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花筆記」早春「鬱金香」:老鴉瓣兩種

物種ID

Amana edulis 老鴉瓣

Amana erythronioides 闊葉老鴉瓣

百合科 Liliaceae 老鴉瓣屬 Amana

學名解釋

Amana: Japanese vernacular name for A. edulis

edulis: for food, edible.

erythronioides: erythronium (red, ερυθρο?, flower colour) + -oides (-aliked, -alike, -resembling, -shaped, botanical Latin.)

講述

老鴉瓣算是華東地區極為出名的早春野花。學名解釋當中提到,其學名來源於日本的俗名,寫做「アマナ」,漢字的記法是「甘菜」。結合其學名 edulis——可食的,這麼說來,老鴉瓣其實是一種野菜?

然而事實似乎不是這樣:前些年就有錯把老鴉瓣當野蔥誤食中毒的新聞。

所謂可食,指的是老鴉瓣的鱗莖,深埋於地下,富含澱粉。據說其味道甘甜可食,因而也有山慈菇的別名,日本那邊的做法也同慈姑相同。但不可考,不建議做一回當代神農氏。

老鴉瓣的葉子很好辨認,因在華東地區開花較早,滿山都是光禿禿的樹榦和一地落葉之時,有幾叢粉綠色的葉片鋪散開來,基本能確定是它了。

老鴉瓣曾經歸於大名鼎鼎的鬱金香屬 Tulipa(土裡趴,表示其鱗莖趴在土裡[大霧]),因而在某一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鬱金香專輯《鬱金香 在荷蘭瘋狂,在中國沉寂》一文當中,提到過這一種「國產鬱金香」。

近年根據花的大小、葉片形態、苞片有無、花粉形態的差異而獨立成屬。實際上,這兩類植物的產地也相當不同。國產的鬱金香屬植物分布於西北,主產新疆;而老鴉瓣屬植物分布於東部,自遼寧到華中華東等地,在日本也有分布。

五年前我就見過老鴉瓣,但僅僅是在果期,無緣得見其早春驚艷的容顏;今年從廣州跑到安徽面基,順便將這華東的早春精靈拍了個夠。

老鴉瓣跟闊葉老鴉瓣在同一座山上也佔據了不同的海拔,我們先看到老鴉瓣,後來看到了闊葉老鴉瓣;最後下到山底又看到題圖那一大叢闊葉老鴉瓣,也不是很搞得清它們對環境的洗好,但聚眾扎堆倒是不奇怪。

即使已經脫離了鬱金香的身份,跟鬱金香緊密的親緣關係,總還是一個噱頭。不同於大家熟悉的栽培鬱金香那寬闊的花瓣,老鴉瓣的花瓣狹長如同柳葉,盛開時如同一枚六芒星,倒是跟栽培的蔥蓮韭蓮之流頗為類似。

花瓣外側有棕紅色的條紋:

除開「顧名思義」的區別,即闊葉老鴉瓣的葉片比較寬闊短小,兩種老鴉瓣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其苞片的數量。老鴉瓣基本上是兩個苞片,闊葉老鴉瓣基本上是三個苞片,而其他的鬱金香呢?一個也沒有。

看清楚了么?將將開放的花的下方,兩片小小的綠色「葉子」,正是老鴉瓣的苞片。

而上圖裡具有三片細長苞片的,正是闊葉老鴉瓣了。

這裡也看得清闊葉老鴉瓣短而闊的葉片,不過有一兩叢紫花堇菜亂入,似乎容易引起誤會。

剛剛進入果期,果實三棱狀,其實在花期就可以看到更小一點的子房。

(上圖是老鴉瓣 A. edulis,隱約可以看到雄蕊包圍的雌蕊)

也正是「子房上位」的特徵,讓老鴉瓣跟外觀有些相似的蔥蓮和韭蓮(石蒜科)區分開來。

(蔥蓮 Zephyranthes candida 子房藏在下面看不到的地方)

細長潔白的地下莖最底部,正是其貌不揚卻為植株貯存營養的鱗莖;這一株埋藏算是淺的,只有幾個厘米,正常的大約有20厘米左右的深度。

剝掉鱗莖皮,倒也是白白胖胖的樣子。

據說還有一種括蒼山老鴉瓣,鱗莖皮內面光滑無毛,這次挖個球拍下來,也是驗證到底是不是更加少見的種。

這個確實毛茸茸的。

最後把它埋在花友的小院里啦~


推薦閱讀:

他們把一個神秘自然的夢,做進了遊戲里 | 跨界
高溫處理毒蘑菇,可以破壞毒素嗎?
【花木文化】臘梅花兒開

TAG:植物 | 博物学 | 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