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認為的時間公平是正確的么?

為什麼有時候明明兩個資質相同的人用著同樣的方法在一個新的領域學習時,起初無太大差異,然而過段時間再看,兩人的「成績」卻有了很多差距。

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是什麼?

是一個人偷偷用功了么?但是看他日常該休息時休息,該娛樂時娛樂,沒有多付出呀。

那是他找到更高效的學習方法了么?找他詢問,他的答覆依舊是那套方法。

那是什麼原因?莫非他比別人「多了」一些時間?

沒錯。

時間這一絕對公平的存在在不同個體間卻呈現出了「長短」差距。

如果你有一台計算機,你裝了一個系統之後就整天把它擱置在那裡,你覺得這台計算機被實際使用了嗎?沒有。因為CPU整天運行的就是空閑進程。運行空閑進程也是一天,運行大數據量計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對於CPU來說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腦也是如此。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

每個人的手錶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

比如說讀書這件事,很多人會在讀書後發現自己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

看書並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並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佔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

說了這麼多,終於引出了這個概念:暗時間。

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是在劉末鵬老師的《暗時間》這本書讀到的,上面的例子也是引用這本書的。

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遊、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知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

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能夠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麼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非可見的工作或學習時間,而是那些不經意間從你生命中流逝的時間。

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計算:每個人每天有24小時,睡覺時間預估個9小時吧(夜晚和午睡),之後剩下15小時中減去一個法定工作時間8小時,還有7小時,然而就算是在8小時工作期間也會有很多走神、喝水、上廁所時間,如果把這些時間再划去,可以得出每個人每天的暗時間所佔比例是最大的,而這些暗時間就潛伏在你所未曾留意到的吃飯、走路、發獃中。

我前年寫過一篇文章《吾心為悟》裡面就提及到「領悟」這個飄渺的概念,當時我只是隱隱約約感受到這個東西的存在,並影響著我的學習、生活。

很多時候,當我在學習一個新東西或是玩一款新遊戲時,我總會在短期內取得別人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成績,我當時只是詫異難道我真的是有「天賦」么?後來我推翻了這一猜想,因為我回顧自己那段時間猛然發覺到我不論是走路、吃飯、甚至睡覺時候都在想著一件事兒,我把所有能用到的「暗時間」都投入進去,我比別人「多了」很多時間來學習、成長,所以我才能有所成績。

再比如說我從去年10月開始專心寫公眾號,我平時真正落指敲鍵盤的時間大約在1小時多,不超2小時(過長文章除外),然而我用於構思文章、整理脈絡、推敲用語的時間卻遠超2小時,然而這些時間卻不會影響到我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因為我把它們拆分到所有細微的暗時間裡,吃飯路上、上洗手間時候、發獃休息時、等等所有被他人忽視掉的細小時間。

正是這些時間的存在和利用使得我越走越快,一個人的成長不是呈線性增長,而是指數增長。

一個人在新領域學習時他入門越快提升越高所給他帶來的效益遠比正常增長要多的多,當他人還在這個領域爬升時,他已經跳入另一個新的領域,而在前一個領域積累的經驗和認知會給他在新領域學習提供借鑒和幫助,讓他繼續快速成長,繼續往下一個領域跳入。

就這樣不斷地跳入新的領域、不斷地蠶食新的知識所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量的增長,更多的是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

這樣的人已經具備了快速學習和成長的能力,他的一年相當於別人的數年。

你說,時間還公平么?

所以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專業,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數來衡量,很容易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投入了不少時間,然而其實,」投入時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實際投入的是時間和效率的乘積。

你可以」投入」很多時間在一件事情上面,卻發現毫無進展,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常駐在你的大腦中,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先順序。你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這件事情,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時間就被利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於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

人與人學習的差距不在資質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深度上。獲得多少並不取決於讀了多少,而取決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最後,我想用《暗時間》這本書的序言作為結語:

每個人的生命就像沙漏,裡面裝的沙子總量大致相當,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頸部較細,有的沙漏頸部較粗。

頸部細的沙漏能夠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即使沙子總量一樣,也能擁有更長的生命。

==========================

關注微信公眾號:生有涯而知無涯

提升你的認知去看更為複雜的世界


推薦閱讀:

被炒魷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我總被放鴿子,是我太矯情,還是觀念有差異?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際法學人歐洲HCCH實習心得
假期歸來:分享3個工作中最常用的神器

TAG:互联网 | 阅读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