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說自閉症干預時,我們說的是什麼
目前自閉症兒童的診斷流程,應該包含早期篩查、病史採集、精神檢查、心理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以及診斷標準,以更準確地診斷自閉症、自閉症的共患病。目前研究發現,自閉症的早期表現或稱早期徵象往往不是異常行為的出現,而是某些正常的發展行為(尤其是早期社交行為)的缺失。國內早期發現主要依賴於兒童的父母和一些幼兒園的老師,超過8成的父母都是在自己的孩子不能進入團體遊戲、語言出現遲緩,才開始進行檢查。
目前較好的方法,一旦懷疑兒童患有自閉症或有發育遲緩,在尋求確診的同時一定要進入干預程序,一邊干預一邊追蹤十分重要。2015年我接待過一位前來參加政府項目進行康復的自閉症兒的家長,2年內她帶著孩子先後去過3家醫院進行診斷,最後確診為自閉症,期間一直未進行干預,等申請到項目來的時候,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很弱,干預的效果也不盡人意。
那麼說到孩子的能力和干預,什麼是能力,什麼又是干預呢?
首先說能力,一般是按照五大領域來說明,一是大肌肉或者說大運動,一是小肌肉或說精細活動,一是生活自理,一是語言,一是認知,一是社交情緒或說社會行為。我常接觸和使用的是蓋塞爾發育診斷量表(Gesell),該量表根據檢查者觀察和父母報告對各項目評分。根據五個行為領域所得分數與實際年齡的關係,計算出各領域的發育商(developmentquotient,DQ),據此判斷兒童智力發育的水平和偏離常態的程度。而目前我們所參與的彩票公益金金項目,要求使用教學評估及制定個別化教學計劃的兒童發展行為量表,也基於這五大領域進行評量,以找到兒童偏差的部分進行針對性的康教活動。
接下來,說的是干預。由於自閉症的病因尚未明確,因此目前沒有能治癒自閉症的特效藥物,更是缺少治療社會交往/交流障礙這一核心癥狀的藥物,專家指出,兒童自閉症的治療原則應以教育干預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應根據兒童存在的發育障礙及情緒行為異常的具體情況,採用教育干預、行為矯正、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干預措施。
當自閉症個體還患有其它共病(Comorbidity)時,藥物治療可以起到輔助性的作用,幫助自閉症個體的共患病(如精神發育遲滯、多動症、焦慮障礙、抽動障礙、癲癇等)的治療。如果少年和成年自閉症合併有抑鬱症、恐懼症等時,亦可使用抗抑鬱類藥物治療其合併症。伴隨注意力缺陷、多動、衝動癥狀群,可以嘗試托莫西汀、哌甲酯、可樂定等藥物。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自閉症兒童都需要配合藥物治療。藥物對自閉症兒童的影響機理可能和普通兒童不同,所以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並密切關注兒童用藥後的反應,以確保治療效益大於藥物的副作用。
那麼較廣泛的說,自閉症的干預實際是包括了適齡的普通教育(幼教、學前教育、九年義務等)、行為矯正、技能學習(社交技能、生活技能、工作技能)等,我工作的單位主要是做6歲之前小齡特殊兒童的康教活動,包括小齡自閉症,在這裡可以展開的談談。
按照一般的流程,應當是「評估——確認基線——針對性干預——評估——基線對比——調整——針對性干預」,從評估開始可視為干預的開端。這裡的評估,一般非診斷性評估,可視為教學性評估,其結果主要用於評定孩子的能力,以及制定個別化康復計劃,根據採用的干預方式的不同,使用的評估量變和工具也會有一定的差別。
就干預方法來說,見得最多是行為治療法(ABA)、感覺統合訓練法、遊戲療法,部分會輔助使用康復治療中的口肌定位、語言治療、平衡療法等。目前主流的是採用應用行為分析(ABA)原理DTT(回合制教學),這個使用時間最長,論文最多,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現在開始有一些採用PRT(關鍵反應訓練)的機構,和家長在家庭康復中銜接較好。對小齡的自閉症兒來說,遊戲療法的地板時光和早期丹佛模式,更適合孩子的天性,對一部分的自病症兒效果也較顯著。
感覺統合訓練我個人作為輔助干預使用,感覺統合的訓練方式更偏向大肌肉的練習,並非針對自閉症的練習。而藥物治療或者聽統的治療,至今未聽說有成功的個案。
推薦閱讀:
※專題 | 來自星星的小朋友——安安和自閉症的故事
※孩子三歲了,只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樣的稱呼,不會其他過多的交流怎麼辦?
※如何勸爸媽給疑似自閉症的四歲弟弟做檢查?
※六一兒童節,你的禮物欄里可以放上它
※自閉症、智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及其他
TAG:自闭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