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構》從「繪事後素」 體認樸素之道

《論語解構》從「繪事後素」 體認樸素之道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白話試譯:子夏問孔子:「老師啊,《詩經》上有一句話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到底該如何理解呢?

孔子回答說:「這就好比繪畫一樣,』巧笑、美目』就好比是用五彩顏料在畫紙上先塗抹出生動的畫面,但是,要想把畫作的精氣神底蘊呈現出來,用五彩還不夠,還必須用素白線條加以勾勒,「素以為絢夕」不論是化妝還是繪畫,不用素色打底,其精氣神、其韻味是很難表達出來的。」

子夏聽後,若有所悟,說:「按老師的意思,對「禮」的發揚工作來說,是不是也應該如繪畫一樣,讓人們多重視其後面那樸素的「道」的本質呢?

孔子聽後,高興的稱讚子夏說:「子夏啊,我本想啟發你的,不想你又啟發了我啊。從現在起,我可以與你討論《詩經》了啊。」

解構:這一段話,通過孔子與子夏師徒兩人一段精彩的問對,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從「形而下」的化妝、繪畫、形式上的禮節這些普通的生活小事入手,思維螺旋式的層層上升,進入「形而上」的對精神世界乃至「道」的探索層面這樣一個「思維修」的過程,同時也將孔子「啟發式」與「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與理念淋漓盡致的呈現出來。

師徒的兩人對話,重點都落在了一個「素」字上面。其所要表達的重點思想,正好貼合了老子所言的「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一句。素,就是樸素,而樸素正是「道」所呈現出來的面貌,雖然這種面貌已經「樸素」到近乎「無名」,讓人忽略到記不住它什麼名字的程度,甚至輕視它,把它看得很「小」,認為它無足輕重,但,普天下的萬事萬物卻沒有一個不臣服於它的,離開它,萬物就不得生長。因此,我們不能忽視身邊那些看起來「樸素」的東西,要知道正是它們,才襯托起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時,我們應該體認到那隻不過是「道之華」罷了,我們更應該時刻以老子所言的「五色令人目盲」來警示自己,繁華之後是真實的樸素、平淡,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以禪悅之心,踏上智慧人生的道路。(譚清風)

推薦閱讀:

「貪」字小解
從「命與仁」論顏回早死與孔子「仁者壽」之悖論
剖析孔子「為政以德」中「無為而治」的思想內涵
漫談漢字智慧、國學與兒童家庭教育
我們為什麼要和孩子讀詩

TAG:论语书籍 | 儒学 | 国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