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告訴我修佛必先讀儒,請問是這樣么?儒學文集哪些值得研習?

佛學,儒學


一個人的人生積澱到了一定的時候,對佛的理解才會有所深入的認知。那樣,會好很多。

至於是不是一定先學儒?這個肯定不具備有效關聯性。看出來的是,你的老師覺得你缺少儒家氣場。他這麼說,其實還是希望你成長成他喜歡的樣子。

這也是一種——痴。


學佛人一般經史工夫都不行,歷史上一些法師,講佛法頭頭是道,一涉及到經史,就露出馬腳,說得非常幼稚可笑,和村頭老太太講古差不多。


其實不然。儒家與佛家是兩個很不同的文化。雖然在中國佛教裡頭,儒家文化起了蠻大的影響,但那是在教法方面。與核心的價值與理論上,兩家學說全然不同,兩者都學,並不一定能夠起到相互啟示的作用。

儒家的核心是「仁」,佛教的核心是「般若」(意思雖然是智慧,但是古代譯經大師保留音譯,是不想一般人把中國文化裡頭的「智慧」,與佛教的「智慧」混淆)。兩者都是人生命中重大的秘密,但卻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孔子雖然從來沒有清清楚楚的解釋,但是從他對應學生的話語中,大概可以看出他所說的「仁」,是人「善良的本質」,比如說顏淵問仁,得到的答案是「克己復禮」,說的是人克制自己,戰勝慾望的自我要求;樊遲問仁,孔子說「愛人」等等。。。而後來孟子提出了四心,進一步比較具體解說了什麼是「仁」,那就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講到底,儒家講的就是一個人如何成長成一個有修養、有能力、有貢獻的社會人,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人內心深處的對自我與他人能有交流、感通的要求。

佛教則起源於喜歡思辨,追求解脫的印度文化。跟重視歷史的儒家文化不同,佛教文化繼承了印度本土對現實、歷史的態度——那就是「不重要的不要管」!佛教講的當然也是人的成長,但是成長的方向卻不是「社會人」,雖然大乘佛教的菩薩精神講的是對眾生的承擔,慈悲心與儒家的惻隱之心相似,但是佛教最重視的還是「解脫」。佛教經典與儒家經典很不同,裡頭有很多的思辨與理論。儒家重視行動與規範,而不像佛教一樣,喜歡探索一些「究竟」的問題。儒家說「未知生,焉知死」,而佛教則就是要去探索生前死後。而佛教的「般若」,是一種解構的「智慧」,與儒家「建立」的智慧更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對儒家的學習,跟對佛教的學習,根本是兩回事。當然,兩個都是人類美好的文化,都能夠學習,都能夠對人的生命有幫助。但是如果說學佛必先學儒,則有誤導人之嫌。不過讓我猜猜,說這話的人是凈宗學會的?


假和尚喜歡用儒家來冒充有文化。也不知道這幫禿驢是怎麼想的,但凡他學懂一點儒家就明白,在儒家來說只有投身社會才有個體價值,只有自利利人才是修行之路,才是福德。

修行齊家治國平天下和佛門空性自如主張八竿子打不著,不止路子不同連方向也不同。。。我儒門強調立,你佛家愛說空,,我跟你說不一樣吧,你要跟我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那到底是色還是空嘛,你又說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我跟你講,你要是上邏輯課你會被老師打死的。。。

綜上,儒家好歹還算學術吧,是尊重客觀事實邏輯嚴謹的好吧。。。佛家有邏輯嗎?他尊重現實嗎?佛家是自成一個體系是架空的世界觀好嗎?於人於己佛門都是沒有客觀價值的,除非騙香客,,也許精神上能讓人愉悅。

而儒家還是有一點點實際用途的,比如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做人做事要有規矩,明白知行合一不夸夸其談,在奮鬥中修行與成長。。。。佛家呢?能舍能忍,萬法皆空,,,也許釋迦牟尼是最了不起的智者,但我只能相信我的歷任數理化老師,在這個世界行走,邏輯和空靈怎麼選??????

一個有基本邏輯精神的人不會去研究空靈的學問,,,只少我這麼看。


告訴你先讀儒,是讓你把中文的基礎打牢,佛經都是文言文的,如果你對文言文一竅不通,你怎麼去修學佛法啊?你拿什麼來悟佛知見啊?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幼學瓊林等等,都學習一遍吧。


一般是這樣的,自古法師多由儒入佛,南師說儒家是小學,道家是中學,佛家是大學,一般根器都要打好基礎,步步進修,有句話「英雄到老盡歸佛,」福慧都要修,而人身難得,大概也就在於此吧,學儒就是先學好做人,否則容易學偏,養正氣,直道心


我所接觸到的學佛人,大部分是先接觸到儒學的,都是中國人,儒學多多少少比較親切。

但人倫的層面還是解決不了生命的終極問題,這時候方才捧起佛學。

記得當年讀傳說孔子所著的易經十翼,文字美則美矣,但天地之間大理,動不動就往人倫上扯,有意思嗎?

當時都有掀桌子的衝動了。


也不能說必須。但是這是一個好的建議。

治學不要貪多,不要貪大 。或許儒學你用一輩子都足夠了。等到你不夠用的時候,再去看別的學問吧。明明只有一個茶杯,就不要想著去裝長江黃河了。

儒學的經典……四書至少必須要看。

儒學雖然說根本的核心是「維護等級制度」,但是另一個方面來講,它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道德行為準則」。這個準則是用來要求自己的。

然後你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自己這樣要求自己,但是別人為什麼不要求自己呢?想不明白?那就要看諸如《鬼谷子》《韓非子》之類的書籍了。

看了這些有點毀三觀了怎麼辦?看《莊子》《老子》從中和稀泥。

和完了稀泥,差不多就跟莊子一樣變噴子了。然後怎麼辦?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呢?那就去看佛經吧。不過佛教的傳承太雜亂了,經書也多,翻譯水平更是良莠不齊(我是指的從梵文翻譯成文言文)。不過有了前面這麼許多的基礎,自己是可以從中去偽存真的。有時候覺得呢,其實看一部《金剛經》就足夠了。


讀孟子吧,我最喜歡他的見王者而藐視之的大丈夫人格。


推薦閱讀:

把自己扔到極樂世界去
證得中道後,不知為何原因起了好似魔障,感覺中道被玷污了的感覺,一想到中道就排斥與反感,是中魔障了嗎?
如何看待並解釋輪迴?
世界戰爭衝突禍亂的根源

TAG: | 儒家 | | 修佛 | 佛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