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良知?------重提獨立思考(判斷)
知識就是力量。中國人耳熟能詳,而且對它很是認同。從歷史上看,1840年以後,中國面對西方的科學技術(堅船利炮),不堪一擊,於是得出一個結論: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落後,就是指科學技術的落後。從現實上看,今天如果我們不能用知識很好地答出一份標準化試卷,可能就上不了好大學、讀不了好專業,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滿足自己物質的慾望。
無論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壓力,我們都知道知識太重要了。但是我今天要對大家說的是,儘管知識確實重要,但知識也有局限性。
------------------------------------------------------------------------------------------------------------------------------------ 一根胡蘿蔔拴死一輩子
知識是無限的。什麼叫知識?知識是對這個世界所有事實的認知。既然世界是無限的,那麼知識也是無限的。可悲劇的是,人生是有限的。莊子就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世界是無限的,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世界所包含的無限知識,那我們的人生就會廢掉。
當知識不成體系時,它是無用的,只是碎片。用手機、電腦的我們經常接觸「碎片」這個詞,我們總會被適時的提醒「碎片」的存在,然後我們清理垃圾。舉個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時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這是非常嚴肅的知識型問題。如果你專門研究宦官,把他們的生存狀況、心理狀態以及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影響、作用都搞明白,你將會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專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這樣的知識碎片,對你一點用處都沒有。
「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如果你能把它變成系統的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義的。但是假如一個人並沒有這樣的意願和目標,他只知道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對他不僅沒用,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因為他知道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答案,心裡一陣竊喜,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並且他特別想讓別人知道這一點。於是,他天天等著別人提問,以期收穫別人的敬佩。為了等到這一天,他可能每次和朋友吃飯的時候都點胡蘿蔔,別人吃得很香,他卻只等著一個問題。
這根胡蘿蔔把他一輩子都拴死了。我個人非常不理解很多人追求冷門的、奇葩的所謂知識---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不願意系統的學習一門知識。
------------------------------------------------------------------------------------------------------------------------------------ 瑣碎的知識,把人生切割成碎片
德國哲學家尼采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為什麼這麼聰明》。看到這個題目是否覺得作者很自大?他的結論就一句話: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nn
知識競賽節目比比皆是。節目中,主持人放了5個音樂片斷,每個片斷幾秒鐘,隨後提問:這5個音樂片斷,有2個片斷屬於同一首歌,你們誰知道?一個小夥子搶答說他知道,並且回答正確。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同一張音樂專輯,你知道嗎?這時我緊張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說明他還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這一輩子可能就廢了。但是沒想到他真知道。這個節目「它在侮辱我們的智商,並且在誤導我們生命的流向。」
這就叫無用的知識,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無用的知識。比如,很多人關心某個明星喜歡的顏色是什麼,星座是什麼,結了幾次婚,又離了幾次婚……當一個人把精力花在這些地方時,他可能獲得了知識,並且在飯桌上能與人聊天,但他的人生會變得特別瑣碎。
我們的生命本來就不可能佔有無限的知識。更可悲的是,無聊的知識會讓人生變得無聊,瑣碎的知識會讓人格變得瑣碎,甚至猥瑣。
孔子的學生子夏早就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但是「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即使是胡蘿蔔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你可以拿來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認知集中在這種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會有什麼成就。你用瑣碎的知識把人生變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為。
荀子曾提出過對知識的鑒別。他說有些知識是無聊的、無用的、無趣的,這樣的知識荀子有一個判斷,叫「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你知道了這樣的知識,並不能夠因此成為君子,你不知道這個知識也不會因此成為小人。有的知識對你的人生,一分都沒加,又何必耗費精力和時間呢?
但是在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專心致志、興高采烈、興趣盎然地用瑣碎的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還樂此不疲。「Xxx明星穿過卡通內褲」、「XXX初戀是誰我知道」……
------------------------------------------------------------------------------------------------------------------------------------
在知識之外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
實際上,在知識之外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
《列子》裡面有篇文章叫《兩小兒辯日》。兩個小孩辯論說,太陽早晨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兩個人都有根據,說早晨近是因為早晨的太陽比中午大;說中午近是因為中午的太陽比早晨熱。
孔子活得真有壓力,他幾乎是那時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麼問題都跑去問他。兩個小兒問孔子,但孔子沒法判斷。於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諷刺孔子:「誰說你知識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識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價值。
這個思路顯然是錯誤的。在人生知識的考場上,誰能站到最後?我今天跟大家打個賭,我可以出一套100分的知識類題目,每道都有標準答案,但我能讓所有讀者都得零分。反過來,你們也可以給我出100分的知識類題目,讓我一分都得不到。
比如,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出過一道題,老師對學生提一個要求:「你現在問我一個問題,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要我回答不出來,第二是你必須要有標準答案。」很多人說這個題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覺得出得很好。因為它告訴我們,在知識的考場上,沒有人可以站到最後。有一個聰明的學生馬上問:「老師,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嗎?」
我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給大家出題,不需要費勁,就能讓大家都得零分。你們知道我爺爺的名字嗎?知道我奶奶的名字嗎?知道我爺爺的二大爺的名字嗎?誰能答出來?可見,知識可以把任何一個人打倒。
如果要算知識的總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們的知識總量都超過孔子。比如說,我可以出計算機、物理、英語、數學之類的題目,孔子肯定答不過你們。
但我們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嗎?這就要思考另一個問題了:決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識的總量,而是另外一種東西。孔子自己早就說過:「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我有知識嗎?不,沒有。蘇格拉底也曾經說:「我比別人多知道的那一點,就是我知道自己是無知的。」
他們說這些不是謙虛,只不過說出了一種真相。面對世界的無限,我們短暫生命里的知識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的無知,也應該寬容別人的無知。
「國王為什麼要送走考辛斯?考辛斯在鵜鶘搭檔安東尼?戴維斯能有怎樣的效果?」「李白與杜甫的友誼到底是怎樣的?」「現實中真的有那種直覺極為敏銳氣場強大自信的刑偵人員嗎?」......知乎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問題,我答不上來,你不會惡語相向,對不對?因為你們會寬容我的無知,我們也會寬容他人的無知,但是有種情況是不能寬容的,那是什麼呢?沒有良--------不辨是非,不分善惡。
------------------------------------------------------------------------------------------------------------------------------------
沒有知識可以被寬容,沒有良知不可以被寬容。
沒有知識可以被寬容,沒有良知不可以被寬容。我們遇到標準化的試卷,回答不好沒有問題,但是涉及良知判斷、是非判斷、善惡美醜判斷,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大問題。
故事:有一位父親發現15歲的女兒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寫著: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我和蘭迪私奔了。蘭迪是個很有個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種花紋,只有42歲,並不老,對不對?我將和他住到森林裡去,當然,不只是我和他兩個人,蘭迪還有另外幾個女人,可是我並不介意。我們將會種植大麻,除了自己抽,還可以賣給朋友。我還希望我們在那個地方生很多孩子。在這個過程里,也希望醫學技術可以有很大的進步,這樣蘭迪的艾滋病可以治好。」
父親讀到這裡,已經崩潰了。然而,他發現最下面還有一句話:「未完,請看背面。」nn
背面是這樣寫的:「爸爸,那一頁所說的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學家裡,期中考試的試卷放在抽屜里,你打開後簽上字。我之所以寫這封信,就是告訴你,世界上有比試卷沒答好更糟糕的事情。你現在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
這封信說明,一個人在知識的試卷上可以犯錯,甚至不止一次犯錯,一輩子犯錯,我們到老了都是無知的。但是在良知問題上,可能犯一次錯,我們就萬劫不復了。所以,比事實判斷更重要的是價值判斷。事實判斷,我們做不到什麼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價值判斷力,這一點還是應該盡量做到的。
----------------------------------------------------------------------------------------------------------------------------------- 當今社會問題------你、我、他(她)的問題
今天中國社會的一個問題,個人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判斷力。中國教育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文化素養。比如,為了抵制日貨,很多年輕人走到大街上砸同胞的車,甚至傷害同胞的身體。他們帶著一腔熱血,以為在愛國,但實際上卻是在「礙國」。各種的「道德綁架」,被要求給狗下;尤其各種媒體天天盯著眾生,唯恐錯失一條能夠「綁架」的犯錯,能夠博取眾人的眼球;一條讓人耳目一新或不認可的新聞出來,也不去了解真相就盲目的狂混亂炸;知乎上有一些人走到哪裡評論哪裡,具體看過了沒有、研究過沒有、學到了什麼,不得而知……
為什麼一個帶著良好愛國熱情的人,會去做妨礙國家、損傷中國人形象的事?為什麼輿論殺人變的平常?為什麼走到哪裡都要追求沒有底線的奇葩言論?他們缺少的是什麼呢?良知。可以這樣說,大多數人,包括我個人都或多或少失去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知識就是力量,但我要告訴大家,良知才是方向。我們常常說落後就要挨打,我還要告訴大家,野蠻也會招打------無論對於個人還是一個國家。良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是最可靠的監督者,一個人的任何言行,都逃不過它的眼神。你可能逃過世俗的懲罰,卻要受著良心的煎熬和折磨。良心不安,問心有愧,這種來自內心的自我譴責和懺悔,是最深沉、最有效的道德律令。而有了良知才能進行獨立思考、分辨是非、知道好壞,才有機會學到有用的東西,分辨出無用的摒棄,珍惜該珍惜的,讓有限的生命為本心服務,讓生命對於自己、社會更加有意義。
-----------------------------------------------------------------------------------------------------------------------------------
「良知」何指?
良知就是一個好惡之心,「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良知就是一個知是知非的心。「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的準則。」「它是便是知,非便非,一點瞞它不得。」
有良知:說簡單點就是一個人對是非判斷、善惡美醜有一定的判斷能力。自己的善惡觀是否正?能否將心比心?問問自己能否辨是非?自己有無智慧?是否是一個跟風的「傻蛋」?
----------------------------------------------------------------------------------------------------------------------------------- 一個人無論知識有多麼淵博,智商、學歷有多麼的高,如果心中沒有自己的底線,經常違背己心,不去修鍊內心,註定一世碌碌無為、一場荒唐,一場空。因為他很可能連自己真正想要的什麼都不知道,行動離本心越來越遠。有的只是隨波逐流,偶爾贏得一時假象的「成功」,到頭來其心也是空空蕩蕩,因為他會覺得白忙了。沒有良知,越努力卻也是越失敗!
沒有知識可以被寬容,沒有良知不可以被寬容。我們遇到標準化的試卷,回答不好沒有問題,但是涉及良知判斷、是非判斷、善惡美醜判斷,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大問題。
夜深人靜的時候問問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永遠在成為他自己所期盼的樣子。我們會用一生的生活經驗,用一生的生活來驗證我們自己所立下的那個期盼(志向)。
----------不妨先從獨立思考開始!再去判斷。
聽【夜談歸來】有一種愛叫做不再打擾獨立思考------關於我們與我們的孩子人生,抓緊自己的方向盤把時間、精力該放到哪裡???(方法論時間管理。慎進,偶有不適)關於成熟------擁有相應的成熟,讓生活更從容推薦閱讀:
※人丑就該多讀書嗎?
※如何有效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 章魚讀書群出品
※讀《城市的勝利》:The Closer, Th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