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三份菜單 我終於可以來寫泰安門了

今天的餐廳評論要從這張充滿現場感的照片開始講起,照片中的男主人公是在上海打拚多年的德國大廚Stefan Stiller。去年四月,老爺子開始低調經營自己的餐廳,因為開在泰安路上,取名「泰安門」。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曉得了,泰安門以黑馬姿態奪得首版上海米其林指南的一星榮譽,卻在摘星後首日因涉嫌無證經營而關門歇業,被媒體稱為「史上最短命的米其林餐廳」,當時鬧得滿城風雨,Stefan成為了全上海最出名的廚師。

照片中Stefan高舉的是新餐廳的營業執照和酒類銷售許可——證照齊全的泰安門終於在去年12月另擇新址、重新開張。

其實,泰安門剛開業的時候我就去吃過,當時覺得Stefan做全席套餐、不設零點的想法十分超前與大膽,十四道菜式的看點也頗多,但是客人還在吃飯就有城管來敲門的小插曲讓我遲遲不敢動筆……

(很喜歡第一套菜單里的義大利芹蒜蓉粥牛蛙腿)

老爺子平均一個月左右就會更新一次菜單,年前我終於訂到了新泰安門的位子,吃了第五套菜單,心想這回能好好寫寫這家話題餐廳了,沒想到,春節出門玩了一圈,回來收到官方微信的推送:Taian Table Menu No.6!老爺子過年沒閑著,又出新菜單了!

吃心不能寫過時的東西啊,行吧,再去吃一頓……今天寫的就是我前天晚上吃的(嚇得我吃完趕緊發掉)。

前後三套菜單吃下來,我更能體會德國人的烹飪心路,也更有信心來寫泰安門了。

開胃小食里的一塊慢煮牛舌打響了晚餐的頭炮,表面焦糖化得漂亮,入口是驚人的酥軟,纖維質在舌面上嘩地散開,據說這是主廚在研發的新菜,牛舌足足煮了一天,先放在開胃菜里看一下客人反應,我的反饋就是:好期待第七套里有它!

豆子色拉,用的是法國AOC原產地保護的的豆子Le Puy,號稱是「豆子里的勞斯萊斯」,吃起來帶著明晰的顆粒感,又保持了清新風味,以東方人的口感來說放生洋蔥調味有待商榷。

上菜的時候廚師講:你吃這個蘑菇大概只要十秒鐘,但為了讓造型完美,我們花了十分鐘來擺盤。好的,那我吃慢點……

蘑菇上的綠點點是芥末蛋黃醬,第五套撒的是凍熟鵝肝磨出來的碎屑,突出脂肪感,新菜單則換成了風乾牛臉肉,我覺得撒點福建肉鬆也不是不可以。

和許多西餐大廚一樣,Stefan也很喜歡日料元素:金槍魚大腹火槍輕噴,千島湖魚子醬躲在旱金蓮下,鰹魚和干香菇日式高湯,我覺得這完全是三個維度的鮮,搭配在一起反而互相抵消。

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第一套菜單里的茶碗蒸,西蘭花汁已足夠襯托魚子醬。

西班牙緋紅蝦兩吃:生蝦薄片carpaccio和脆炸蝦頭,簡單原味的呈現,偏地中海風格。

第五套菜單里的布列塔尼龍蝦就走了法式料理的路子:

龍蝦蒸蛋特意做了偏鹹的處理,而龍蝦濃縮汁則加了干邑和波特酒突出甜度,咦?還有一絲柑橘香,原來是廚房桌上的橘子,廚師削了點兒皮進去。

鴨肝做成了歌劇院蛋糕的模樣,夾層是黑松露和缽酒啫喱,這裡提供了三個搭配方案:傳統上是配酸甜口的蘋果金橘泥,新穎則試用腌蘿蔔的酸度和辛辣敢來搭,當然酒鬼如我還是喜歡蘇岱的甜白,蜂蜜杏子奶油香。

餐廳的配酒沒有一味追求名庄大酒,而是找了一些有趣的酒款,開場的香檳竟然是法國侍酒師協會的特別版,據說是靠Stefan的關係搞來的,我看他燒菜燒到一半,幫自己倒了一杯,也是可愛。

法國沙丁魚用日本碳輕輕嫩烤,搭配番茄羅勒醬,是比較規整的魚類烹飪處理。

我們問Stefan為什麼會用沙丁魚這種偏休閑風格(其實就是廉價的意思)的魚?

他的反應可謂職業廚師的典範:別忘了,Alain Ducasse在摩納哥的路易十五餐廳(以奢華聞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也做沙丁魚!

哈哈我們去的時候吃的全是龍蝦魚子醬……這家我下次寫。

一般的西餐廳都是高開低走,前菜好,越往主菜越不行,這套菜單卻是漸入佳境,感覺大廚已經完全走在了自己的節奏里了。

Stefan不是那種輕易妥協的廚師,做些安全保守的菜式,他身上有德國人的剛強與耿直,不搞微妙風味,全是大開大合。

洋蔥,邊緣做了焦糖化處理,甚至不惜輕微燒灼,裡邊則軟熟而甜美,含著綠盈盈的一勺是額外熬的蔥油,介菜頭泡沫里隱隱若現的是蟹味菇,醋漬出的酸味非常刺激,入口驚艷,整碗好吃!

第五套里有道洋姜土豆泥我也很喜歡,加了濃重且甜的牛肉濃縮汁,扔點兒黑松露,好像隨便搞搞就很到位了。

Stefan還敢把菜做咸,在咸中突出鮮。

馬賽魚湯偏咸嗎?有點,但這樣你就能喝到魚和龍蝦貢獻的全部鮮度。

這是一道精細版的馬賽魚湯,高湯是過濾過的、番茄是去皮去芯的、土豆是腌漬過的、扇貝嫩度是頂尖的,上菜的容器據說是廚師讓手下從美國淘寶來的。

「可貴呢,一千塊錢一個!」服務員悄悄告訴我。

牛骨髓配生蚝醬是我打開新菜單後最好奇也最期待的一道菜,果然沒有失望——用生蚝代替了傳統奶油蛋黃醬里的蛋黃,「海洋的牛奶」調出了更鮮美的醬汁,跟牛骨髓豐腴的油脂感混合在一起,底下是德式酸麵包,頂上是細蔥和蒔蘿,海陸生物的大融合,這一坨要不顧吃相地一大口咬下去。

爽口小菜輪到女將上陣,薄荷和蒔蘿在零下190度的液氮里現場研磨成香草雪花,搭配黃瓜冰霜。

第五套菜單則是紫蘇冰霜搭配芥末葉,也很漂亮。

刷新完味蕾之後迎來肉類主菜,Stefan治下的肉帶著德國人特有的紮實感,肉質喜軟嫩,調味偏濃郁,簡直是當下淡不啦嘰「性冷淡」飲食風潮中的一股清流。

第五套菜單出的時候是冬天,所以選了歐洲人天冷時候愛吃的鹿肉,紐西蘭農場的鹿後腰紋理清晰香氣強。

第六套里的牛肋,先滷製一周,再慢煮72小時——餐盤中的許多東西看似不起眼,其實都花了時間與功夫去調理,比如點綴用的芥末子,要衝刷七次洗去辛辣和脆度,芫荽燒熟後立即冰凍,調出的芫荽奶油才能保持翠綠色。

最後的高潮是鴿胸!

鴿子帶皮油封,柔軟而多汁,帶著碳烤的香,下面的醬汁滋味頗奇妙,我們特地請教Stefan,他說是從法式血鴨得來的靈感,用了鴿心鴿肝和鴿肺,怪不得,內臟原湯化原食啊!

「我的副廚Alex老家在江蘇,我讓他幫我找來新鮮的鴿子,而且特別關照供應商,不要割喉嚨放血,要掐死,這樣血能保留在鴿子體內,當天就運到上海……」

在這兒吃飯有一點我特別喜歡,廚師備菜就在中心島的開放式廚房,他們還會親自上菜,得閑跟你聊上幾句,匈牙利大廚Jeno已經會嫻熟地跟食客打交道了,「你可以叫我的中文名字:葉諾。」他自我介紹。

Stefan則相對出言謹慎,他會用清晰且工整的英語跟你聊菜,毫不吝嗇介紹自己的烹飪技巧。

有時候說話說到一半,見到有客人起身離席,他會迅疾追上去,親自與客人告別:謝謝你們來!他用中文恭敬地說。

泰安門的所有客人都能得到主廚的親自致謝,這在本城的米其林餐廳中實屬難得。

小甜品的主題是草莓與香梨,大甜品里有各種巧克力(煙熏海鹽、焦糖香蕉、低溫烘焙可可),但是我已經寫得太長了,放在微博里說吧,找「吃心一片兒」。

臨走的時候我問Stefan:新一輪的米其林偵探快來了吧,你準備好了嗎?

老爺子手一攤說:我能怎麼辦呢?只能儘力做到最好,保證提供穩定的食物,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這裡每個人都是happy guest!

泰安門:

十道菜1088 十四道菜1388

吃心只寫食評,不寫軟文,更多美食與生活,歡迎關注微信「一片吃心」 或者 微博「吃心一片兒」!


推薦閱讀:

最短命的米其林?這是我們排查餐廳營業資質的方法
這麼冷的天,就該去點杯最好喝的熱巧克力!
這間包子鋪里藏著好吃的手擀麵
辣肉面辣醬面 老上海老味道
小小一家麵館 白天醬爆牛蛙 晚上做小龍蝦!

TAG:美食 | 上海美食 | 米其林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