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和自動化大幅改造製造業,「中國製造」的優勢已經消失

前篇:機器人大增長時代即將到來

在2013年9月的一篇文章中,《紐約時報》講述了南卡羅來納州加夫尼一家叫「帕克代爾」的紡織廠的故事。

帕克代爾工廠僱用員工約140人。而在1980年,相同的生產水平需要2000多名工人。在該工廠里,「只是偶爾才需要有人打斷自動化過程,這還主要是因為有些任務人工來做的話仍然比較便宜,比如用叉車在機器之間搬運半成品紗線」。紡好的紗線會自動沿著連接到天花板上的通道被送往包裝和運輸機器上。

儘管如此,那140個工作崗位至少代表了製造業就業下降趨勢的部分逆轉,而這種趨勢在美國已經長達數十年之久。

20世紀90年代,隨著紡織生產轉移到中國、印度和墨西哥這樣的低工資國家,美國紡織工業慢慢消亡。1990 ~ 2012年,美國紡織行業國內就業崗位約120萬個,占該行業超過 3/4的就業崗位已然消失

然而,過去的幾年間生產又得到大幅反彈。2009 ~ 2012年,美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增長了 37%,出口總額近 230億美元。

這種轉變正是高效的自動化技術推動帶來的,這種技術使得美國紡織業即使與最低工資的境外工人相比也有競爭力

事實上,由於新技術引進以及國外勞動力成本上漲,尤其是在中國,工廠工人在 2005 ~ 2010年間每年的加薪幅度近 20%,因此目前美國製造業正有一股明顯的「迴流」趨勢。2012年4月,波士頓諮詢集團調查走訪了美國的製造業高管,發現銷售額超過 100億美元的公司有近一半在積極尋求或考慮將工廠搬回美國。

技術進步已經對中國工廠就業產生了重大影響。1995 ~ 2002年,中國減少了大約15%的製造業員工,即約1600萬個就業崗位。而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這一趨勢有可能還會加速。

  • 2012年,蘋果設備的主要合同生產商富士康宣布,計劃引進 100萬台機器人到工廠工作。
  • 中國台灣一家電源適配器生產商台達電子有限公司最近將其戰略重點轉向低成本的精密電子裝配機器人。台達公司有意推出一款單臂裝配用機器人,售價約 1萬美元,不到 Rethink公司巴克斯特機器人價格的一半。
  • 歐洲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比如ABB集團和庫卡AG也同樣在中國市場投入巨資,目前正在當地投建工廠,每年生產成千上萬的機器人

工廠自動化增長的趨勢在發展中國家絕不僅限於中國。

例如,服裝和鞋的生產,仍然是製造業中勞動力最密集的部門之一,它們的工廠已經由中國轉向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工資更低的國家。

2013年6月,運動鞋製造商耐克公司宣布,印度尼西亞工資上漲已經對其季度財務數字造成了負面影響。按照該公司首席財務官的說法,解決這一問題的長久之計將是「不用勞動力生產產品」。此外,提高自動化程度也轉移了人們對第三世界服裝廠成為血汗工廠的指責。

以上內容整理自《機器人時代》,作者馬丁·福特,中信出版集團

~~~~~~~~~~~~~~~~~~~

關注微信公眾號:次元新科技(Up2333up)


推薦閱讀:

鎖相環(PLL)在振蕩器中的應用-準備篇
前饋形式的震蕩控制器(上)
自動控制領域有哪些必讀的「聖經」(書籍或論文或其他讀物)?
無需軟體,免費自動轉寫英文電話會紀要
如何用實驗方法確定系統的頻域響應

TAG:机器人 | 自动化 | 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