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音樂的力量:亞歷山大羅夫紅旗歌舞團歷史小考

「我不是一個軍人,但是我也證明了我手中有強有力的武器——那就是音樂。」——亞歷山大羅夫

1928年10月12日,在「伏龍芝」紅軍中央大廈,一支只有12人的團隊——8名歌手、2名舞蹈演員、一個手風琴演奏者和一個朗誦表演者,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教授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夫的指導下,完成了他們的第一次演出。一個月後,這個團隊在「伏龍芝」紅軍中央大廈管理下正式成立,被命名為「伏龍芝」紅軍中央大廈合唱團。蘇聯紅軍政治軍官舒爾曼·米哈依爾·鮑里索維奇擔任合唱團第一任(名義上的)主任,而亞歷山大羅夫則擔任了音樂總監。此外,還有同亞歷山大羅夫一同發起這個團隊的二人:洛維奇和伊林,也分別擔任了領導職務。這當中最為出名的,無疑是後來成為團長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夫。

第一次演出,俄新社圖

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夫是農民子弟,卻對音樂有極高的天賦,是校合唱隊的頭號人物。他隨家人移居到聖彼得堡後,被選中參加了喀山大教堂的唱詩班,後來又到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多次指揮合唱團、音樂劇的演出。

我們說回亞歷山大羅夫歌舞團的前身。在總監兼首席指揮亞歷山大羅夫和導演伊林的努力下,合唱團幾場表演大獲成功,成功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眼球。亞歷山大羅夫帶著合唱團邊寫邊走,譜寫了《紅海軍艦隊歌》等作品,還將《我們的火車頭》《山谷和山丘》等當時蘇聯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加以整理、改良,大受好評。在成立後的五年內,合唱團走過了遠東、中亞、烏拉爾、烏克蘭、伏爾加河,還特別為波羅的海艦隊、外高加索軍區的將士們演唱,走過了上萬公里的路程,也收穫了數以萬計的觀眾的喜愛和讚賞。

1933年,亞歷山大羅夫和伊林二人獲得了「俄羅斯聯邦功勛藝術家」稱號,在一番篳路藍縷的征戰過後,合唱團也擴大到了將近百號人馬。到1935年,合唱團已經有135名新聞(划去)音樂工作者,這也導致了合唱團產生了質的變化——創作團隊用更大的力量創作出新的旋律。他們完成了《藍色的夜》《跨過貝加爾湖》等歌曲。

據說,1933年的一個晚上,斯大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了合唱團的演出錄音。由於政府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樂隊演出管理,斯大林竟親自打電話給亞歷山大羅夫,邀請他到克林姆林宮去演奏俄羅斯民歌《卡林卡》。當時,接起電話的是他的孫子,所以對話是這樣的:

-「我找亞歷山大」

-「你是誰?」

-「我是斯大林」

斯大林:哈哈,想不到吧

已經躺在床上的亞歷山大羅夫連忙爬了起來,慌忙穿好衣服接過電話。於是當晚,他緊急召集合唱團的團員們排練了一晚這首歌。第二天演奏時,斯大林十分開心,並對表演十分滿意。

當然,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的話,那亞歷山大羅夫有這麼一個乖巧的孫子也是福氣,不然小傢伙一口脫出去「你要是斯大林我就是列寧」,那麼俄羅斯人民大概就會在大清洗中失去兩位優秀的藝術家——這都是玩笑話了。

1935年11月26日,為了表彰合唱團在文藝方面的傑出貢獻,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授予合唱團紅旗勳章,並將其命名為「紅旗蘇聯紅軍歌舞團」。歌舞團同時也走向了世界,開始在蒙古、波蘭、芬蘭等國家進行巡演。隨後,在1937年巴黎世博會期間,歌舞團在巴黎舉行了演出,真正讓世界認識了紅旗歌舞團,並榮獲了競賽大獎。

亞歷山大羅夫真正領導樂團,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10月9日,結束在巴黎的演出回國後,舒爾曼·米哈依爾·鮑里索維奇在莫斯科火車站被捕,並被關押到喀山監獄。兩年後,他被以反對蘇共領導和實施破壞行動的罪名判處,流放到礦井挖礦(金將軍:阿嚏)。此時亞歷山大羅夫才被伏羅希洛夫正式任命為歌舞團團長,從實際上的領袖成為了名義上和實際上的領袖。

好在,領導的更迭並沒有給歌舞團帶來太大影響,到37年底,歌舞團已經有二百七十餘名音樂工作者。他們隨後繼續演出和發展,並在38年哈桑湖戰役爆發後,到遠東進行了近六個月演出。到1939年,為慶祝紅旗歌舞團成立十周年,最高蘇維埃授予亞歷山大羅夫「勞動紅旗」勳章,並為歌舞團其他24位成員授予了「勞動」獎章等獎勵。他們還創作並演奏了《布爾什維克黨歌》(斯大林定名)。

《文藝報》上的報道

而真正打亂了紅旗歌舞團的日常發展創作的,就是眾所周知的偉大的衛國戰爭。同亞歷山大羅夫一起創作了《布爾什維克黨歌》的著名詩人、斯大林獎得主瓦西里·別列傑夫,在戰爭開始後便接到了《紅星報》主編的電話,要求他創作詩歌。很快,在6月24日,他的《神聖的戰爭》發表在《紅星報》和《消息報》上。早上,到辦公室的亞歷山大羅夫看到報紙上的詩歌,被深深的打動,隨即拿著報紙回了家。到了晚上,這首歌已經基本完成。

他立即組織戰士們加緊排練和完善。在6月26日他們來到了莫斯科的「白俄羅斯」站——這裡擠滿了即將奔赴前線的紅軍戰士們。一群抱著樂器而不是拿著槍桿的士兵吸引著人們注意,但又很快被淹沒在洪流般的人海和嘈雜的聲音中——那裡交織著嘈雜喧嘩的聲音、電報機的聲音、汽笛的聲音,正如《莫斯科保衛戰》里那句著名的台詞:「那裡已經是一場音樂會了」。大家懷疑這樣的情況下是否能開展演出,亞歷山大羅夫堅定的組織大家就位。

音樂和歌聲響起,悲壯而有力的聲音傳播到火車站的每個角落:

起來,偉大的國家,

做決死鬥爭……

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小,接著,一個又一個人站了起來,靜靜的聆聽這首歌曲。歌曲演奏完了,火車站一片寂靜。亞歷山大羅夫和他的副手相互對視,以為演奏是失敗的——突然,熱烈的掌聲席捲了整個車站,士兵們一遍又一遍地要求歌舞團再演奏這首歌曲。在這首歌曲中,他們走向戰場,走向同法西斯侵略者殊死鬥爭。在整個衛國戰爭中,紅旗歌舞團分成四隊,總計進行了一千餘場音樂會,鼓舞著所有戰士奮勇向前,捍衛自己的親人和祖國。

火車站門口的紀念碑,記載了這一時刻

戰後,他們繼續衝鋒在音樂的戰線上。他們的足跡遍布美洲、亞洲和歐洲,遍布阿富汗、南斯拉夫的戰場。從會場到地鐵,他們的聲音處處繞樑——他們一直在用音樂戰鬥,有力的戰鬥。

1949年,歌舞團被以「亞歷山大羅夫」命名,改稱「兩次榮獲紅旗勳章的蘇軍亞歷山大羅夫歌舞團」

赫爾辛基,1950年

加拿大,1962年

捷克斯洛伐克

布達佩斯,1949年

萊比錫,1952年(此圖來自維基)

年初,歌舞團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現在,新的歌舞團已經站起來。2月16日,新的歌舞團在俄羅斯軍隊劇院進行了首次登台。他們的背後,是最初的起點,是那座「伏龍芝」樓,是他們的前輩走過的89年的光輝歷程。如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所說的——我們懷念他們,我們愛他們,他們永遠是歌舞團的心臟。但是生活仍然要繼續,把他們的聲音傳下去,是我們的責任。


推薦閱讀:

小部分古風黑的學術水平是否需要提高?
美食與音樂二者兼得,是怎麼一種體驗?
香港現在為什麼沒有像台灣金曲獎這個檔次的音樂大獎?

TAG:历史 | 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