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轉型成功率是50%,製造業怎樣選擇正確姿勢?

雖然「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但全球主要的經濟大國都已經在用自己的邏輯來詮釋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有「工業4.0」,美國有「工業互聯網」,中國有「中國製造2025」、日本有「日本再興戰略」……雖然各國的叫法不同,但在達成的路徑上卻頗為類似:從新ICT技術應用到數字化轉型再到智能製造。

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複雜的法規要求和高度的安全需求等多個方面的挑戰,製造企業也在積極尋求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ICT技術,實現員工、應用系統、智能機械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獲得商業的主動權。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50%的企業在試圖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會以失敗而告終。可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風險並存,企業要規避風險就要選擇一個優質的合作夥伴尋找一條切實符合自身需求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製造業的先行者都從數字化轉型獲得了什麼?

由於生產流程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製造業邁向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而隨著新ICT技術的日益成熟,已經有一些走在前面的製造企業通過和新ICT廠商的合作,在數字化轉型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它們或許能夠給其他企業提供更多借鑒。2016世界500強排名第81位的東風汽車, 即是製造企業轉型的先行者之一。

始建於1969年的東風汽車,是中國汽車行業骨幹企業之一,旗下已有300多家子公司。受近年宏觀經濟和國內製造業大趨勢影響,國內汽車行業普遍面臨增速放緩、結構調整等諸多壓力。為迎接挑戰,東風汽車集團在「十三五規劃」的信息化領域中提出,利用雲計算的技術實現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從而為集團整體的業務信息化提供支撐服務。2015年,東風汽車集團牽手華為,建立第一個內部私有雲試點。雲數據中心的建設不僅讓東風汽車的業務運行更加流暢、應用更加彈性,在用戶的數量和業務的需求發生變化時也能夠快速響應需求。 對東風而言,選擇與華為攜手,將緊緊抓住互聯網、智能化、大數據、無人駕駛等新興產業帶來的戰略機遇,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中搶佔先機。

印度Supreme公司作為印度最大的塑料處理公司,其辦公和生產地點分散在印度全國,PC設備和網路設備的統一管理和運維、數據和信息安全等都存在一定問題,通過數字化轉型,Supreme公司藉助華為桌面雲解決方案的應用,實現了設備的統一管理,使得業務軟體部署效率大大提升,TCO降低32%,能耗降低70%;設備的故障恢復時間也從原來1~2天縮短到了分鐘級。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這些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從自身的需求和痛點出發,以某一個領域為切入點,最終獲得成功。業界普遍認為,數字化轉型將會給企業帶來三個方面的主要變化:

1、優化管理流程,改變業務模式。

製造企業要想在短時間內依據客戶需求快速交付產品,需要不同設備、系統間的互聯互通,數據的實時收集和傳輸有助於企業改變現有流程和業務模式,實現更精益的運營,提升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2、快速響應業務變化,提升客戶體驗。

一個數字化的企業,一定是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快速做出調整,並為客戶提供更加一致、及時、準確的服務。東風汽車正是通過IT基礎架構底層的雲數據中心建設實現了對這些的支撐。

3、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員工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之間更加緊密的協作,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不僅通過為員工提供有效的協作工具,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種緊密的協同激活了企業的創新潛力。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有哪些關鍵抓手?

業界基本上一致認為,數字化製造技術將會改變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從研發、供應鏈、工廠運營到營銷、銷售和服務;設計師、管理者、員工、消費者以及工業實物資產之間的數字化鏈接將釋放出巨大的價值,並徹底刷新製造業的版圖。

對於企業如何通過轉型,成為數字化企業,華為公司則認為,要成為數字化企業,企業首先應該實現企業的人與人、物與物和人與物的全連接;其次應該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開展運營,使運營更加簡單、高效、智能;第三應該給客戶、合作夥伴、員工提供ROADS體驗(Real-time、On-demand、All-online、DIY、Social)。

應該說,數字化轉型對於製造業來說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性工程,在方向明確的情況下,找准切入點就變得至關重要。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新ICT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的深度融合,並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就變得至關重要。

首先,生產的現代化。對於製造業而言,生產環節與新技術的融合和核心所在,很多工廠都是建設在網路無法良好覆蓋的地方,嚴重影響了連接、傳輸和設備性能,製造業必須採取新的方式,比如建設無線工廠,為企業的卓越運營提供可靠基石。

其次,IT基礎架構與製造過程互聯互通。在新ICT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融合的過程,以數據中心為核心的IT基礎架構是實現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關鍵,數據中心不僅可以促進業務流程的監控、監督、控制,還可以讓企業與其合作夥伴之間實現有效協作。

第三,協作安全的研發網路。當信息無縫、安全地實現跨部門或跨地區共享時,研發活動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因此,製造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必須優化內外網之間的通信,通過部署智能技術來推動研發活動,這不僅關乎提高企業業務績效與促進創新,也將決定企業能否捍衛其達成的技術優勢。

第四,信息安全管理。儘管安全隱患難以避免,但只要安全措施到位,互通互聯在協作上的優勢遠勝過風險。現代化的安全管理必須支持製造過程,具體的途徑包括提供外部介面管理控制、未經授權的終端接入控制、USB存儲設備、移動終端數據加密以及遠程數據清理能力,以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有精準營銷等側重於製造業後端的關鍵應用,畢竟在互聯網應用普及的今天,傳統製造企業的商務運營模式正面臨電子商務的衝擊。不過,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以上幾個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並非一哄而上,而是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從某一個關鍵點出發,由點帶面,全面帶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推動數字化轉型 製造業如何選擇合作夥伴?

對於製造業而言,若想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除了要弄清楚這一過程中的關鍵點,在借鑒行業應用案例的基礎上充分發掘自身需求外,選擇一個靠譜的新ICT技術的合作夥伴同樣至關重要。

同樣,對於ICT廠商而言,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因此,單純只提供點式解決方案的企業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需要,只有那些能夠成為企業戰略合作夥伴、伴隨企業轉型的新ICT廠商才更有機會。

新ICT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一種平台,更是一種生態。因此,華為憑藉移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ICT技術,將敏捷製造新模式迅速融入到辦公、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以及供應鏈等整個製造業生命周期,打造出了更高效、更精細的智慧工廠。

不僅如此,為了應對數字化轉型給新ICT廠商所帶來的挑戰,華為通過提供全聯接的技術,讓物理世界能夠數字化;提供更快、更高效、更廣泛覆蓋的基礎網路,讓信息能夠被傳送;提供雲計算、大數據的處理能力,讓海量的數據變成有價值的商業機會。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積極與SAP、德國電信、霍尼韋爾等業內領先合作夥伴聯合開發行業解決方案,共同建設數字化轉型生態圈。在2016年,華為與國際領先的機器人技術供應商庫卡(KUKA)開展聯盟合作開發智能製造解決方案;華為通過與ABB合作將基於4G LTE的華為產品和技術應用到ABB的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中。這些都為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數字化轉型,IDC曾深入總結了企業在選擇數字化轉型合作夥伴的6大標準:綜合視野、行業經驗、技術實力、創新能力、專註程度和生態系統。對照這些標準,華為顯然有信心成為製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上的最佳拍檔。

本文為科技新媒體「常言道」(微信公眾號: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彥。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推薦閱讀:

智能製造(一):少數派的風口
德國經濟的秘密是什麼
【伍】人和人們的機器
數字化工廠規劃之七劍下天山
日本有色金屬巨頭髮布公告,承認旗下子公司存在造假行為。

TAG: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