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學會提問》——我的批判性思維入門書
這就是《學會提問》,我手上這個版本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出版,根據英文原書第10版翻譯。我當年讀的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出版,根據英文第7版翻譯的。這本書還有一個中譯本,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於2012年出版的,根據原書第9版翻譯。一些讀者認為,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的版本是翻譯得最好的。
不過不同的版本差別並不大,我就根據手上這個版本來介紹了。這本書250頁,不算太厚。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編輯曾告訴我這本書的銷量非常大。我手上這本是第六次印刷,但我估計現在應該加印了幾十次了。書的內頁是三色,白底黑字和橙字,排版也做得不錯,閱讀起來不容易疲勞。總之,我經常向大家推薦它作為批判性思維的入門書。
先來講講我當初和這本書第一次相遇時的故事。
當年我還是中學生,住得離湖南省圖書館不遠,於是常去那借書讀。一張借書卡可以一次借4本,而我用兩張則可以一次借8本。在圖書館裡,我會在各個書架前閑逛,看到可能喜歡的書就拿出來翻翻,看看前言和目錄,喜歡就先拿在手上,等積累到了8本就借走。
喜歡去圖書館的人可能不多了吧。其實圖書館真是個好地方,它裡面有無數知識可供你免費學習。而且,我們也可以在圖書館期待一場不經意的邂逅。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人際吸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際相似性。如果你和她/他對同樣的書感興趣,你們也可能對彼此感興趣。喜歡讀書的人,一般修養也很不錯,素質也很高吧。
然而,這樣的邂逅我是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現在有喜歡的書,我一般會直接在網上買而不會去圖書館借,可能以後這樣的邂逅也沒有機會發生了。
說回正題,《學會提問》可能是我當年借走的某個8本書中的其中一本,本身很薄,很快就讀完了。讀完以後,我的的心情簡直可以說是如獲至寶。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對「思考方法」還是很困惑不解的。家長、同學、老師、以及媒體上的信息無窮無盡,很多看起來沒什麼道理,但是卻又具體說不出來哪裡錯了。無數的人試圖影響我做這件事或那件事,說服我相信這個信念或那個信念,而我究竟該相信誰呢?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思維的框架,一個讓我們擁有獨立思考能力,不用受到他人和自己誤導的思維框架。而這個框架隨著我後來的學習不斷完善起來, 現在仍然令我受益匪淺。
找到了好書,我自然是第一時間和朋友們分享,於是推薦同學們讀這本書。有一個其他班的朋友(通過學校社團活動認識的)確實認真讀了那本書,還特地跟我說了感謝。其他的同學,我就不知道有沒有去讀那本書了。當時的我感到很困惑,這樣好的一本書,如果說之前不知道於是沒有讀還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我推薦了之後,依然沒有多少人去讀呢?
現在的我沒那麼困惑了,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比起讀書,大家還是更喜歡看電視和玩遊戲,不是每個人都有讀書的愛好和習慣。當時我在大家心中其實也沒有多少分量,自然無法對其他人產生多大的影響。
這個問題是很難解決的。一些人認為,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極大的普及,於是人人都能以極低的成本學出一身本領。可是,在互聯網出現以前,早就有圖書館了,也不見有多少人願意去圖書館學習呢?大多數人利用互聯網,恐怕更多是娛樂內容。我自己也是如此,比起在網上搜論文來讀,我還是更喜歡在網上看動畫片。制約學習進步的不是沒有優質的學習資源,而是沒有足夠強的學習動機。
好像又偏題了,接下來就讓我直接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吧。
全書結構
全書共12章。第一章是學會提出好問題。在本書中,批判性思維有三個主要方面,包括有一套成體系的關鍵問題意識,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動機。作者將思維分成兩類,一類是海綿式思維,指被動地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另一類是淘金式思維,指不斷和信息的提供者通過提問與回答來互動,披沙揀金。批判性思維可以區分為弱勢批判性思維與強勢批判性思維,前者是指利用批判性思維來捍衛自己現有的立場和看法,後者是指利用批判性思維來評估所有斷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批判性思維者需要有自主性、好奇心、謙恭有禮、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批判性思維者也更贊同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會營造對話的友好氛圍。一廂情願是批判性思維最大的敵人。
第二章是論題和結論是什麼。論題就是一段話所討論的問題或爭議。我們將論題氛圍描述性論題和規範性論題,前者對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各種描述的精確與否提出的問題,後者是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是非對錯好壞等所提出的問題。而結論是指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在寫作時,將論題範圍縮小,並且清晰陳述自己的結論,是很不錯的寫作策略。本章末尾留有練習材料,從三篇短文中找出論題和結論。
第三章是理由是什麼。理由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相信某個結論的解釋說明或邏輯依據。理由和結論加在一起就是論證。理由可以有很多個,我們可以在分析材料時,用序號將理由和結論都標明。記住,理由很弱,結論也會很弱。在我們寫作時,我們要尋找支持結論的種種理由,並且讓讀者清楚地看到這些理由。本章末尾留有練習材料,從三篇短文中找出論題、結論和理由。
第四章是哪些詞語意思不明確。只有當我們理解了一個論證中的關鍵詞句時,我們才能對這個論證進行評價。這一章就是提醒我們要對概念的意義進行追問。我們需要找到在一個論證中,哪些詞是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是否有歧義,尤其需要關注哪些抽象的概念和飽含感情色彩的詞。我們需要通過語境來判定作者是在什麼意義上使用那個關鍵詞的。在我們自己寫作時,我們需要留意自己使用的概念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歧義。本章末尾留有練習材料,從三篇短文中找出模糊不清的地方,並說明這些模糊不清的詞句是如何影響到論證的。
第五章是什麼是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在一個論證中,假設就是沒有明說的理由。而我們需要找出這些假設,因為它們可能出錯,從而影響論證的可信度。價值觀假設就是指,在多種可能互相衝突的價值觀下,默認某種價值觀比另外一種更加重要。描述性假設是沒有明說的,默認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說法。如何發現這些假設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結論和理由,然後在結論和理由之間尋找是否還需要補充什麼理由,才能使結論成立。而讀者補充進來的理由,就是作者沒有說明的假設。本章末尾留有練習材料,從三篇短文中找到重要的假設。本章非常重要,比起其他章節可能更難理解,請認真仔細地閱讀。
第六章是推理過程中有沒有謬誤。謬誤就是推理過程中的「詭計花招」,是一種欺騙手段。本章介紹了人身攻擊謬誤、滑坡謬誤、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偷換概念謬誤、訴諸公眾謬誤、訴諸可疑權威謬誤、訴諸感情謬誤、稻草人謬誤、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亂扣帽子謬誤、光環效應謬誤、轉移話題謬誤、循環論證謬誤。本章末尾留有練習材料,從三篇短文中找到推理謬誤。
第七章是證據的效力如何:直覺、個人經歷、典型案例、當事人證詞和專家意見。證據在可靠性上有程度之分,直覺是指人的下意識反應,它並不是可靠的證據。個人經歷可能是可靠的,不過也很容以犯以偏概全謬誤。典型案例是指生動形象的案例,它通常很容易煽動人,但我們需要提防。當我們在思考作為證據的當事人證詞時,我們需要考慮對證詞的選擇是否合理,證詞是否出於個人興趣,證詞還需要有什麼補充信息。專家雖然也會犯錯,但發表在權威載體上的專家意見,可靠性較高。在我們自己寫作時,我們需要默認讀者都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如此才能要求自己選擇可靠性高的證據。本章末尾同樣留有三篇短文,要求從中找出證據,並分析其可靠程度。
第八章是證據的效力如何:個人觀察、研究報告和類比。人們通常對個人觀察類證據較為相信,然而這類證據其實可靠度不高。最可靠的是科學研究報告,不過在使用科學研究報告時,我們也要追問一些問題。比如,研究的資料來源是否可靠?研究進行的時間離現在有多久?研究對結論的支持有多大?研究者的結論在傳播時是否有失真?樣本能否代表總體?問卷設計是否合理?我們也常常使用類比作為證據。一個類比推理的有效性取決於類比項目之間的相似程度。在我們自己做研究時,也要注意本章提到的問題。本章末尾同樣留有三篇短文,要求從中找出證據,並分析其可靠程度。
第九章是有沒有替代原因。我們人類總是習慣對萬事萬物的發生提出原因進行解釋,但原因往往不止一個。當我們誤以為事件的發生只有一個原因時,我們就犯了過度簡化因果關係謬誤。當兩個變數有相關關係時,並不能說明兩個變數有因果關係。同樣,當兩個事件相繼發生時,前者也不一定就是後者的原因。在我們比較不同的解釋時,我們可以考慮比較邏輯上的合理性、與我們所學知識的一致性、解釋或預測事件的成功率。在我們自己寫作時,我們需要先儘可能多地搜尋潛在原因,然後慢慢排除不可靠的原因。 本章末尾同樣留有三篇短文,要求讀者尋求可替代的原因。
第十章是數據有沒有欺騙性。統計數據是用數字表達的證據,它常常具備一定的欺騙性。在我們相信統計數據之前,我們一定要思考它的來源是否可靠。當我們考慮用平均數來代表樣本時,我們需要考慮樣本的離散程度。而且我們需要看數據是否經過刻意選擇,是否有省略,表述方式是否容易引起誤解等。在我們自己寫作時,也需要注意統計數據的使用。最後時三篇短文練習,要求找出數據證據的不妥之處。
第十一章是有什麼重要信息被忽略了。信息往往都是帶有目的的,為了不被他人所欺騙,我們還需要考慮有沒有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論證者的知識有限,也必將受到時代的限制,論證時間也有限,而且往往持有和你不同的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當我們思考一個論證時,我們需要刻意考慮,反對者會怎麼想?當我們考慮一個主張時,我們需要考慮它可能造成的負面後果。在我們自己寫作時,我們也需要避免不要省略重要的信息。最後同樣是三篇練習短文,要求找出被省略的重要信息。
第十二章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結論。如同原因可能是多樣的,結論也可能是多樣的。人們常常用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方式來思考問題,這種二分式思維方法有很大局限性。我們需要考慮結論是否有多個,或者單個結論在哪些範圍內成立,哪些範圍里又不成立。本章末尾同樣留有三篇短文練習,要求從論證中找出可以從理由得出的不同結論。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Reason-Edu)
我們是一家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公司。
推薦閱讀:
※我是如此思考的-長文
※如何克服「選擇恐懼症」?1個工具,4個步驟,讓你徹底擺脫糾結
※為什麼讀了很多書,我們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試舉例來說明批判性思維?
※與PPT相比,你應該先培養結構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