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斯指數大漲五年後的回顧 | 陳經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2011年,我寫了《從道瓊斯指數看中美日經濟》,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發展趨勢作出了觀察與預測。現在回頭看,這篇文章的觀察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這個研究,我對美國公司的實力有了較深入的認識。長期以來,我認為基本論調應該是唱多中美兩國,唱衰其它國家。

2011年12月,我研究道指成分股,寫了一篇從道瓊斯指數看中美日經濟 | 陳經,對中美日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態勢和發展趨勢作出了觀察與預測。

現在2017年3月回頭看,這篇文章的觀察還是很有道理的。正是因為這個研究,我對美國公司的實力有了較深入的認識,除了看好中國的發展,對美國也較為看好。長期以來,我認為基本論調應該是唱多中美兩國,唱衰其它國家。

對於美股指數,文中是這樣預測的:

所以,以目前的跨國大公司態勢來看,還是美國日子最好過。而道指就是赤裸裸的只和最強的大公司掛鉤,強勢確實是有道理的。如果說未來10年,道指翻倍,這完全可以想像。

道瓊斯指數月K線,2010年8月至2017年3月3日

當時道瓊斯指數約是12000點,納斯達克指數約2600點。現在2017年3月初,道指是21000點,納指5800點。不需要10年,5年過去道指就增長了75%,離翻倍不遠了,多支道指成分股大漲超過100%。納指更是已比翻倍還多。

納斯達克指數月K線,2010年8月至2017年3月3日

2016年6月初,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李曉鵬的文章《來一個美國崩潰論——現在是拋售美元資產的最佳時機》(guancha.cn/lixiaopeng/2)引起了不小的關注。當時的道指是18000點,納指是4900點,美股處于震盪期。但之後半年多時間,特別是特郎普當選以後,道指與納指又繼續上漲了15-20%。這個走勢有些出乎預料,這是否說明,美國經濟發生了質變,美股將繼續強勢?

本文沿用五年前文章的分析框架,對道指成分股分類觀察,更新一些情況,探討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過去五年,30隻道指成分股中,有5隻被調整出去換成新的,變動比例比較大。2012年9月,聯合健康取代了卡夫食品。2013年9月,美國鋁業、美國銀行、惠普被調整出去,分別換成耐克、高盛、VISA。2015年3月,AT&T被調整出去,換成了蘋果。

2011年底分析時,由於道指成分股中的美國鋁業和旅行者保險市值只有100、200多億美元,我將它們換成蘋果和谷歌,這樣更能代表美國經濟。現在美國鋁業已經被調整出成分股了,旅行者保險還在,這次繼續把它換成谷歌。

還是按前文的框架,將30支成分股分為石油、金融、製藥、工業技術、IT、消費六個類別進行統計。下面兩張表,除市盈率之外,單位都是億美元。2011年市值用2011年12月1日的股價計算,現市值對應2017年3月3日的股價,市值數據由於來源不同可能稍有出入。舊的市盈率用2011年市值除以當年的利潤來計算。現市盈率用現市值除以2016年利潤,相關公司的數據基本出來了。按慣例,發生虧損沒有市盈率。

石油、製藥、工業技術公司的營業數據

石油、製藥、工業技術這三個類別五年過去沒有新的公司進來,還是這11隻股,但營收和利潤表現其實不好。由於油價大跌,石油類兩個企業營收大跌,9成的利潤沒有了。製藥類兩個企業營收和利潤都小幅下跌。工業技術類的7個老牌企業中,卡特皮勒最慘,可能是被中國企業衝擊得厲害。波音是唯一營收顯著增加的,世界上對飛機的需求還是多,新的重量級競爭對手還沒出來。其它五個企業營收和利潤持平或者下降,3M和聯合技術持平,IBM和通用電氣、杜邦營收和利潤降得多些。

雖然這三類公司的營收與利潤表現不好,但是市值卻沒有下降,還有所增長。兩隻石油股是資源類周期股,利潤低時確實不能用凈利潤來簡單估值,利潤好時給的市盈率倍數也不能高,但是市值只降了5%,應該是有保護性的措施。製藥類的市值增長了45%。工業技術類中表現稍好的波音和3M市值翻倍,另外三隻市值有所增長,只有卡特皮勒和IBM市值明顯下降。工業技術類企業市值增長了29%。這三類股的市值增長幅度明顯低於道指75%的增幅。

金融類、IT類、消費類公司的營業數據

金融類、IT類、消費類三大類股的總利潤有一定增長,市值增幅相當可觀。以上我加進了幾個雖然不在道指成分股中,但更能代表美國經濟總體情況的公司。美國銀行2013年被調整出去了,當時以為股價前景暗淡,但是後來卻利潤大增,市值翻了多倍。AT&T在2015年被調整出去,市值卻增長不算小。這兩個應該是被錯誤調整了,我還是放進表中。美國鋁業虧損市值從103億降成67億美元,惠普把PC和印表機部門拆分出去營收下降一半,市值從584億跌掉一半,卡夫食品市值沒有增長,這三個股調整出去是應該的。IT類中,蘋果已經是成分股了,我認為還應該把谷歌和亞馬遜放進來,更能代表美股的狀況。所有六類股加起來有33支,並不是機械地只分析30支成分股。

金融類幾個公司,營收下降了,但是利潤增加很多。之前可能是市場有些恐慌,怕金融股出問題,給的估值偏低,現在市場很樂觀。因此金融類市值增幅高達168%,在六類中最多。2011年我的結論是老牌工業技術、IT、消費的20多個企業是美股真正的支撐,當時金融類企業的市值不高。現在金融類重新崛起,市值還超過工業技術類了。

IT類這六隻股是美股最大的亮點板塊,已經非常巨大的市值又增長了133%,個股如果只翻倍算一般。蘋果、谷歌、亞馬遜的營收增幅達到或超過100%。凈利潤增加主要靠蘋果和谷歌。微軟利潤下降是受收購影響,這需要考慮。市場給IT類的市盈率估值也有相當幅度的提升,IT股對美指的升幅作出了最大的貢獻。這確實是不錯的成績,因為這些公司的營收與利潤已經極高,在過去五年中還能有翻倍的表現,在其它市場包括A股基本找不到這樣的例子。

消費類的公司最多,有11個,總市值增加了62%,接近道指75%的漲幅,沒拉後腿。但是消費類股其實表現分化了。沃爾瑪、寶潔、可口可樂、麥當勞這四個利潤還降了,營收增長不多或者下降,確實有行業到頂增長乏力的感覺,市值增長只是市盈率估值提升。AT&T和Verizon兩個電信股有自己的行業特色,之前是利潤低谷,現在利潤高並不能說明增長高。強生、迪斯尼、家得寶、聯合健康、耐克這五個是市值增長100%-200%,是消費類股市值增長的主力。這幾個行業看不出統一的增長模式,也可能之後發生變化。

2011年12月時按各類別總市值觀察,會發現對美股來說,最重要的是消費、IT、工業技術這三類的23-24隻股,分別有13000、11000、6800億市值。金融類那時剛遭到重創,只有三個在道指里,市值只有2300億出頭,還不如製藥類市值高,重要性都不大。石油類兩隻股市值不小,但是行業特殊,波動有限。應該說當時消費、IT、工業技術這三類股的估值是比較低的,市盈率一般是11-17。而且這些行業的美國公司在世界上技術與品牌優勢很大,對股指的支撐很好,當時的方向顯然應該是對美股唱多。

現在再來按行業總市值排,最重要的變成了三個高增長的類別,次序也有了變化,依次是IT、消費、金融,分別有25500、21400、9600億市值。IT地位上升,消費類有好有壞地位下降,金融類鹹魚翻身一躍從最弱的一類跳到第三。工業技術類7個老牌公司營收和總利潤下降,相對地位下降,市值上漲更象是一種安慰。

看上去IT類公司是真正有不小增長。營收增長高,有令人興奮的新經濟模式,如網路經濟,有新技術突破口,如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

消費類公司應該說業績有小幅增長,但沒有清晰的發展脈絡,並不是很紮實。營收增長並不多,利潤增長可能有偶然性。金融類公司的利潤不能作為股指的依靠,歷史上波動就比較大,說不定什麼時候又危機大跌了。石油類公司市值不跌是業績低谷時的保護性估值,以後業績好轉,市值也不會大漲。工業技術行業這七個公司有傳統,是美國技術體系的支柱,但應該難於突破了,感覺是走下坡路的。不是說這些公司不行了,而是全球高端工業技術市場空間就這麼大。也不是沒競爭,中國的各種中低端工業科技鬧得很兇,一不小心把行業高端的利潤弄沒了,是很要命。

總體來說,美股指數五年來接近翻倍的表現,個股大漲層出不窮,主要是兩個拉動力量。一是IT類龍頭公司的帶動作用,有真實增長和較大創新,在全球確實表現突出。二是市場從偏悲觀到偏樂觀的估值提升,這是非常明顯的。如果只是靠業績增長,美指的增長並不會太高,主要還是估值提升對股指助漲作用大。

過去五年,美國股指表現很好,而且不象中國A股這麼大起大落。美股這些年下跌時幅度不大,一直穩健上漲的感覺。美股的表現是美國經濟信心的重要依託,這種「穩健上漲」的增長形態,多年來就是美國股市吸引世界資金的招牌形象。從種種跡象來看,美國全社會有意對股市精心維護,對市值看得很重。而中國政府與社會對股市形象沒這麼重視,一些公司對市值漠不關心,又有不少公司炒作過於狂熱,不是太有章法。

接下來五年,根據以上分析,不宜對美股過分樂觀。從這30多個公司的市盈率來看,現在估值雖然不能說瘋狂,但肯定不是低估區域了,甚至也超過了歷史平均市盈率,算偏高的。理論上來說,這需要靠高增長來化解。但是除了IT業似乎還有一定增長潛力,其它幾個行業大類都不能樂觀。其它行業約一半的公司過去五年利潤與營收持平或者下降,面臨的挑戰不小。希望是美國經濟「復甦」,但就算美國經濟指標真的好轉了,這也已經反映在樂觀的估值里了。要注意這些公司的市值普遍上千億美元,營收數百億上千億已經是行業霸主,要維持都不容易,想要增長不是小事。有時不是公司管理能夠決定的,市場空間到頂也沒辦法了。

A股上千億美元市值的只有四個公司,中石油和工行、農行、中行。三個銀行股估值都很低,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雪弗龍一樣是低利潤保護性估值。這些公司規模都太大了,基本沒法談高增長。除了銀行股,A股還有約80個公司市盈率在8-15倍,輿論認為這些公司市值「偏大」不好炒,其實不少只有幾十億美元。而美國這30多個公司,規模要大得多,卻基本在16倍市盈率以上,一般是20多倍,這無疑對應著相當樂觀的市場情緒。

由於美國IT業優勢很大,想像力也有,所以有一種觀點是,美國會繼續以IT優勢拉動整體發展,實現整體經濟的質變。從這30多個公司的營收與業績軌跡看,這並沒有成為現實。IT的營收與業績增長,沒有擴散到其它行業去。其實中國也是一樣,IT發展的速度可能比美國還快,但是並沒有對其它行業有太大拉動作用。依靠人工智慧等革命性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大規模改造,真正實現的不多,各行各業太多,還只是一個設想。

如果接下來五年,美國能夠靠經濟增長,把現在的樂觀估值消化,把美指的漲幅做紮實,就已經不錯了。不應該再想像美國股指能有大幅增長,我認為從2011年底10年過去,道指也就是一倍的漲幅。如果接下來漲幅顯著超過一倍,就會有大幅下跌的風險。這基本等於是說,接下來美股每年漲不了多少。巴菲特說道指要上10萬點,那時他很可能已經去世了,等於隨便說了。

巴菲特資料圖

但也不是說美股就會大幅下跌,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必然。如果美國經濟亂套了,這些公司業績大降,那現在股指顯然高估了要大跌。但這個前景不能隨便預測。五年前我的判斷還是成立,美國這些道指成分股公司,在世界上有獨特的技術與品牌優勢,其它國家的挑戰者冒出來的不多。雖然規模已經很大高增長不易,但不能輕易唱衰。因為美國的全球優勢,這些公司有不少對應的是世界市場,能從世界經濟增長中受益。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中美兩國研發創新的投入與成果顯著領先,也各自有獨特市場優勢,明顯領先其餘國家。因此,對美國稍看好一些是可以的。

如果美國方面操縱輿論,宣傳美股前景一片大好,吸引世界資金去接盤再炒高一段,這會是一個陷阱。美國操縱者會利用主場優勢套現,之後大跌套死殺進來的資金。因此要注意防範這種輿論炒作。由於美股規模實在太大,美國吸引世界資金的任務也沒那麼容易完成。至少中國就沒有顯著增加美股頭寸,還有所減持,現在也對民間資金出海管得很嚴。

接下來預計美股震蕩加劇,可能以一種震蕩的方式小幅上漲。即使長線上漲了,上升斜率肯定比過去五年小。同時也通過震蕩,實現利益集團的超額收益。

通過和美國股市的對比,也可以對A股有點信心,至少A股大市值股的估值是比美股低的。從長線來說,A股的估值與業績提升前景會比美股要強。預計五年後A股的漲幅會高於美股。但是由於A股的估值體系十分混亂,炒作橫行,如果追求高收益,可能風險比美股還大。本文並非對股市投資作出建議,趨勢預測都是極長期的,對於操作參考意義不大。

本文主要是過五年後階段性總結一下。對全球經濟的觀察,可以參考《從道瓊斯指數看中美日經濟》一文,雖然時間已經不短,但不少觀察並未過時。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員陳經, 微博@風雲學會陳經,文章於2017年3月6日發表於觀察者網(guancha.cn/chenjing/201),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郭尖尖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zhuanlan.zhihu.com/feng

一點資訊:

yidianzixun.com/home?

今日頭條:

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2015 年「史上最強裁員潮」是真還是假?應該如何看待?
對印度來說被美國剪羊毛和超越中國,哪種情況會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印度被剪羊毛,會對中國經濟更加有利嗎?
把中國的錢算清楚(下) | 陳經
土地資本化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轉型
中國的經濟轉型怎麼樣才算是成功?

TAG:道琼斯指数 | 中美比较 | 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