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火熱何因?看來這類節目要井噴!

在資本挾裹著熒屏、小鮮肉引領風騷的大娛樂時代,不論是各大衛視還是視頻網站都在搶佔著綜藝娛樂節目的制高點,花大力氣、大價錢去打造能夠滿足大眾需求的娛樂內容品牌,而以騰訊視頻和黑龍江衛視聯手播出的《見字如面》、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等為代表的文化類節目走紅了,全國各大衛視和網站也加快了此類節目策劃、製作和播出 ,預感今年文化類節目將實現井噴。

我國近年來各類娛樂節目層出不窮,包括自製的、引進的和聯合製作的節目數量可以說夠看了,再加上網路綜藝的異軍突起,這個市場競爭變得尤為激烈,拼資本、拼明星、拼營銷、拼話題成為必然。由此,同質化、缺乏深度、娛樂性強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有時連某些喜劇類、歌唱類節目名稱都傻傻分不清,觀眾怎能不疲勞?

與此同時,娛樂節目的「引進來」進展很快,從韓國、英國等國家輸入品牌、輸入模式,就是移植一下為我所用,很多衛視也都藉此嘗到了甜頭,但水土不服、版權糾紛等現象也不少,在內容和模式上創新不足制約著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還要靠自力更生,探索我國綜藝節目創作的新模式。

而文化類節目就引來了大好的機遇期,其實這類節目一直都有,如河南衛視的戲曲節目《梨園春》都已播出20年了,北京衛視主打非遺傳承的《傳承者》也已製作兩季,但打開有好口碑也有高收視率的大局面,今年算是最好的一年吧!文化類節目的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它將文化內容作為娛樂節目的素材和資源,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節目的內容深度,不在流於淺層次的嘻嘻哈哈,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青少年產生廣泛的教育意義,思想和精神也由此得到熏陶和提升。

作為「一股清流」的文化類節目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文化必需品,特別是在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用下。它的成功既有其市場需求的必然性,也有創作、制播和推廣的有效性。「清流」不只可形容節目,它也是現在年輕人的一股自我表達和崇尚追求,他們渴望個性,勇於適應和承認「小眾」。因此,無論是《見字如面》還是《中國詩詞大會》都是以年輕受眾為中心,很好地去抓住年輕人的喜好和心理,挖掘、勾起和滿足他們多樣化、個性化和深層次的文化需求。

究其文化擇取來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之中。文化類節目主打的就是文化內涵,既有挖掘字詞、詩句、曲藝等傳統文化,也有民歌、小調等民間民族音樂,也有那些經典的文藝作品,很多都是學生時代或青春時期的記憶,讀幾首李白杜甫的唐詩,看幾次三毛荷西的情書。而且,現代與傳統立足在思想上,節目是有深度的精神傳達,而非粗枝爛葉的拼錯,這也由此成為節目的特色和品牌。

從其文化表達來看,營造走入人心的人文風尚。文化類綜藝節目藉助創意讓文化不高冷,讓節目有吸引力,也就要走心。這也能看到節目很注重對年輕人心理的迎合,在主題、故事上,表現出青春浪漫的愛情故事、崇高有力的理想追求和感人至深的親情友情, 從知、情、意三層面上與觀眾達到共鳴。並通過圍觀、表達等增強年輕人的參與感,這勢必進一步使節目更有認同感。

同時,文化類節目也離不開恰到好處的形式包裝,科技特效、舞美燈光讓觀眾得到視覺、聽覺上的享受,外在美和內在美實現統一。當然邀請學術明星、演藝明星等發揮了名人效應,要注意名人氣質與節目格調相吻合。

包括綜藝節目在內的文藝創作其實理應回歸文化和生活,遠離浮躁和功利。正如習近平曾在文代會上的講話: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隨著國家對於傳統文化生活化、產業化的大力支持,傳統文化與娛樂綜藝的融合勢必呈現井噴態勢!

推薦閱讀:

中國詩詞大會:李白 「贈汪倫」和 「踏歌聲」的那些典故...
詩詞保護我們不受世俗的浸染 | 也感《中國詩詞大會》
有哪些詩詞有暗藏玄機的意思?
武亦姝與才女之間,還差了一本黃書

TAG:中国诗词大会 | 文化 | 综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