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類共同的節日,它28歲了,但它卻迷茫著
全人類每天都在使用的互聯網,它28歲了。
他的父親:蒂姆·伯納斯·李1989年3月正式提出萬維網的設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里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他最傑出的成就,是把免費萬維網的構想推廣到全世界,深深改變了人類生活。
他本可以很富有,1989年將自己的發明公佈於眾之後不久,網路公司便風起雲湧。一夜之間,一批富翁呱呱墜地,宣告誕生。
天下真有免費的午餐。蒂姆·伯納斯·李就將自己的發明無私地奉獻給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給無數人創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卻一直苦於無錢修廚房,堅持著自己清貧的科研工作。
不過,有人卻藉機發了大財。比如Amazon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Yahoo的創始人楊致遠,Netscape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等。
如果蒂姆·伯納斯·李為自己發明的萬維網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那麼如今的互聯網可能將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也許整個世界都會大為不同。
為數不多的真正屬於全人類的財富
正式得益於互聯網開源免費的屬性,互聯網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空前的影響。互聯網是真正屬於全人類的財富,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空洞的說辭,而是有其技術保證的。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散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絕對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而這解決了大部分權力相爭的問題,使互聯網真正的能造福於全人類的各個方面,每個人都受益於此。
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來說,互聯網給了我們第二次機會,讓我們接觸到以往只有精英階層才能接觸的知識和經驗。有了互聯網,越了越多有志青年才能突破出身的禁錮,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現代社會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是用好「信息的不對稱性」,互聯網,以最低的成本填補了先天條件不足人群的「信息鴻溝」,獲取信息資訊。當然了,這還要看重要的判斷能力和信息篩選力,這也是「互聯網社會」的法則。
正值青年的互聯網一樣充滿了迷茫
正如蒂姆·伯納斯·李在慶祝萬維網誕生28周年的公開信中提出了當下互聯網的三個問題——個人信息泄露、虛假信息泛濫以及政治營銷的透明度問題。
個人隱私問題
當下許多網站的運營模式都是以提供免費的內容來換取個人信息的。同時有更多的互聯網角色參與到這個問題中來,前段時間京東50億條個人信息泄露,諸如此類的報道屢見不鮮。不僅存在於商業互聯網公司,政府,組織,甚至個人都有太多涉及個人隱私問題。幾年前的斯諾登事件敲響了全人類頭上的警鐘。
而事實上,這類事件的處理解決實在太複雜。涉及的利益關係,技術問題,倫理法律問題等等困擾了人類太多年。而隨著互聯網深入發展,企業,政府等等的大規模信息採集活動勢必會更加深入細化,更加使問題難以解決。
虛假信息泛濫
近年來,謠言四起,藉助互聯網的勁風,影響惡劣。全社會都在聲討虛假信息足以證明受害之深。這些「虛假新聞」出人意料、奪人眼球,要不然就以激起偏見為動機,星火燎原般廣為擴散。通過數字科學和網路機器人,一些不軌的圖謀可以通過操縱系統,來散播虛假信息,從而達到其政治或經濟目的,從中盈利。這類問題解決起來也是頗為棘手,往往需要政府,互聯網公司,社會組織和個人齊心協力,多管齊下,才有可能遏制住這一泛濫的局勢。
政治營銷的透明度問題
蒂姆·伯納斯·李在公開信中說到:有資料顯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每天Facebook上都會播放5000種不同的政治廣告,這種近距離營銷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監控的。有報道指出,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些政治廣告甚至是不道德的。例如將用戶指向虛假新聞網站,或者是讓一些人無法參與到選舉投票當中。針對性廣告可以讓一個政治集團對於不同受眾發布不同、甚至是前後不一的言論。這能叫做民主嗎?
這些都是複雜的問題,解決方法同樣不簡單。但是大的方向已經十分明確了。我們要和互聯網公司達成共識,來推進信息掌控權回歸人民,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開發新的科技發明,比如個人「數據艙」;我們要開發更多的盈利模型,比如通過訂閱、微支付的方式盈利;我們要堅決反對政府監視性法律的過分干預,如果必要的話要訴諸法庭;我們要鼓勵谷歌、Facebook等等互聯網守衛者繼續與網路虛假信息做鬥爭,當然也要避免出現決定是非真假的權威中心的產生(避免壟斷)。我們要在演算法上更加透明,或許還需要一些公認的原則供我們遵守,這樣我們才能了解那些影響我們生活的決定是如何產生的。
可能是我發明了網路,但是是你們幫助塑造了它今天的樣子。
蒂姆·伯納斯·李的一番話讓我們再次沉思,我們共同塑造的互聯網如今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你我對互聯網做了多少的貢獻?享受了多少福利?又或許在互聯網上做過一些不良行為?
我們所有的人都參與了當下互聯網的構建,而今,建立一個為每個人服務的理想互聯網,責任也在我們肩上。蒂姆·伯納斯·李在公開信結尾呼籲:為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或加入、捐助世界上任何為這些問題奮鬥的組織。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多做一份貢獻!
以下是公開信全文:
從我提出創立萬維網的想法開始算起,到今天已經28年了。那時我想像中的網路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無論何人身處何地,都可以共享信息、獲得機遇,還能夠實現跨地理、跨文化的合作。雖然保持開放性非常難艱,萬維網還是按照我當時的這些願景發展到了現在。然而,縱觀過去的一年,有三個新趨勢使我愈加擔心。
我認為我們必須根除這些問題,這樣網路才能真正發揮其服務全人類的潛能。
一、個人信息失去控制
當下許多網站的運營模式都是以提供免費的內容來換取個人信息的。儘管這需要我們接受長而晦澀的專業術語以及條款文件,仍有許多人認可這一模式,但是基本上沒有人介意以信息採集為代價換取免費服務的做法。不過有一點是我們沒有發現的。那就是我們的信息被儲存在我們看不見的專有資料庫中,因而我們就失去了直接掌控這些信息、自主選擇何時與何人共享的情況下所能帶來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有渠道給公司反映我們不願意和第三方機構分享的一些個人信息。要麼和盤托出,要麼守口如瓶,在這些科技傳媒企業面前你只有這兩種選擇。
這些企業的大規模信息採集還會影響到其他方面。通過與信息企業的協作甚至說是脅迫的手段,政府也可以越來越頻繁地監視我們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甚至頒布極端的法律踐踏我們的隱私權。在專制統治中,我們不難看到這種做法的弊病——博主可能被逮捕、殺害,政治對手也能夠受到監控。
二、虛假信息甚囂塵上
如今,大多數人通過點擊幾個社交媒體網站和搜索引擎來獲取新聞和消息。鏈接的點擊量越高,這些網站盈利越多。通過不斷收集我們的個人信息,這些網站開發出一種演算法來遴選推薦給我們的內容。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網站推薦給我們的都是他們認為我們可能點擊的內容——也就是虛假信息,換言之,就是「虛假新聞」。
這些「虛假新聞」出人意料、奪人眼球,要不然就以激起偏見為動機,星火燎原般廣為擴散。通過數字科學和網路機器人,一些不軌的圖謀可以通過操縱系統,來散播虛假信息,從而達到其政治或經濟目的,從中盈利。
三、線上政治廣告透明度、理解度不足
線上政治廣告已經迅速發展為一個複雜的產業。大多數人只從幾個平台獲取信息,因而基於龐大個人信息池的演算法也就越來越精密。這就意味著現在的政治集團廣告可以為每個用戶量身定做,直達用戶本人。
有資料顯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每天Facebook上都會播放5000種不同的政治廣告,這種近距離營銷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監控的。有報道指出,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些政治廣告甚至是不道德的。例如將用戶指向虛假新聞網站,或者是讓一些人無法參與到選舉投票當中。針對性廣告可以讓一個政治集團對於不同受眾發布不同、甚至是前後不一的言論。這能叫做民主嗎?
這些都是複雜的問題,解決方法同樣不簡單。但是大的方向已經十分明確了。我們要和互聯網公司達成共識,來推進信息掌控權回歸人民,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開發新的科技發明,比如個人「數據艙」;我們要開發更多的盈利模型,比如通過訂閱、微支付的方式盈利;我們要堅決反對政府監視性法律的過分干預,如果必要的話要訴諸法庭;我們要鼓勵谷歌、Facebook等等互聯網守衛者繼續與網路虛假信息做鬥爭,當然也要避免出現決定是非真假的權威中心的產生(避免壟斷)。我們要在演算法上更加透明,或許還需要一些公認的原則供我們遵守,這樣我們才能了解那些影響我們生活的決定是如何產生的。
我在互聯網基金會(the Wed Foundation)的團隊會持續與這些問題做鬥爭,並成為沃恩新的五年計劃的一部分——更加詳盡的問題調研、提出更多主動政策辦法,並且促成聯盟,以推動網路朝著人人權利機會平等的方向發展。我希望你們以任何可能方式來支持我們的工作——不管是擴散這些信息,向企業與政府施壓,還是組織捐助。我們也起草了一份世界其他網路維權組織名錄,以供你們參考,自願支持。
可能是我發明了網路,但是是你們幫助塑造了它今天的樣子。博客、帖子、微博、照片、視頻,申請表,網頁等等等等都印證了全世界億萬網民構建網路環境所做出的貢獻。從致力網路開放的政客,到諸如萬維網聯盟(W3C)等不斷增強互聯網功能性、接入性、安全性的技術標準組織,再到那些在街上抗議的群眾,各種各樣的人都已參與其中。
我們所有的人都參與了當下互聯網的構建,而今,建立一個為每個人服務的理想互聯網,責任也在我們肩上。如果你想參與更多,懇請加入我們的郵件花名錄,為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或加入、捐助世界上任何為這些問題奮鬥的組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