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的下一個客戶?國內 B2B Predictive Marketing 公司淺探(下)
開篇
距離誰是你的下一個客戶?國內 B2B Predictive Marketing 公司淺探(上)已經五個月了。通過這個方向的研究和探索認識了很多業內的朋友,通過和大牛們的交流學到了很多,很感謝知乎這個平台。這四個月發生了很多事情,有關於我自己團隊的,有關於一些企業的好消息也有關於一些企業的壞消息。這篇主要話題我想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最近國內Predictive Marketing情況,一個部分是我自己的思考。
先岔開談一點國外,在10月的dreamforce大會上,Salesforce的Einstein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在CRM中也不意外的加入了Predictive Marketing相關內容。這篇先不聊太多細節,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感概Salesforce從體驗上把產品形態封裝的非常流暢,值得學習。 得到消息,最近Einstein也開始驗證中國大陸市場了,大家可以關注下,如果我拿到一些一手資料也會分享出來。
國外Predictive Marketing持續升溫,國內同樣,我們看看這幾家:
1、知數
知數致力於打通企業客戶數據和海量互聯網商業信息數據,重構企業關係網路和企業產品上下游鏈條,運用阿里雲推薦引擎演算法和機器學習,助力企業智能對接產品供需信息和精準找到客戶、洞察客戶。
知數是一個很本地化的Predictive Marketing產品,最大的亮點是他們的切入點。他們切入的點是企業業關係網路和企業產品上下游鏈條,他們基於對業務的理解預製一些上下游關係,目標場景類似於製造企業尋找代理企業、代理企業尋找分銷企業。這個思路比較特別,我覺得是個可以一試的路,長久來說境內外企業連通也是一個可是涉足的場景。
知數提供了CRM覆蓋銷售場景,但自身拓客慢發展慢,用戶體驗一般是他們未來需要解決的。
2、全能名片王CamCard
國內誰有企業聯繫人的數據,我想全能名片王必須是我們要想到的。他們算不上一Predictive Marketing產品,但企業線索、打通人脈聯繫這個領域一直是他們在努力嘗試的。他們現在有兩個方向的嘗試,一是企業搜索並提供聯繫人信息,另一個是代營銷出售有價值的線索。
3、Datatist|上海畫龍信息科技
又一家LinkedIn班底回來玩數據了。Datatist基於市場營銷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能覆蓋局部和全局優化,做到內部優化反饋外部渠道的閉環優化,通過數據助力企業運營優化。Datatist把在數據實戰經驗帶到國內來,主要推出了以下六款基於市場營銷雲的產品。同時Sophia特意提到了「Datatist在Predictive marketing領域有預測營銷雲和預測銷售雲兩個系列。既可以符合2B也可以符合2C企業的各種需求。」
Datatist團隊的技術和實力無需質疑,外部看來他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國內企業和政府的典型案例,似乎也克服了可能的水土不服的問題,下面就要看怎麼能突破項目制無法帶來的指數增長了。
4、其他
尋客掛了,上期著重介紹的雲客提供聯繫方式的功能也暫停過幾個月(政策原因,現已恢復),但悟空數據、企查查、輕工作,Kuick等廠商也將瞄準這個市場,2017年也必將發酵。除了市場化的產品外,鏈家內部CRM、58內部的CRM、百度內部CRM都在實踐著Predictive Marketing的功能,AI的持續升溫我們也許會看到更多的形式和思路。
個人思考
國內市場的企業基本都誕生在2016年之後,參與者也大多是擅長人工智慧演算法相關的團隊,大家切入的都是「潛在客戶推薦」這個場景。我覺得切入這個場景是聰明的,中國企業處在生存階段的佔大多數,找客戶的需求是優先與管客戶的,這個場景可以做實是一個剛需的場景。但是這些團隊有一些先天劣勢,就是專註和信仰人工智慧技術,但是業務能力、客戶場景的把握、交互體驗、銷售團隊的搭建、客戶實施服務並不一定在行。
在產品形態上,國內Predictive Marketing可以總結為兩種,一是以提供聯繫方式為中心的銷售工具模式,代表的有尋客、雲客、知數、全能名片王;另一種是以匹配度為優勢的諮詢項目模式,代表的有datatist。前者專註的是提供線索和聯繫方式,數據量和客戶量是關鍵;而後者專註的是提高效率,單一線索的價值是關鍵,演算法和業務的理解是發力點。這兩種模式到底哪個好,還需要大家在2017年繼續探索。
觀察和思考中,我覺得有幾個我認為關鍵的點:
1、提高單一線索的價值。 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在國內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2、一定要在政策法規的範圍之內。 今年尋客和雲客都遇到了這個問題。
3、找到自己專註的的發力點。發力點可以是一個垂直的行業,也可以是客戶使用的銷售方式的場景,或者是你發現的一個秘密切入點。
4、客戶成功。
5、「人工智慧」是你的「人工智慧」,客戶在乎的還是帶來的效益。在包裝宣傳、實施等方面都要接更多地氣。
作者:楊嘉琦(微信:yangjiaqi29),奇魚時代AI產品經理,寫過2年代碼,這三年主要做To B產品規劃設計,目前主要專註在人工智慧與To B產品結合。
推薦閱讀:
※網紅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被谷歌賣給日本軟銀,機器人世界版圖變天?
※大數據「讀心術」:你的開車姿勢決定了你的買車品質
※數據分析師必讀書單——【思維篇】 By 菜鳥數據島
※Spark 2017歐洲技術峰會摘要(Spark 核心技術分類)
※何處安放的街道?