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開年不利,滴滴「全球化」有機會了?

2017年剛過了2個月,「撤出」中國市場近半年的Uber就遭遇了開局不利,被各種麻煩纏身。

上個月,紐約計程車司機為抵制特朗普移民禁令發起了罷工抗議,之後Uber取消動態調價(Surge Pricing)「趁火打劫」,憤怒的網友發起了「刪除Uber」運動。

在這場爭議中,Uber CEO卡蘭尼克表示他反對特朗普的移民禁令,並退出了後者組建的商業諮詢委員會,「長袖善舞」化解了危機。

沒想到按下葫蘆浮起瓢,近日Uber又曝出了性騷擾和性別歧視的醜聞,估計卡蘭尼克內心是崩潰的。

前Uber網站可靠性工程師Susan Fowler在博文中爆料自己和其她女同事在工作種受到了性騷擾,還提到了Uber混亂的公司文化、性別歧視和非常不專業的商業運作。

在矽谷,性騷擾和性別歧視已經成為了讓許多科技公司頭痛的問題,蘋果、微軟等公司都很大方的公布過自家員工的多樣性統計數據。

卡蘭尼克再次出面並「含淚」致歉,承諾將對此事進行內部調查,還會(首次)發布其員工多樣性統計數據。

這波還沒完,Uber又被投資者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無人車公司Waymo告上了法庭,被訴涉嫌竊取商業機密。

Waymo指控前谷歌員工Anthony Levandowski在離職前下載了超1.4萬份高度機密的專利技術文檔,包括LiDAR(測距雷達)的電路設計圖、供應商名單、製造細節及其它技術(燈光探測)信息。

2016年5月Levandowski跳槽至Otto,後者又在8月被Uber以6.8億美元收購。Waymo稱Otto利用竊取的信息獲利超過5億美元,Uber發言人稱將認真審閱此事。

參考遊戲公司Zenimax起訴被Facebook 20億美元收購的Oculus(官司打了兩年多Oculus敗訴被判賠5億美元),Waymo和Otto的鬥爭恐怕要持續幾年了...

看到這裡想必滴滴出行要「偷笑」了——機會(Chance)來了,接下來要在全球「蠶食」Uber的市場份額!

本月16日滴滴出行公布了2017年五大戰略,「全球布局」成為關鍵詞之一。為此滴滴還專門升級組織架構,成立國際化事業部,由戰略部負責人朱景士(Stephen)負責。

實際上滴滴的「全球化」早已開始,截止去年10月已經投資了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Lyft、東南亞最大的拼車平台Grab、印度打車服務商Ola以及東南亞最大打車應用Grabtaxi,組建「聯盟」對抗Uber。

此外,過去幾個月滴滴還與與安飛士巴吉集團(Avis Budget Group)、巴西最大的本地移動出行服務商99(原名99Taxis)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至此,滴滴在美國、東南亞、印度、巴西等地區都有所布局,與Uber的全球化之爭正式進入「貼身」階段。用CEO程維的話來說,「主場的比賽已經結束了,下一步要去客場試一試」。

不過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滴滴仍面臨不少問題。首先,滴滴的「全球化」業務是以收購、投資為主,因為朱景士擅長的就是融資事宜,據說曾在30天內主導了30億美元的融資。

滴滴選擇用投資加技術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並不會對營收產生多少影響。比如滴滴與Lyft有合作推出國際版,但在美國只能叫來後者的車。

其次,滴滴組建的「反Uber聯盟」非常鬆散,因為在各個打車公司中的投資金額並不多。隨著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原計劃的「打通各家服務」也沒有實施。

更重要的是聯盟成員都試圖成為下一個滴滴,隨著估值增長隨時都可能反水。即便它們被Uber打敗,以滴滴的現金流(據說可以調用100億美元左右)也無法「接盤」。

再次,Uber運營的500多個城市主要分布在全球,而滴滴運營的400多個城市則集中在東八區,出海經驗遠不如後者。

最後,過去兩年Uber已經把可能的市場都嘗試了一遍,滴滴能進入的早已有布局,它進不去的滴滴也同樣不能...

目前Uber估值680億美元,擁有員工約1.1萬人;滴滴估值380億美元,員工超6800人。性騷擾醜聞和侵權公司都無法阻擋Uber擴張的腳步,但中國的專車政策卻會讓滴滴元氣大傷。

本以為收購優步中國後能坐享「壟斷8億人」的勝利果實,但有雲服務提供商公布的數據顯示,合併之後Uber中國和滴滴的日用戶活躍率及排名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網約車新政出台後,一些地方政府和互聯網公司也上線了打車服務,要與失去價格優勢的滴滴競爭。而Uber也沒有完全撤出,兩個月前中國區App Store又出現了它們家的應用。

滴滴也在開發自家的地圖服務,不過本月被合作夥伴高德地圖告上法庭索賠7500萬元,原因也是部分跳槽員工涉嫌竊取商業機密...

無論是與計程車公司合作還是「全球化」,滴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撐起380億美元的估值,但是假如Uber推遲上市呢?

如果滴滴的五大戰略未能改變其營收,估值恐怕就要縮水了。換句話說Uber只要躺著不動,滴滴也會累個半死(你懂的),前者還空手套了後者17.7%的股份(估值70億美元)...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滴滴發布的智慧交通戰略產品「交通大腦」?
在滴滴出行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汽進入互聯網+轉型快車道,成功還需過三關

TAG:优步Uber | 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