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旗艦手機為什麼都無法做到現貨?


主要是供應鏈問題限制了產能,小米在這個地方就比較蛋疼。

比如像如果你你用別人的晶元,你能拿多少貨是說不定的,高通821產量擺在那裡,也不能高到哪裡去。

所以說,因為短板效應,如果一個企業某些供應鏈出了問題限制了產能,這就會是一個很麻煩的事。就像以前人們總說雷軍喜歡耍猴,搞飢餓營銷,被羅胖子等人噴了好幾年。

可是後來呢?後來羅胖子自己也遇到了產能問題,也被人罵飢餓營銷,這才真誠的給雷軍道了歉。

而特別牛逼的企業,比如蘋果有一套成熟的供應鏈,產能可以達到特別高。很多東西都是自家做的,或者找的可靠代工,蘋果在富士康都是自己建造的加工線。這樣就能夠抗住這樣的壓力。所以大家現在也沒怎麼見到過蘋果賣斷貨吧?

國產品牌的確是有些落後於別人的地方的,這必須得重視。知道自己比別人差哪,至少比井底之蛙強。


國產手機都有一個絕對的共同點,所有(或部分)核心元器件供應要依靠國外供應商,因為目前中國還沒有頂級元器件的供應商。這些頂級供應商包括高通、夏普、JDI、三星、東芝、索尼等,而供應器件涵蓋了手機SoC、屏幕、內存、快閃記憶體、相機等,這些環節無論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手機的供貨。

其實,每一款新機在發布之初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產能爬坡,而受限於供應鏈問題,這個產能爬坡的時間有長有短,而國產廠商在供應鏈的話語權比較占弱,因此受到的影響更大也是可以理解了。

下面以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個例子是小米5,作為國產首個大批量產820機型的廠商,即便是小米也沒有發揮很明顯的供應鏈優勢,820晶元被三星拿去了大部分,而剩餘的小部分滿血版與降頻版由眾多國產廠商去分,其中小米拿到的最多,但是依舊搶購了很長時間,這也直接讓網友詬病「重新定義了現貨」。

第二個例子說說一加3,一加3可謂是從誕生之初到繼任者3T上市幾乎一直在搶購,原因也是受限於供貨,首先是拿不到足夠數量的820,然後,一加3用的屏幕也是一直在緊張供應,另外,6GB RAM的供應也是一個大問題,再聯繫到當初一加2的失敗,大概也會使得一加在3代上不敢有太高的預期,從而本身元器件採購也比較保守。

另外,手機類似海鮮生意,非常怕庫存問題,一旦壓多了庫存,就很有可能是致命的打擊,因此對於一款新品不能盲目樂觀,在元器件下訂單的時候需要謹慎行事,而這也是產能爬坡緩慢的原因之一。


溢價高才能有底氣去囤庫存,有了庫存才能隨時現貨。

溢價低的話,還搞高庫存,萬一賣不出去資金鏈就斷了,都是產一點賣一點,搶購是必然的。

以前不知聽誰說過:高配置,低價格和不搶購只能三選二。


一是因為零件的供貨。mix受制於陶瓷外殼的良品率,pro6p受制於三星2k屏和8890。這是人家出多少,你才能產多少的。

二是因為廠商供應限制。一個產品上市之始,必須謹慎投產備貨。火了供不應求也就算了,影響不大;一旦根本賣不動,難免天量庫存咋砸在手裡。到時候只能降價求回本。紅米pro小米max,都是鮮明的例子。

mate9上市就出貨百萬,已經算激進了。mate pro 9才是真正受三星供應屏幕制約,一月之內比mix還難求。


蘋果任何產品剛上市也沒辦法做到現貨,剛上市2月基本是不會現貨,就連直營店也是這樣,除非你當天連夜去排首購,這個量一個直營店也只有幾百部而已,而全國直營店的數量用兩隻手都可以數過來。蘋果剛上市的產品即使當天官網購買也要等3到6星期才能發貨(買個airpods首發都要等6個星期才發貨),不在7天內能發貨的東西都不叫現貨,想想就知道。

想買到蘋果現貨怎麼辦?加價!所以才有人去幫忙首發代購。經銷商剛開始只有極其少的現貨,想買怎麼辦?麻煩你捆綁1年的apple

care,單買不行。這個和小米搶購黃牛加價沒有區別。

小米的現貨通常會在產品發布3到4個月內提供開放購買的現貨,這個時間比蘋果略長。

但你要知道二者毛利潤率大約相差幾倍,小米10%左右,蘋果60%左右,小米拖時間等元器件降價情有可原,那蘋果呢?

小米如果像蘋果一樣告訴你買了以後一個月發貨,你又不高興了,但蘋果就是這麼做的,只不過小米把1個月改為2多月罷了。但實際上小米只要你能買到必然7天內發貨。

這麼算下來新機供貨上華為做的比以上二者都好。所以你說國產手機就不合適了。


匿名答一個,真旗艦2推遲發布是因為屏,沒辦法在一個月內產能迅速爬坡,也是因為屏

但不是一個屏,三星的那個屏,已經找小米的人求證過了,傳言八成可信;LG的屏,哎,目前還不能說,以後來編輯,懂我的意思么


加價購買遍地都是現貨。


不是那麼想說,但是XP6還真不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0月17日發布的努比亞z11minis?
有一種黑叫藝術 要視覺效果出色只服這幾款
榮耀9出了,我是應該等還是堅持搶米6?
為什麼海軍特指華為?小米有類似的組織嗎?

TAG:手機 | 科技 | 華為 | 國產手機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