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探民主的起源:「民主肯定不是希臘人的發明」
題圖:蘇格拉底之死
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去論述或去閱讀一部新的民主史?
因為,忘記過去,或者記住的「歷史」缺少真實性,都會給民主帶來危險。
《生死民主》試圖提醒讀者,我們所知道的民主政治的每一個轉折點、每一種習慣和每一種制度,都是具體時代的產物。
民主不是一個永恆的、命中注定要實現的政治目標。在我們過去的政治經歷中,它不是一個自始至終的存在,而在今後,它也不會從此和人類相伴到永遠。
_____________
「民主肯定不是希臘人的發明」
文 / [澳]約翰·基恩
選自《生死民主》
本文為節選,標題為編者所加
歷史經常被說成是一本人類悲傷的記事簿,一部永遠沒有收場的溜須拍馬的故事,一間充滿罪惡的屠宰場。但事實並非永遠如此。奴役的枷鎖可以被砸爛,就像2600年前,生活在歐洲大陸東南沿岸的希臘人民開始了一項創新,它和車輪、印刷術、蒸汽機和幹細胞克隆這些重大發明有著同樣的歷史重要性。這項創新始於對暴君的反抗,但在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浪。很少有人留意到它的新意。有些人指責它給世界帶來了混亂,但沒有任何人預見到它的普世號召力。它不過是人間世事大循環的一部分——各種爭權奪利中的一個新樣板而已。但很快,人們對這個創新的看法發生了變化。它在全世界喚起了千百萬人的激情,毫不奇怪,因為它要人類給自己描繪一幅嶄新的、從未有過的生活圖景。這項創新帶有一種迷人的痴心妄想,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被縈繞其中:希臘人稱之為「德莫克拉提亞」——dēmokratia,民主。
人們渴望著要將現在的世界加以改造,以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更美好的未來,此番夢想經常受到嘲笑。但夢想仍然是人類一個不可或缺的特性。這個陰性的名詞dēmokratia 就是從人類的一個小夢境中生出的一個小字眼,但是它產生了巨大的後果。它喚起全世界各個角落的億萬民眾——幫助他們把握自己的命運,它改造世界的方式之徹底,至今仍然沒有受到足夠的評價,也沒有得到完全正確的理解。
民主這個題材,充滿了謎團、困惑和似是而非的事物。它蘊藏著不少的驚奇——本書第一次證明了民主肯定不是希臘人的發明。那種認為民主是或者能夠是一種普世的西方價值、一件歐洲送給世界的大禮的信念,徹底被否定了。這也是為什麼,任何具有一點時代精神的民主史,首先要釐清的問題就是希臘對民主的抄襲。希臘的大部分戲劇、詩歌和哲學著述中都有人聲稱,在公元前5世紀,雅典人奪得了開創民主思想和實踐的桂冠,當時的同代人似乎也認為此事無可爭議。從那時起到今天,大部分談論民主歷史的人一直在重複這個故事。但,這是一個謊言。
《生死民主》是第一次嘗試記錄民主初生後一個多世紀內的生命和它所處的時代的作品,說明民主這個小小的名詞要比古希臘的評論家們提到它的時間古老得多。它的根系可以一直追溯到邁錫尼時期的線形文字B,該文字使用於比古希臘要早上7到10個世紀的青銅文明的末期(公元前2000—前1500年),當時文明的中心是邁錫尼和伯羅奔尼撒地區的一些城市定居點。我們不知道邁錫尼人怎樣和何時開始學會使用一個雙音節的字dāmos(「德莫」),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夥曾經佔用過公地的、沒有權勢的人,還有一個三音節的詞damokoi(「德莫闊」),意思是指一位代表「德莫」行事的官員。這兩個辭彙,衍生出我們今天用來表示民主的詞族,它們是否有來自更東方的源頭,比如古代蘇美爾人的語言中的「DUMU」,意指生活在一個具體地方的「居民」「兒子」或「孩子」,這是我們至今仍不清楚的事情。但是,當代考古學的新發現,讓人們對這些無法確定的猜測更加好奇:大會式自我治理的民主實踐也不是希臘人的發明。最早點燃大會式直接民主之光的地方是在「東方」,在當代的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一帶。這種民眾自我管治的習俗後來向東輸出,傳入印度次大陸,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之後,在吠陀時代的早期,由大會進行統治的共和國在印度非常流行。這一習俗也向西傳播,首先到達腓尼基人的城市,如比布魯斯(Byblos)和西頓(Sidon),接著才是雅典;在公元前5世紀,雅典人才聲稱這是西方獨有的特色制度,是雅典優越於東方「野蠻人」的一個標誌。如同火藥、印刷術和其他來自遠方的舶來品一樣,民眾大會和(後來才輸入的)字眼dēmokratia(民主)進入我們今天稱之為「西方」的地盤之後,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我們甚至可以公平地說,它的傳入讓歷史成為可能。如果將民主簡單地理解為人民的自我治理,它包含了某種至今仍然非常激進的思想:它表示人類可以發明並啟動一種制度,其特殊的設計讓人們彼此作為相互平等的人,共同決定大家在這個世界上如何一起生活。我們今天來看,這一切都很直截了當,沒有什麼神秘之處。但是讓我們好好地想一想。這個小小的夢想蘊含著一個重大的觀念,生命有限、血肉之軀的凡人能夠作為彼此平等的人在論壇或大會場上組織起來,他們要放下手裡的勞作,開始思考一些事情,然後決定採取某種行動——這個意義上的民主是一項令人顫慄的創新,因為它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人類的政府。
當然,所有的政府都是「人類」的,它們都是由人類創造、管理和運作。這個叫作民主的政府形式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告訴人民,刻在石頭上的偶像沒有任何意義,每一件東西都建築在時間和地點的流沙上,世事無常在。因此,對他們來說,最聰明的辦法就是作為平等人在一起,以開放和靈活的姿態共同建設和維護大家的生活。民主要求人民看透所有宣稱特權的謊言,不論其來自神、自然,還是大腦或血統的優越。民主意味著改變權力的性質,也是告訴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問題莫過於如何防止那些自封超人的少數人、富人或者強人的統治。民主作為一種政治秩序,它確保了誰得到什麼,何時和如何得到它們的問題永遠保持開放性;它承認,儘管人民不是天使或天神,但他們至少有能力防止某些認為自己就是天使或天神的人為所欲為。民主的目的是要政府為謙卑者擁有、為謙卑者治理並為謙卑者所享受,它是平等人之間的自我管治,是人民不再將主權交給想像的神、暴君、智者、傳統的力量,或者就是因為懶惰和習慣而交給什麼方便的人,讓他們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是自己來制定法規,並據此舉行大會管理自己的事務。
為什麼這個意義上的民主在經歷了2600年之後仍然吸引著人們?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去論述或去閱讀一部新的民主史?對這些問題可以有很多的答案,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可以非常直截了當。對於那些愛好人類發明史的人來說,《生死民主》提供了不少古老政治制度和理念的奇特起源的新細節,比如如何通過公共大會進行管治、婦女投票、不記名投票、陪審團斷案和代議制國會。那些對我們今天稱為民主的種種制度,如政黨、強制投票、司法複核、公投、選舉人制度、公民社會,還有包括出版自由在內的公民自由感到好奇的人,能在本書中找到不少有趣的章節。同樣,那些對變遷、對民主含義到底何在的激烈爭論,或者對民主關鍵辭彙的來源感興趣,或者喜歡看看調侃民主的可笑段子,或者想聽聽激烈反駁民主是個好東西的意見的人,想必也不會太失望。
本書的每一頁(以及在最後章節對歷史和民主的簡要思考)都是想要強調指出,忘記過去,或者記住的「歷史」缺少真實性,都會給民主帶來危險。那些似乎永恆的東西從來不會留存很久。謹舉一個表面上簡單、實際上非常複雜的例子:與選舉有關的語言,活像是一個亂糟糟的喜鵲巢,包羅了來源迥異的各色大雜燴。來自古拉丁文的「選舉」(election),原意是「選擇,(在數種可能性中)挑選」。但在這個詞族中,特指那些能夠進行選擇的人的「選舉人」(electorate)一詞則是很晚才出現的新辭彙,第一次使用這個詞的記錄是在1879年。在那之前,大家只使用「選民」(electors)一詞。今天,我們將人們普遍得到投票權稱為「普選權」(franchise),也即「授予公民權」,而這個來自13世紀英國的辭彙,原意是「自由,免於受奴役和被主宰」。「franchise」一詞後來被用來指「在法律上免於刑訴」,之後才演繹出幾種新含義,包括授予某項權利或某項特權,比如,君主下令讓某人免於被逮捕,或者讓某人「有參加選舉的權利」(elective franchise,投票權)。此外,今天這個詞還用於指公司授權某人在指定地點銷售產品或進行貿易的許可證。
《生死民主》試圖提醒讀者,我們所知道的民主政治的每一個轉折點、每一種習慣和每一種制度,都是具體時代的產物。民主不是一個永恆的、命中注定要實現的政治目標。在我們過去的政治經歷中,它不是一個自始至終的存在,而在今後,它也不會從此和人類相伴到永遠。在這個人們對民主的含義、功效以及價值存在著巨大分歧的時代,本書特別想讓讀者意識到民主所具有的偶然性。當然,民主通常是指一種政治制度,在這個特殊的制度中,人民或者他們的代表根據法律管治自己,而不是被其他人所管治,比如說被軍事獨裁、極權政黨或君主所管治。最近幾十年來,這個意義上的民主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像計算機和OK等辭彙一樣,「Democracy」(民主)成為世界上最為人所知的英文單詞之一。有些評論家說到了民主在全世界的勝利,或者聲稱民主已經是一種普世價值。但事實上,無論民主這個字眼的含義是什麼,它是否以及為什麼一定會戰勝對手,仍將是備受爭議的問題。對於現有的民主國家,如美國、英國、印度或阿根廷是否算得上是他們自己所宣稱的民主國家,大家仍然是各有各的看法。而針對他們所宣揚的民主理想本身也存在很多爭議。一個最常見的,也是本書著力要釐清的一個爭議點,就是在提倡「參與」或「直接」民主和「間接」或「代議」民主之間到底有何分歧。前者被定義為所有公民直接介入與他們的生活有關的決策過程,比如通過投票形成多數人接受的結果;而後者則是人民通過選舉和其他公共表達,選出自己的代表,由他們來代表人民進行決策的管治方式。
▼
《生死民主》
[澳]約翰·基恩 著
安雯 譯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亞馬遜預售中
▼
民主真的誕生在雅典城邦?議會制度真的是英國送給文明世界的禮物?為什麼婦女在遠離現代歐洲權力心臟的地方更早地贏得了投票權?如果在不久的未來,民主這個東西在世界上枯萎了、消失了,那會怎麼樣?
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基恩在本書中向關於民主的起源、含義和當代意義的傳統觀點發起了挑戰。他描述了民主誕生時千差萬別的歷史背景,追溯了民主不斷變化、備受爭議的含義,解釋了現代民主為何以及如何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傳播。
——————————
原載於微信公號三輝圖書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nMFBPMW1ERWVUMEdyU1MxOXhhU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人治的台灣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制?
※基層民主運轉的好不好,重點還得看政府?
※切·格瓦拉照耀尼泊爾:「作為革命者,我們開端啟新」
※論爭在政治中的價值 | 城與邦
※學運煽動者,大都是「民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