琳·德·美第奇王太后的律師),在最高法院(Parlement)供職,同時擔任conseiller dEtat(國家參贊?)。老安托萬在法國法律史上有一定文名,主要是因為他為國王處理了很多宗教上的法律事務,但這並不是他的主要貢獻。對於哲學而言,老安托萬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真的很能生,他和夫人一共有二十個孩子,其中活下來的有十個(四男六女),而大阿爾諾就是這個二十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當時的阿爾諾家活動的主要範圍是現在的伊芙琳省(78省),這是因為,老安托萬的六個女兒都進入了當時的著名修道院「王港田園」(Port-Royal des Champs)成為了修女,而他的兒子們的少年時代也是在修道院和律師團體中度過的。作為一個學術世家的青年才俊,大阿爾諾於1635年進入索邦神學院學習,同時,在巴黎,他和神學家梅塞納(Marin Mersenne)的圈子發生交集,這也是他與笛卡爾發生對話的契機。

但是,大阿爾諾在索邦的生活並不順利,1638年,他的導師,法國詹森主義的代表人物Saint-Cyran因為宣揚奧古斯丁主義並反對耶穌會的理論,得罪了當時大權在握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因此被逮捕並囚禁在文森堡(Chateau de Vincennes)。當然,隨著黎塞留(1642年底)的去世,Saint-Cyran得以從巴士底出獄(1643年2月出獄,隨即在1643年10月去世),但耶穌會的批評並沒有停歇。為了為他的老師做辯護,阿爾諾寫了De la fréquente communion(1643)一書,這本書主要反對耶穌會的思想,並闡明詹森派學說的無害性和正當性。隨後,他又寫了《詹森主義申辯》《為Saint-Cyran的申辯》等等作品,從而成為了Saint-Cyran之後詹森派的主要戰力。

然而,教廷對於詹森派的理論提出了斥責,儘管詹森派一直以反對新教、維護正統信仰自居,他們的教條還是受到了教宗英諾森十世的斥責,阿爾諾隨即為自己進行了申辯,但這一行動觸怒了索邦神學院。隨著教宗亞歷山大七世將詹森主義的「五點論綱」指為異端,1656年,阿爾諾被驅逐出了索邦,之後回到了Port-Royal(1626年Port-Royal de Champs 的修女人數太多,開始在巴黎開設一座修道院分院<使用了1566年建造的一座H?tel de Clagny的房屋>,即現在小巴黎十四區的Port-Royal所在,並由大阿爾諾的姐姐安婕莉克擔任院長),他的家族勢力所在。

之後阿爾諾開始了隱居著述的生活,直到12年之後,1669年,克萊門丁和解(Paix clémentine)實現,阿爾諾得以結束隱居,作為宗教上的「保王黨」,路易十四給了阿爾諾熱烈的歡迎,然而,由於詹森派在法國的影響巨大,路易十四害怕詹森派出現想「投石黨」那樣的政黨甚至暴力派別,因此開始打壓詹森派。阿爾諾不得不離開法國,前往荷蘭,並最終死在布魯塞爾。直到1710年,他的遺體才被送回巴黎。而此時,他一生所系的王港修道院已被勒令關閉,修士被強行遷走,連房屋都很快被夷為平地。隨著王港修道院的毀滅,詹森派在法國歷史上宣告終結。

阿爾諾在他的時代聲名顯赫,與他通信的哲學家包括笛卡爾、馬勒伯朗士、萊布尼茨,他對這三者的反駁,均已成書(《第四組反駁》《真假觀念》《萊布尼茨與阿爾諾的通信》),而他的成就不止於此。在王港隱居期間,他與皮埃爾·尼克爾(Pierre Nicole)一起編寫了《邏輯學或思維的藝術》( La logique ou lart de penser),這本書後來以《王港邏輯學》(Logique de Port-Royal)一名流傳於世,直到20世紀還作為法國學校的邏輯學教材。作為一名數學家,他也曾被人稱為「17世紀的歐幾里得」,然而,除了20世紀的Louis Marin和Foucault等人的研究中看到,阿爾諾的聲名和他的學派一起,逐漸湮沒在了歷史之中。

二、詹森主義(Jansénisme)

詹森派是一個奇怪的學術流派,他的命名來自荷蘭神父詹森,然而,詹森的著作《奧古斯丁》出版時,他已經去世了。如果說從1628年起,詹森已經開始宣揚他的理論,那麼在1638年他去世時,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已經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奧古斯丁主義流派了。1640年,詹森的手稿《奧古斯丁》出版,而後在1641年在法國出版,也許直到這個時候,我們才有理由,把法國的這些宣揚奧古斯丁主義的學者,稱為詹森派(Jansénistes)。

所以,詹森主義在法國的流傳大致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以Saint-Cyran為代表的奧古斯丁主義,一個是以大阿爾諾為代表的Port-Royal的奧古斯丁主義。這些思想有的是與詹森同時形成並得到流傳的,而將它們冠以「詹森主義」之名,實在是一種歸納之舉。

——今天先寫到這裡,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要學習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怎麼出名並且賺錢的?
希臘哲學家為什麼認為吃豆子是一種罪惡?
國內外有哪些斯賓諾莎的研究著作值得研讀?
哲學中有哪些有微妙差別的概念,但在中文翻譯中卻難以表現出來?

TAG:西方哲学史 | 笛卡尔RenéDéscar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