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智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及其他
2014年的時候,我上個訓的一個孩子,一直沒有語言,診斷上有語言發育遲緩,單位里有專門做語言治療的康復治療師,我們一起給孩子做了計劃,孩子的家庭也十分配合,治療的器具購買的都是進口貨,布置的家庭康復治療也做得很用心。2015年孩子從我們這裡結業,去了幼兒園,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聯繫了,時不時會看到她媽媽發的照片,已經一個很帥氣健康的孩子。
精神發育遲滯(MR),也稱為智力落後、或精神發育不全,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發育障礙。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這兩個孩子,都是長得很可愛,挺調皮,又討人喜歡的,他們的共同點,還包括診斷時醫生都提到了自閉症三個字,只不過檢查的年齡較小,並沒有下定論。我很能理解為什麼醫生會提醒這兩個家長,他們的孩子可能會是自閉症,這兩個家長也很為自閉症擔心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經過干預,這兩個孩子基本和正常的孩子發育沒有太大的差別。
2013年中山大學和廣州殘聯開展的一項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廣州 普通幼兒園自閉症發生率為 1/ 133,而這個發生率調還沒有包括散居兒童以及特殊教育機構,因此實際發生率估計更高。在我國自閉症現患率和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約1%,以此推算, 我國自閉症個體可能超過1000 萬, 0 ~ 14 歲少年兒童 的 數量可能超過200萬。而自閉症,是我目前帶過的孩子的類型裡邊,最難帶的,也是我接觸過的特教老師和治療師公認的較難做干預的,有一些重度自閉症的孩子,可能幾年都很難習得一些生活技能。
基數大,難干預就是自閉症的現狀。但是現在對自閉症的關注多了,也有很多其他的障礙被划到「自閉症」這裡,我常常在知乎,也在工作中接到一些家長的諮詢,更多的是在知乎@回答一些「我自閉症怎麼辦」的問題,不過大部分的都不是。
自閉症, 又稱孤獨症, 是一種起源於兒童早期, 以社會交往和溝通障礙、 興趣範圍狹窄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發育障礙。
2013年美國 的《 精神 障礙 診斷 與 統計 手冊( 第五 版)》修訂了自閉症的定義,以自閉症譜系 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作為 統一 診斷,而不再細分典型自閉症( Autism Disorder)、 阿 斯伯格 綜合 征( Asperger』 s Disorder)、無其他定義的廣泛性 發育 障礙(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 NOS)等類別。
DSM-5規定,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需滿足以下A至E的五個標準,其中A和B闡明了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核心癥狀:
A.在多種環境中持續性地顯示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所舉的例子只是示範,並非窮舉):
1. 社交與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異常的社交行為模式、無法進行正常的你來我往的對話,到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無法發起或回應社會交往。
2. 社會交往中非言語的交流行為的缺陷,包括,例如,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之間缺乏協調,到眼神交流和身體語言的異常、理解和使用手勢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語交流。
3. 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的缺陷,包括,例如,難以根據不同的社交場合調整行為,到難以一起玩假想性遊戲、難以交朋友,再到對同齡人沒有興趣。
B.局限的、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的至少兩項(所舉的例子只是示範,並非窮舉):
1. 動作、對物體的使用、或說話有刻板或重複的行為(比如:刻板的簡單動作,排列玩具或是翻東西,仿說,異常的用詞等)
2. 堅持同樣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樣的做事順序、或者語言或非語言行為有儀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變就造成極度難受、難以從做一件事過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維方式、儀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條路或吃同樣的食物)
3. 非常局限的、執著的興趣,且其強度或專註對象異乎尋常(比如,對不尋常的物品的強烈的依戀或專註、過分局限的或固執的興趣)
4. 對感官刺激反應過度或反應過低、或對環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尋常的興趣(比如:對疼痛或溫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聲音或質地、過度地嗅或觸摸物體、對光亮或運動有視覺上的痴迷)
C.這些癥狀一定是在發育早期就有顯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過了其有限的能力時才完全顯示,也可能被後期學習到的技巧所掩蓋)。
D.這些癥狀帶來了在社交、職業、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臨床上顯著的障礙。
E.這些癥狀不能用智力發育缺陷或整體發育遲緩(globe developmental delay)更好地解釋。智力缺陷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疾病常常並發,只有當其社會交流水平低於其整體發育水平時,才同時給出的自閉症譜系障礙和智力缺陷兩個診斷。
不過話說回來,兒童發育異常的病症是有很多種,但是送到機構之後,干預的大體流程都差不多,要不是基於行為療法的ABA的回合制教學、關鍵性技能訓練,要不就是基於遊戲治療的地板時光、丹佛早期教育模式,針對其他問題再搭配其他的針對性治療,比如自閉症的結構化、語遲的口肌定位、腦癱的平衡療法等,反正到了機構也會分配,也會做干預,似乎都划到「自閉症」也不是很大的壞處,有時候結合一些影視,還覺得挺浪漫的。我們隔壁的自閉症科,比我們每年來的志願者和實習生都要多一倍以上。
總之,不管是什麼,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什麼不對勁,還是及早去醫院,及早去干預,有時候,親戚朋友說的「貴人語遲」,「長大就好了」並不是那麼可信,自己孩子診斷出了什麼自己看不懂的病症,也得嘗試著去接受和了解。另外,當地殘疾人聯合會有時候有對這個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推薦閱讀:
※自閉症領域現在有個家長叫高源,自創了一套經典誦讀治療法,真的有效嗎?
※表姐的孩子被確證是自閉症,該如何幫助她和他?
※13.孤獨症 | 願你的世界不會因社會所賦的孤獨而寂寞
※五歲小男孩這樣的表現是自閉症嗎?
※孩子在機構訓練不能融入集體,求指導!?
TAG:自闭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