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吃苦我有理,誰愛吃吃去!
為什麼中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難以下咽?
為什麼孩子們愛吃甜食,卻因為幾口花椰菜大哭大鬧?
為什麼黑咖啡、黑巧克力始終是少數人的選擇,即使被冠以「純粹、有品位」的美譽?
那是因為,如果像愛吃甜食一樣愛吃「苦」食的話,動物和人大概就會死光光吧!
大自然中的大多數苦味的物質都是有毒、有害的。只有在嘗到苦味食物的時候,能夠迅速做出噁心、反胃等本能反應,並且從此對它們繞著走,才避免祖先們因為誤食而中毒——而哪怕僅僅幾百年前,時不時需要野菜充饑(或者時不時被《甄嬛傳》)的男人女人們,也不能脫離這種本能而生存。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感受苦味的受體基因——TAS2Rs,這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身防禦。而這種能力是和它們的生存環境、飲食模式相互匹配的。
比如,鴨嘴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其主要食物來源是水中的甲殼動物,其中有毒物質很少。鴨嘴獸分辨苦味的能力就比較差——僅有4個TAS2Rs。相比之下,植物中含有的苦味物質要高於動物食品,因此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相比肉食動物也就擁有更多探測苦味的TAS2Rs,可以感受到更為豐富的苦味。
不過也有例外。日本獼猴經常食用含有苦味物質Salicin的柳樹樹皮,尤其到了冬天,樹皮是它們唯一的食物。對於日本獼猴來說,對苦味的低敏感度也有利於生存。事實也的確如此,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獼猴的hTAS2R16基因上存在一種可以降低對Salicin反應的突變——它們也確實不太能感到Salicin的苦味。
人類也是如此,在TAS2R38基因上的突變能夠使一些人感知苦味的能力大幅下降——而這種突變在中部非洲的一些人群中頻率很高。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非洲地區瘧疾肆虐,而長期消化微量的生氰糖苷食物(可水解生成高毒性的氰氫酸哦!)有助於抵抗瘧疾。
所以你看,喜歡和不喜歡苦味的食物,似乎都有著進化上的優勢。不過下一次有人在你面前大談特談令你皺眉的黑色食物時,不妨對他們講講這個苦味基因。
甚至,你可以委婉而溫柔滴提醒他,這種忍耐苦味的能力起源於非洲祖先,並且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看看安陵容怎麼死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一隻三色喵引發的思考——你知道表觀遺傳嗎?
※【認真想讀者提問】基因會對人的思想發展有影響嗎?
※比爾?蓋茨再次面對巨大爭議,IUCN、多國政府、NGO、科研機構聯名抵制基因驅動技術
※教你分辨靠譜和不靠譜的基因檢測
※你的孩子會成為馬雲還是博爾特?—— 時下最火爆的「基因檢測」能不能告訴你?
TAG: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