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館 | 粉白黛黑:秦代以前的美妝真相

歷史館 | 粉白黛黑:秦代以前的美妝真相

——《揭秘古今中外美妝真相》系列2

三皇五帝是繼原始人之後,在我國歷史上代表了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從整體發展上看,伏羲、神農、軒轅是從蒙昧時期不斷更迭的形象代表。從美妝發展史上來看,從萌發的愛美之心到用簡單的配飾來裝扮自己,對美的發掘意識也得到了一定發展。今天博物館就帶你去了解一下秦代以前的美妝真相。

▍ 三皇五帝時期的美妝萌芽 ▍

神農不僅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還嘗百草創醫學。在創造醫學和嘗盡各種草藥期間,他就發現了某些能夠令肌膚有光澤的藥草。

發展到黃帝時期,相傳黃帝的愛妃女英就曾用白芷來潤澤肌膚,這一做法得到了古代婦女們的競相模仿。在《十問》一書中,黃帝問大臣:「民何失而顏色粗黧,黑而蒼?民何得腠理靡曼,鮮白有光?」其意是缺乏哪些因素會使人皮膚粗糙、黧黑、蒼老,應具備哪些因素才能使皮膚細膩、白嫩、有光澤。

伏羲時期,人們把更多的精力發在沐浴和梳發。各種梳子和篦子的流行發展,說明了他們他們對於美的更多追求。他們認為沐浴也是達到美麗的一種途徑。

▍ 夏商周時期美妝大發展 ▍

人們經常將夏商周看成一個時代,一是因為它們處於秦代之前,沒有一個統一,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它們從美妝發展史上而言,「粉白黛黑」可以作為整個時期的統一特點。

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婦女已經用妝粉來裝飾自己的面容了。在《戰國策·趙策》就有記載:「鄭國之女,粉白黛黑。」《楚辭·大招》里也有記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都是記錄了當時美妝的特點。

▍ 粉白 ▍

「粉白」說明了粉的顏色,那麼這種「白粉」是用什麼製成的呢?由於當時的條件和環境限制,粉的主要製成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以米粒研磨後加入香料而成,將米碾碎,塗於面部,用來美容,是我國美妝發展的一大進步!從美妝史解釋「粉」字,就可以看出「粉」這個字也有一些會意字的意思在裡面了。

粉的另外一種主要成分是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也成「鉛粉」。鉛是一種礦物質,在古代人們勞作當中被無意發現,並且以此來達到美妝的效果。相比鉛粉,用米製作粉的方法更容易簡單易得。

▍ 黛黑 ▍

翻開古代美妝的歷史長卷,讓人驚奇的遠不止粉的產生。幾乎在相同時期,就已經有了現代類似眉筆的美妝產品,不過在古代被稱為「黛」。

在戰國時期,沒有特定的畫眉毛的物質,一個愛美的女子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但隨後便出現了一種藏青色的礦物,這邊是人們口中的「黛」。畫眉前先要將黛方在石硯上磨成粉狀,加水調和後再使用。

▍ 胭脂/燕支 ▍

胭脂亦稱作「焉支」、「燕支」,用植物的顏色來達到美妝效果是在三皇五帝就被發現的。燕支最開始是草名,也是一種紅色的顏料。也是古代婦女面妝的主要用品。《古今注》記載:「燕支」葉似薊,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焉支。中國人謂之紅藍,以染分焉面色,為燕支粉。」

後來流行的米脂的脂膏也是胭脂的一種,不過這種胭脂是基於之前的紅色顏料後,還加進了牛髓、豬胰等物,這種胭脂用起來有一些油油膩膩的感覺,更加光滑有質感,也讓「胭脂」的「脂」富含了真正的意義。

▍ 丹唇 ▍

沒有口紅的時代,胭脂發展的後期,成為一種主色脂膏。塗於面部的胭脂,與唇部的顏色有了一些對比,讓人們萌發了將胭脂用於嘴部的妝飾,這便是商周時期最流行的「口紅」了。

在當時,他們把這種塗於唇部的胭脂被稱為丹唇。在一些出土的文物里,經常可以看見面部施粉紅彩,櫻唇塗朱,這是有跡可尋的最早的美妝證據。

粉白、黛黑、燕支三個大的主體共同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美妝全部內容。並且成為了當時人們真相運用的美妝產品,是三皇五帝時期的更大一步延伸,同時對於後期,秦代統一後的美妝與整個美妝歷史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這種對於美的追求也有增無減,如何突破條件和環境的限制,最大程度的滿足自己的愛美之心成為了當時多數女性所追求的。美妝產品在後來的發展中又有哪些新的突破呢?請期待我們美妝博物館的美妝真相揭秘吧!


推薦閱讀:

20款粉底大測評 | 10塊和1000塊的粉底有什麼區別?
2016|哈魯最愛彩妝年度大賞
口紅在手,天下我有
春季新品 | 最值得買的彩妝都在這!
人物館|十大民國美人告訴你何為黃金時代下的真國色!

TAG:美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